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世界上81亿人口中,有18%-20%的人具有英语沟通能力。 这其中有3.8亿人英语是母语,如北美、澳洲和新西兰等;有4亿人能流利使用英语生活、工作和学术写作; 还有7亿人有基本的沟通能力:旅游、购物和简单对话等。
您把自己归于哪一类? 我想一代移民大多属于能流利使用类。大多数这类人, 说英语已经形成头脑中的“自然反射”现象。 而这个现象的形成一般需要在英语环境中生活几个月到一年。
我记得自己刚来美国时,空余时间和做家务时都用来看/听电视新闻。跟着播音员重复,常需要把听到的话在脑子中翻译成中文意思。 大约4个月后的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有这个”翻译“过程了,听到的就是理解的英语世界的意思了。 说好像更早一些, 当然课堂上的发言有时还是要想一下生僻的词。
中国英语老师的发音都有口音,大家的英文也都说得带有“地方”特色。 我的一位研究生同学是吉林人,当年的北大高材生,说 seven,前面的”塞“就发成汉语的三声。 他的英文非常好,词汇量很大,发音挺正,偶尔来一个东北小惊喜。
我进入职场后有的公司鼓励员工进修,大家都去进修DBA、CCSP、精算师等考执照。我觉得自己的PhD就是最高的执照了,但也不想浪费这个福利,就去进修英语发音。希望说英语说得更标准。
课上只有三个学生,一个男生来自MIT,另一个来自著名的加州理工。 一开始互相介绍时,我和MIT都说为了去除说英语的口音。加州理工是被公司要求来上课的。一个看着很精明的南方男生,英语常让人听不懂,正常语速时语法也乱了。
老师上来就泼凉水,“只有学龄7岁前就进入英语社会的孩子, 才可能说没有口音的英语”。 “但是我们可以更注重音准,减轻口音”。 这个一学期的课程很有意思,学到很多。
开始我认为英语有口音是中国人固有的说话习惯+听力不够。 但老师说不是耳朵的问题,口音最重要的是脑子造成,说话习惯也可能造成音准问题。 因为发音归根结底是脑子指挥着头和嘴。 就像外国人说中文最大的问题是发音的四声, 中国人说英语最大的问题是元音。
英语的元音有12个单元音(Monophthongs)8个双元音(Diphthongs), 单元音中国人最著名的毛病是长短不分,a/e/æ 不分,中文中也没有深后音、卷舌中元音。 双元音中最常见的是 /e?/ /a?/ 不分,圆唇转展开或口中转圆唇不够。
当我们听到美国人说 cat 时,信号传输到脑子处理。 脑子根据说话的习惯,支配嘴说cat。但中国人没有这样的张口音,捕捉到的cat,被大脑处理成常用的中口音, 被美国人听到就不够正宗。 “怎么办呢”? 老师说只能多练。
以前有网友说上英语课把 snake【e?】 和 snack【æ】搞混闹笑话,就是元音发错了。 光听 BBC 或 CNN 的新闻跟着读也不够的, 因为脑子处理出来的发音出现偏差。要录下来反复对照着听,发现不一样的地方改正。
我们那时候的作业常常是读一段课文录下来,上课的时候听和互相分析。 老师的高明就是可以不仅仅纠正发音,而且指出发音的错误习惯是那一类的音准问题。 我们也被老师在语音实验室做实验, 为了区分不同的民族听力因语言习惯带来的偏差。
我在美国念研究生院的时候,也有一个喜欢中文的美国大学生每周来找我一对一说中文/英文。但这样的“课程”和专家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美国人只能指出一句话里的毛病, 而专家能指出一类毛病,发现更深层的原因。
这些年过去,英语已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信手拈来的必然。 当年学到的知识受用无穷。英语发音的口音,很可能不是你听不准,而是是听觉和脑子处理信号出现偏差。
1 你说你说好像走在听的前面,这好像不符合实际,你既然没有听清楚,怎么能说得正确呢?当然,仅凭耳朵是不可能听清楚的,是需要根据英语的发音规律去判断应该怎样正确发音,比如:有时you 就要在you 的前面加 d或者t 读成“ 舅 ”这个音,这个道理不懂,就很难读对。你在听没解决之前说的英语,还是按你原来固有的方式说的。
2 说过了七岁就不能不带口音。为什么外国人学中文就能说得像母语一样,因为他们根据汉语拼音,读对四声,就可以很准确地说中文。其实,英语也是可以凭借字母根据英语的拼读方法准确地说英语,只不过需要做练习,方法是:listen and repeat 只要不断地进行这个过程,无论多大年纪,都可以在一句话上说得与母语分毫不差。
3 中国人说英语最大的问题是说元音,你指的是重音节的元音发音不到位,这是对的。但是忽略了很多非重音节的元音,不需要读得那么清楚,它们的元音都一致改为 Schwa Sound (/?/) 或者短 ( i )
中国人英语说不好,怪就怪在不知道什么吗是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一条道跑到黑,撞了南墙,还说不撞南墙,叫什么学英语,头上撞了大包,这就是学英语的必然结果,把英语从课程中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