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巣探幽 --杰克.伦敦故居行—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对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由于他提倡社会主义,希望以此解决贫富差距,他的许多作品即使在毛泽东时代已被译介到中国大陆,成为当年我们这些80年代青年的精神食粮。来到旧金山地区十多年了,怀着敬仰,我以前曾两次参观过伦敦的故居。这个周末,我带北京来的两位朋友再次去参观。每次去我都进一步感受到伦敦的那种奋斗不息,追求冒险,追求进步,崇尚科学,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鄙视权贵,体恤平民的精神, 并深为感动和鼓舞。而这次去,除了参观杰克.伦敦博物馆(The House of Happy Walls),狼巣(Wolf House)和其墓地(Jack and Charmian London's Grave Site)外,第一次见到近年刚开放的伦敦生前生活写作并去世于此的农场旧居(Cottage),更是感触良多。
从伯克莱驱车沿80号高速公路北行,转37号高速公路朝San Rafael方向进入索诺马县界内,然后换121号公路北行,大约一小时便可抵达小镇格伦爱仁(Glen Ellen)。在小镇上沿着路标折转入山间的弯道向上缓行大约不到一英里, 我们便来到“杰克.伦敦加州历史州立公园” Jack London State Historic Park。这里,群山环绕,林木葱郁,流水潺潺,十分幽静,难怪当年杰克.伦敦为买下这块庄园感到自豪和高兴。他曾写道,“在绵延山坡葡萄架上的葡萄有着秋天枫叶的红色,大洋的雾幕片片朵朵越过索诺马山巅,下午的太阳燃放在那昏昏欲睡的天空。我拥有一切使我感到生活着的快乐,满怀着梦想和神奇。我是一切阳光,空气和火花,我是充满激情的有机体。”
付了停车费以后,我们将车停在新开辟的上停车场(Up parking lot)。由于一路参观了些索诺马县的葡萄酒农庄,朋友们还品尝了酒乡的各种葡萄酒,来到公园已是午饭时刻。我们决定先野餐,然后继续参观。沿着路标,我们来到一片大橡树林遮盖的野餐区。在木桌上放上我早晨准备的午餐,面包,烤鸡,和各色水果和蔬菜。两位长期生活在中国大都市的朋友Jie和Lingyan,能为在这山清水秀的葡萄园山上野餐,而感到欣奋不已,连声称谢。饭后,走出橡树林,我们步入了一片宽阔的秀丽大农场(Beauty Ranch)葡萄园。路边整齐的葡萄树郁郁葱葱,树下挂满了晶莹透亮的葡萄,有些已经呈现出成熟的红色,等待着采摘。路边有块警示牌,画着一条蛇,写着提醒人们“注意响尾蛇。”当我们走到一座大的红色库房旁,看到一位女公园警察拿着一根铁杆,正朝库房墙脚下一个洞指去。啊,还真是一条黑白相间的大响尾蛇蜷伏在洞中,它盘旋成一个圆圈,一双小眼向外张望。看到我们走近,那位女警察对我说,“当心,不要靠了太近,被这种蛇咬了可有致命的危险。但我这里工作很久,也只亲眼看见过一两次。”听了她的话,我想自己除了动物园,也从未在野外看过这可怕的响尾蛇,连忙用相机拍下了这难得一见的镜头。
这座秀丽农庄是伦敦在1910年买下,以后又不断扩大到1400公顷的规模。里面有些建筑物是在19世纪八十年代由华人和意大利人建造,这些建筑至今还在,留下了早期华人移民的足迹。伦敦称这一农庄是自己的梦想。他探索用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将原来他购买前经营很差的农庄变成盈利。在农场前竖立的一块题为“杰克.伦敦的梦想”的牌子上,留有他务农的心得,“我不使用化肥。我相信土壤是我们可改造的资产。通过使用绿肥,采用动植物有机肥料,植物轮作,深耕细作和合理灌溉,我取得了中国人过去四千年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结果。”这里,从伦敦的笔下,我们也看到伟大的中华民族对世界农业所作的贡献。
