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6)
2020 (53)
2023 (119)
上篇:D01:溯源朝圣之路
7/12/2025|晴|13–28°C
十年前我曾到访过挪威,但那次以维京历史为主题的旅行仅涉足西海岸,未曾抵达奥斯陆。这次,为了即将启程的徒步之旅,我特意在奥斯陆停留两天,一方面做准备,一方面也想好好感受这座北欧首都的气息。
今天的第一站是奥斯陆朝圣者中心(Pilegrimssenter Oslo)。和以往每一条圣路的朝圣者中心一样,我再次感受到热情而温暖的接待。负责接待我的是志愿者 Anna,她不仅热情,还非常专业,向我提供了许多有用信息。巧的是,她刚在一周前完成了 Via Francigena 中 Lucca 至 Rome 的路段。也因此,我们的交谈毫无生疏感,仿佛两位久别重逢的路友,在路途中短暂相遇。
中心的一位牧师还特地为我即将开始的徒步之旅进行了祷告。随后,我前往圣奥拉夫之路(St. Olav Ways)的起点路标,并请路人为我拍下出发前的留影。
离开朝圣者中心后,我开始了奥斯陆的城市一日游,由东向西依次参观了这些地标:
蒙克博物馆(MUNCH)
奥斯陆歌剧院(Operahuset i Oslo)
奥斯陆市政厅(Oslo Rådhus)
诺贝尔和平中心(Nobels Fredssenter)
挪威国家博物馆(Nasjonalmuseet)
维格兰雕塑公园(Vigelandsparken)
下午到达国家博物馆后,我向工作人员咨询才发现,这座博物馆内容之丰富,足以让人花整整一天细细观赏。于是,我决定将详细参观博物馆、市政厅内部,以及奥斯陆王宫(Det kongelige slott)的行程一并留到明天。
今天的城市游览收获颇丰。仅仅两条文化主线: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与他的《呐喊(The Scream)》,以及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与诺贝尔奖,就足以写上好几页内容。关于蒙克与《呐喊》的观感,我准备明天详述。今天,先聊聊诺贝尔与他创立奖项背后的故事。
诺贝尔的遗嘱与背后的故事
我曾在游记《再探丝绸之路~高加索风云篇》中写过,为什么诺贝尔要设立诺贝尔奖。今天在诺贝尔和平中心,我看到关于奖项设立流程的详尽介绍,但却没有提及他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奖项的动机。在我看来,只讲设立过程而不谈初衷,这个故事是残缺的。
以下是那篇游记中写过的一段内容,摘录如下:
“在中东成为今天的石油中心之前,世界的石油中心在高加索。诺贝尔兄弟的石油公司是高加索两大石油霸主之一。另一家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当时诺贝尔的一个兄弟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后,媒体误报成诺贝尔丧生。诺贝尔随后亲眼目睹了媒体对他潮水般的抨击。他为自己在民众心目中的名声之恶劣深感震惊。为了改变自己今后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于是,他留下遗嘱,建立了诺贝尔奖。”
今天站在和平中心的展厅里,我反复想起这个故事。遗嘱的设立,既是自我救赎,也是与世界的和解。
至于为什么诺贝尔和平奖设立在挪威,而其他奖项放在瑞典,现场展板没有太多解释,但我在旧资料中找到过原因:
19世纪末,瑞典与挪威同属联合王国。诺贝尔虽然生活在瑞典,却钦佩当时挪威在国际仲裁与和平事务中扮演的积极角色。他相信,挪威议会比瑞典学界更适合甄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人”。因此,他在遗嘱中写明:
“和平奖的评选与颁发,将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五人委员会负责。”
这种跨国安排,既是政治现实的映照,也是一种象征:和平的奖项,由一个比自己国家更超然的机构负责,显得更公正、更中立。
诺贝尔和平中心(Nobels Fredssenter)。
诺贝尔和平中心关于奖项设立过程的展板。
诺贝尔的真实模样。
看到这里,我在心里暗暗发笑,川普总统的诺贝尔和平奖之梦,能实现吗?
每年12月10,诺贝尔和平奖在奥斯陆市政厅颁发。
诺贝尔和平奖奖牌和它的设计者。
在众多诺贝尔和平奖得奖者中,有一位我们耳熟的名字:刘晓波。
与诺贝尔和平中心隔街相望的奥斯陆市政厅(Oslo Rådhus)。明天准备去参加一个英文导览活动,亲历一下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厅。
上午参观过的蒙克博物馆(MUNCH)。今天先在这里放几张它的外景照片。明天详聊内部的所见所闻。
在蒙克博物馆顶层俯瞰四周。
我上面照片中拍照的位置正在图中这栋临水的楼边。
奥斯陆歌剧院(Operahuset i Oslo)。
结束了诺贝尔和平中心的参观后,我来到了维格兰雕塑公园(Vigelandsparken)。
公园内,无论是静态的雕塑,还是动态的小动物,都是那么令人心欢。
傍晚在返回旅店的途中,我还顺路参观了奥斯陆大教堂(Oslo Domkirke),并去超市为接下来的徒步补给。众所周知,挪威的物价极高,但超市里的食品价格却可以轻松 PK 如今美国的超市物价。
奥斯陆大教堂。
在超市买了四个盘桃,14.23 NOK,约合 1.42 美元。
超市购物,总价不到16美元,每件单价都比美国便宜。
今天的奥斯陆,是一座多层叠影的城市:蒙克的呐喊、维格兰的雕塑、诺贝尔的遗嘱、北欧的极昼,这些碎片拼在一起,构成了一种静默的力量。
明天,我会留在奥斯陆,继续游览。
超市的食品确实比美国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