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义和团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2-02-01 15:02:52) 下一个
义和团运动长久以来被称为"反帝爱国运动"。反对的声音也有,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都抓不到实质。兹就义和团运动当时的起因,背景,主要行动大致揭示一下,全凭历史事实说话。当然了,凭什么我说的就是事实,看官自己分晓便是了。

义和团运动,实际上是"戊戌政变"这场政治斗争的延续。

六君子被杀,光绪帝被囚之后,变法虽然失败,但改革派和同情改革派的洋务派势力依然巨大,令慈禧不安。而且,慈禧深恨洋人曾明里暗里给光绪撑腰,要她"还政"。当然慈禧不是一个人,她代表的是满清的王公贵族这个利益集团-当时最保守,最反动的一派政治势力。

由于维新变法中提出取消旗人特权,所以旗人是支持义和团运动最活跃的一群。他们以仇视维新的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为首,直隶总督旗人裕禄为直接发起人。而反对义和团运动的,则是以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为代表的汉族士大夫集团。

至于义和团本身,则是一个流传于底层阶级的类似黑社会的巫教组织。在封建时代的农村本不稀罕。唯其带有巫教性质,是以天然仇视其他宗教,尤其是外来的"洋教"。而当时基督教在民间扩展迅速,与义和拳形成了市场竞争的局面。加之基督教为官府所畏惧,使义和拳当然占了下风。这些是义和拳仇视洋人的根源,与反帝爱国本没有多大干系。

考虑到时势所趋,中国在列强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走向近代化,走向思想的开放,封建王权已日暮途穷。而昏庸腐朽的满清贵族连"立宪"这样的小小让步都不愿做,只好急病乱投医,看中了义和团的仇外情绪。

1900年1月,在"教案"频发的情况下,慈禧代表清廷公开支持义和团。直隶总督裕禄则把义和团请进了天津。六月,义和团开始在京津两地及周边地区大规模屠杀"教民"和传教士。并开始同甘肃调来的清军一起围攻使馆区。随后局面迅速失控,全国各地十余万无辜群众被杀(很多是妇女儿童),其中包括240多名外国传教士及德国和日本的外交官员。

此时列强纷纷抗议,已经昏了头的慈禧在众亲王的怂恿下,发布诏书,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载漪、载勋等人同时率义和团直奔瀛台要杀光绪,被慈禧急忙阻止。北京使馆区被围攻愈急,数度几乎被突破。使馆人员,家属妇孺以及前来避难的3000余人朝不保夕,其中甚至有被吓疯了的。

六月底,45,000名"八国联军"分路登陆,于七月中占领天津,随后直逼北京。这时候满族核心贵族派深恐列强将扶植光绪,胁迫慈禧退位,一面向东南数省调兵勤王,一面处死了建议与列强和解的官员许景澄,袁昶,联元、立山及徐用仪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思想比较开放,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各省,义和团的影响始终发展不起来。两江、湖广、两广等地督抚皆拒绝支持义和团,拒绝在京、津激战的时候,派兵"勤王"。他们单方面同列强达成协议,行"东南互保",不参与战事,甚至宣扬慈禧已被周围的小人胁持,暗示他们可能跟伙同洋兵一起"清君侧"。可见清廷此举之不得人心。

八月中,经过激烈巷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等人仓皇逃往西安。两广总督李鸿章则入京擦屁股。

经过数月艰难谈判,李鸿章与各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所幸不用割地,但要赔偿各国军费4亿5千万两白银,约3亿330万美元,按当时美元的价值,这是个天文数字。

以屠杀领馆人员,教徒和无辜群众为主要行动的义和团运动,根本不是什么"反帝爱国"运动,它的本质实际上是顽固的满清贵族集团一次垂死挣扎的反扑。当时流传在欧洲各国有关"拳乱"的新闻报道,使得西方国家各层民众对于中国的印象普遍恶化。纷纷支持列强由单纯经济掠夺走向直接军事占领,并彻底摧毁了中国甲午战争后本已破败不堪的国防体系。

而这一事件最为恶劣的影响之一,则是沙俄趁机占领了东北和辽东半岛的大部分领土,并且不肯再撤兵。李鸿章虽极力交涉,但俄国人在谈判桌上蛮横无理,把李气得一命呜乎。

沙俄在东北的得意,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直接导致了190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而日本在日俄战争的胜利,又为后来九一八事变和日本的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历史也是有因缘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