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随笔(八):万事皆可Kalos
——从忒修斯的屁股谈起(2025-10-09)忒修斯(Theseus)这位雅典英雄,生平传奇,连他的屁股都有故事。话说他与好友Peirithous结义为兄,誓言娶妻必娶宙斯之女。为此,他绑架了年幼的海伦——那远在引发特洛伊战争的那次“绑架”之前。佩里托斯更胆大包天,竟觊觎冥后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忒修斯两肋插刀,陪他一同[
阅读全文]
"于嗟鸠兮,勿食桑葚!"--水果中的文化密码
2025-9-27
石榴
老宅男冥王Hades垂涎侄女Persephone美貌,裂地掠之入冥府。丰收女神Demeter痛失爱女,悲云惨雾笼罩大地,草木凋零,生灵将灭绝,悲声回响在奥林匹斯山。
众神调停,欲救回仙女。无奈吃了阴间的石榴籽,只能终身为冥后。一年大半可回阳间,与母团圆。故世有四季。
晶莹的石榴,是血红的契约,[
阅读全文]
语言随笔(七):颚化——舌尖上的全球通史
(2025-9-20)语言的变迁中,潜藏着一条世界通用的“音变律法”,它不是由君王颁布,而是由我们的舌头自行签署的。这条法则,便是“颚化”。简单来说,当[k]、[g]这类需要舌根抬起的“硬音”,遇上前元音[i]、[e]这些需要舌面前抬的“尖音”时,便会不堪诱惑,位置前移,变得柔软。于是,[g]滑向[j[
阅读全文]
语言随笔(六):Toyota与Mitsubishi的重音之战
(2025-8-30)留神听过没?日本人说“TOyota”、“MItsubishi”,那调子就像一颗小乒乓球,在桌上“嗒-嗒-嗒”地轻快弹跳,清脆又平均,谁也不欺负谁。但等这词漂洋过海到了美国人嘴边,立马变了天!to-YO-ta,mit-su-BI-shi,中间那个音节仿佛被猛然敲了一记爵士鼓,“哐!”的一声,重拍炸响,其他音节能省则省[
阅读全文]
语言随笔:同志--称谓残简一莫斯科旧货市场的老贩子,至今仍管熟客叫“打娃啦力兮”。这词在斯拉夫血脉里流淌了七百年,先染着波斯商队的驼铃声,后浸透十月革命的硝烟味。当它从列宁口中喷薄而出时,铁匠铺的学徒、伏尔加河的纤夫突然都成了合伙贩运理想的同路人。二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抖开《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译稿,“同志”二字如新铸的铜钱,还[
阅读全文]
才和deepseek掰扯半天古今诗词音律,总结如下:
1)古汉语在诗词表现上重节拍,是节奏性语言;现代汉语重声调,是音调性语言。这两不同系统无法一一对应而转达出古人诗词韵味。
还显摆文采,拽了句诗给我:
莫执寒山雪,强塑洛阳春。
2)入声不是implosive,而是闭音节,coda为t,k阻断。虽然此类音亦可承载现代汉语的四声语调,但人家不管那些,卡顿急促,快拍,[
阅读全文]
当牛津大学牧师WilliamSpooner将“ThreecheersforourdearoldQueen”(为我们亲爱的老王后欢呼三声)说成“Threecheersforourqueerolddean”(为我们古怪的老院长欢呼三声),语言学史上诞生了著名的Spoonerism现象。这种首音互换现象揭示着人类语言的奇妙规律:在音节的迷宫里,发音器官时常会演出意想不到的错位戏码。
Spoonerism是个俗称,是音位变换的一种,语言学术语为met[
阅读全文]
名字,看似私事,实则是时代亲手写下的签名。
德语里的“Berg”,意思是“山”,如撞沉泰坦尼克号的iceberg。这词厚重、可靠、像能在家族纹章上刻几百年。贵族姓Battenberg,令人想到自带林间古堡,烈马老枪,世代簪缨的欧洲家族。但命运拐了个弯,Battenberg家族一支嫁入英国王室,在英伦过起了贵族生活。一战爆发,德国一夜之间从“姻亲”变成了&l[
阅读全文]
原乡珠玉在前,献丑了。
多情却是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Tender,tenderheartundertheveilofcalmness,
HowcanIforceasmileoverthistoast?
Eventheflamingheartofacandlesensesthepartinggrief,
Sheddingscorchingtearsuntilourfarewelldawn.
[
阅读全文]
竹杖:秋地收蔬,金刀砍青芋;冷天撒尿,竹杖敲冰阳。横批:大材小用。
青皮芋头:好正义啊,你替我打抱不平。
竹杖:师傅也不许欺负徒弟嘛。怪不得叫青皮呢,都是砍的。咱不跟他学做谜了。我敲,我敲、敲、敲。
青皮芋头:找到保护神了5555~
东渡:为了冠军梦,岂不先吃二分苦(5唐一句)
竹杖:又哭狨了
东渡:看不懂,不查字典我都不认识这个狨
竹杖:1睡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