美国有三个顶尖的国家实验室, LBL【*】是其中的一个。 实验室隶属美国能源部, 由UC 伯克利代管。 我们都亲切地称呼 LBL。
LBL 是1931年美国联邦政府出钱在伯克利大学建立的。那时候物理学正是大热的时候, 实验室当时是研究辐射(radiation)的。 第一任总监(director)是厄内斯特(Ernest) 劳伦斯。
劳伦斯发明了回旋粒子加速器,1939年奖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担任实验室总监一职直到1958年去世。 享年57岁。 实验室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那时候 LBL 主要是应用物理实验室。劳伦斯这个人物在2023年的电影奥本海默中也出现过。
迄今为止,LBL的科学家共获得了 15 项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其中物理学奖有9项。 从第三届总监开始, LBL已经扩大到物理外的领域。 我在的时候,生物,计算机,物理,环境,能源科学等领域都发展得很好, 实验室有十几个分部。
从 580 高速出大学大道口向西, 到达伯克利西门的月牙坪向北进牛津街,然后右拐进赫尔斯特大道一直向西, 经过“曲折”的山路上山, LBL 的总部就在山顶。这条路真是走熟了。
实验室有大学和湾区很好的景观。 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金门大桥和湾区两座大桥。 当年我妈妈来旧金山, 我同学来,朋友来, 我都会带她们上山看看。 我们实验室进的停车场门在半山腰,车进出也要办通行证。 建筑也都朴素简单。
这次去山顶的停车场修成了一个小花园似的,和实验室隔开对公众开放。 实验室在山间分布, 开始的时候我只认识自己的停车场和办公室所在。 好在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 MS 号码, 名牌上也有。 问路方便。
刚进实验室的时候,被派去材料保管室取样品。 去的时候有人带我到那个 building,然后就离开了。 材料室看了我的 ID, 让我签字取了样品,自己回来就走丢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也很不一样, 绕半天也没碰上人可以问。
实验室里的人不见我回去, 打电话去材料室问, 说那个中国女生已经走了一会儿了。 后来还是遇上人才带我回去了。 原来我的实验室就在我转过的地方, 拐过来就看见熟悉的门了, 可我越走越远。 第二天又让我去取样品。 材料室的人一见我就开玩笑说,那个样品很贵重,以为你跑了。
LBL里的人主要是两类, 一类是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另一类是伯克利的老师和学生。 在那里做研究的人都顶级厉害,动不动就出一个诺贝尔奖的提名/得主,实验室里一位老师的弟弟就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最近的是2022年的两位得主, 物理和化学。
在伯克利上课的时候, 就感觉到美国同学的厉害。 但毕竟在中国读书多年,还是有点底子的。 进实验室以后才发现自己一贯依仗的强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很不够。 一开始写文献综述,看了一堆文章后自认写得滴水不漏了, 可是和老师讨论后他提出了某篇文章的一个观点, 问我怎么考虑的。
我想了一下说没有看到。 老师让我再去读那篇文章,还是没发现。 最后老师告诉我, 在那篇文章的一个注释中, 作者提到另一篇文章有这个观点。 我自己做事也挺快,但有时不够细致。 看见高人博闻强记而且注意细节, 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老师要在实验室写一个自动化检测和数据分析的计算机程序。 他让我用C++ 语言来写。 我在中国只接触过 Fortran, 在伯克利上课的时候接触过 Basic,都很有限。 我说是不是可以去上一门计算机课来编程, C 语言有本质的区别。 老师说, 计算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你知道两种,就可以用 C++ 写程序了。 “图书馆有书”。
他让我先做个流程图,“明天我们讨论”。 哇, 压力山大。 也就碰上我这种愣头青了。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 还引发了我对计算机的喜欢, 那时候做科研, 早不是一支笔,几张纸的年代了, 哪能离得开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哪能不会编程。
LBL岁月, 给我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得一个学位, 不仅仅是让人会做某个研究课题,写几篇文章,而是训练出学习和钻研的能力 - 发现问题,找出本质,用最有效率的方法解决问题。 人生的路上, 有几年和高人们相处,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习和动手设计做实验, 真是一生受益。
【*】全称 LBNL,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花花亲爱的, 你是不是发错地方了"---
我只是讲自己的看法。因为,帖子写得再美妙,没有人看,自己费力不讨好,好没劲啊。
我会继续努力,写乳罩的诱惑,丁字裤的陷阱,男人的绝密(下), 希望大家喜欢
博客的爱好者,好像随着华侨年龄加大, 一直在流失。很难想象20年过后是什么样子,估计是更少。
希望不要消失吧。
希望大家不要拱火了,吵吵闹闹。吵架的人,觉得你死我活,很开心。
在别人眼里,就是狗咬狗,贻笑大方了。
网友朋友们, 怎么看?
==“是的,家里领导有个同学就是公派没回去。。。”
我读研室使用的是Unix,最初对不是情报学科班出身的我来说,真难啊!但很快被吸引进那个语言世界,不但练出了逻辑思维,更练出了键盘,为就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后从C到C++,想起那时出现了Bug的怒哀愁,解决后的喜乐狂。一个任你无限驰骋疆场的年代。
@东
不甘平庸,愿做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