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个老干部的的沉浮
周勃在历史上算是个正面人物,所谓“一代名臣”。平定吕氏之后,周勃可谓是权势熏天。后代把他之所以得以善终,归结为汉文帝是一带明主,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并没有人想到过,文帝不止是给了周勃全生的机会,在文帝即位之初,要在权臣周勃的阴影下生存下来,并最终消除这一威胁,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刘恒刚上位,老谋深算的陈平就来了个以退为进。他主动提出,在扫除吕氏的行动中自己比不上周勃功劳大,所以想退下来 ,让周勃当丞相。刘恒心照不宣,连一句“国有大事可问谁”的假客套都没有, 就照他的意见办了。于是周勃从太尉(首席军事长官)升到了右丞相 (总理),而陈平则降到了左丞相(第一副总理)。
周勃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又位极人臣。饶是他政治觉悟再高,此刻也不禁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晋见的时候,他总是趾高气扬,大踏步的进出朝堂。而刘恒虽说到长安第一天就先给了周勃一个下马威,但后来倒一直很恭敬,说话客客气气,而且每次周勃离去的时候,还要对他的背影行注目礼。(“上礼之恭,常目送之。” --《资治通鉴》)
少壮派的正义男袁盎点拨了皇帝一把:“周勃一早就当了太尉,手握兵权。还不是一直等到最后吕后死了,大家都要动手, 他才因循时势成了大功。so, 没有必要这么抬举他。而且此人已经有点瞧不起领导了 (”有骄主色“)。陛下再谦让下去,上下颠倒,反而会出事。” 刘恒一点就透,及时调整了策略。
但是他别的什么也没有做,只是每到上朝坐台,就多出了些许皇帝的威严,不再那么第三下四了。这前后小小的变化,让不明就里的周勃开始心生惧意,言行便加了小心。诸大臣一看连周勃都老实了,对这位皇帝也越来越敬畏。
后来,又有聪明人提醒周勃说:“ 相公除掉吕氏,立了当今皇上。‘威震天下’, 赏赐丰厚, 身处至尊之位。时间一久,恐怕‘祸将及身’啊。” 这时的周勃,经常被勤学好问的刘恒问得哑口 无言,而且也渐渐看出陈平的水准比自己高了不只一星半点。危机感的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说文弱的皇帝本身没有多么可怕的话,政坛上那些充满野心的政治对手却更让人胆战心惊。
刘恒采取自然平衡的策略终于结出了硕果。公元179年的八月,就在文帝即位整一年后,周勃辞去所有职务,回家抱孙子去了。其间虽然因为陈平的病逝,周勃又复出过一段时间。但是到了文帝执政的第三年初,文帝借口很多诸候不愿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国,干部要能上能下嘛, 丞相要以身作则嘛, (周勃是绛候)。对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周勃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推托,只好离开长安,到绛县去当了有名无权的候爷。从此,他在中央的影响就不复存在了。
周勃接下来的故事,肯定能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文革的时候那些老干部一点办法都没有。
政治这个东西给人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在特定的情况下,迫害妄想狂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发作。周勃到了绛县当候爷以后,仿佛惊弓之鸟,“常恐被诛”。
于是每当河东地区的地方官巡视到了绛县,来见他的时候,就以为是来抓他了。他和家人就穿上甲胄,全面戒备。有时候人家只不过仰慕老革命的风采,想过门拜访一下。他也一身戎装接待,家丁们则戴甲持兵,环立四周。一发现不对就扑上去砍人。搞得客人吓得喝茶的时候牙齿打战,敲得茶杯叮叮响。把饭吃到鼻子里去更是常有的事。
最后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到中央告了他一状。按照汉代的法律,手持兵器见朝廷命官是违法行为,于是依法双规。汉代的刀笔吏的厉害可是青史留名的,连李广都能给逼死。水平不亚于苏联大清洗的时候内务部的那些人。周勃虽没有谋反的意思,可是这事本来就说不清,那狱吏又牙尖嘴利,三问两问,周总司令就哑口无言了。眼看谋反坐实,就要灭族。老周头急得抓狂,不惜血本,拿出千金来贿赂主审员。要知道那时候百金就是十家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千金就是巨款了。
狱吏收了钱,下次提审的时候,假装看档案,故意把卷宗竖起来,封皮刚好对着老周。周勃虽然有轻度的老花眼,但还是看见了封页上四个大字:”以公主证“。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周勃的大儿子周胜,跟文帝的女儿是订了亲的。那个时候不比现在,订亲就等于结婚 (所以列女传上常有没过门就守寡的大姑娘) 。
周勃赶忙叫家里人去找刘恒的舅舅薄昭。薄昭接着去找妹妹,就是刘恒他妈薄太后。前面说过,这个薄大妈头脑是很清醒的一个人,再加上一看外孙女婿家要被灭族。赶紧把汉文帝叫来,扯下帽子上的缨绳,一边抽皇帝的脸。一边教训他说:”你脑子进水啦?当年周勃当太尉,掌北军(京城警备部队),他没有造你的反,现在窝在一个小县城里,倒要造你的反?!“
汉文帝虽然脸上被老妈抽得红一块白一块的,还勉力撑着领导的派头。他诚恳地对薄大妈说:”您老人家放心,我们的政策是决不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放过一个坏人。“
接着命人把案卷拿来,假模假样的翻开看了一遍。故做惊喜状说:”妈,报告你一个好消息!有关部门已经做了结论,查无实据。很快就会放人了。“
周勃大难不死,被从死牢里放了出来,他回头看看黑暗的牢房,感叹道:”吾曾将百万军,今日方知狱吏之贵也!“
一旦时间地点变了。一个叱诧风云的将军,能推翻强秦,消灭楚项,还得靠巴结小小的狱吏来讨活命。难怪老子说:”长短相随,高下相形“的。时势的变化转移”恒也“。这个实例是多么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