在农庄中央的一个高坡上有棵形如华盖巨伞枝叶繁茂的大橡树,那粗壯的枝干要两三人才能合抱,看起来也有数百年历史了。树下便是2006年刚修复新开放的杰克.伦敦和其妻子的故居。我是第一次参观伦敦生命最后几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这座建筑是有三千平方英尺的一座普通木质平房。我首先走进伦敦的办公室,办公室里陈列着当年伦敦写作的打字机。还有一部老式留声机带着一个大铜喇叭在放着近一世纪前的音乐。周边的墙上布满了书架,放着各种书籍。在这间房间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伦敦一生好学,读书无数。他曾经通过每天19小时的苦读,考取加州伯克莱州大。但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他一年都没读完就辍学了。但他曾得到当时一位图书馆员的帮助,在屋伦市图书馆博览群书,。因此,他虽然没有大学学历,但通过阅读自学,他掌握了渊博的知识。那位工作人员对我说,毫无疑问,伦敦是位自学成才的典范。在这里,我也发现了一件特别值得一提的关于伦敦勤奋工作严于律己的事例。在书房南边靠近窗口有一条狭长的门廊(porch),里面放着一张小床,顶头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有张台灯和一个笔筒,笔筒里插着好几支铅笔。床上方横着一根铁丝,上面像悬挂着几片纸片。每张纸上都是伦敦用铅笔写的手稿。挡住门廊与房间的护栏上一块解释牌上写着。伦敦工作十分勤奋,每天经常半夜起来,将想起的问题和焕发的灵感记下。他每天早晨五点必起,写作直至中午。每天都坚持写作一千字以上,从不中断。为了不影响他妻子的休息,他一直和妻子分开住在这门廊的小床上。伦敦的这种精神让我敬佩不已,正是这种精神和毅力使伦敦成为一个非常多产的作家。
离开伦敦故居Cottage,我们穿过下停车场,就来到了杰克.伦敦博物馆(The House of Happy Walls)。这是杰克.伦敦的妻子哈曼.伦敦在杰克.伦敦逝世三年后仿照狼巣的式样建造的一座西班牙式石头建筑。哈曼.伦敦在里面住了多年,当她于1955年在84岁高龄去世后,根据她的遗嘱,这座屋子被用作杰克.伦敦的博物馆。整个建筑有两层。下面一层陈列着许多杰克.伦敦的照片。而有一段非常珍贵的拍摄杰克.伦敦在农场工作的无声电影片段。看到两只小猪崽在杰克.伦敦的怀里活蹦乱跳的镜头,我可以感受到杰克.伦敦对其经营农场的挚爱,这也使他后来能以其农庄为背景写出《月谷》(Moon of Valley)这样的佳作。
博物馆的二楼陈列着更多伦敦的图片和实物。其中有部分列举了伦敦作为一位旅行家和冒险家,从年轻时候起就到世界各地旅游探险的情况。其中有不少旅程是他自己亲自驾船航海。他曾经开船绕过好望角,也曾航行到夏威夷和日本等地,他的足迹遍布了世界的天涯海角。在展厅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世界各地收集的各种纪念品,如日本的陶器,中国的丝织品,以及非洲人使用的木鼓等等,形式多种多样,琳琅满目。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外,杰克.伦敦也曾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由于家庭贫困,十岁起,他就在旧金山街上当报童。十四岁就在糖厂做童工,十六岁起在旧金山海湾里当养殖生蠔的工人。二十岁时,他又到加拿大去淘金。后来又到英国,俄国等地当记者。以后,他还当过大学教授,航海家,农庄主等等。正是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伦敦在其作品中能讲述出许多娓娓动听的故事,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他成为美国当代最受欢迎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不仅在美国,伦敦的作品也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几十个国家的文字。在一个陈列橱窗里,我看到伦敦著作各种文字的版本,这里有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和阿拉伯语等译本。其中还有被翻译成中文的伦敦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现在,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了对伦敦作品的喜爱。事实上文学是人学。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人类经历的历史和文化,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深处,创造出为人类所共同喜爱的典型人物和环境,这些作品是超越时空的。伦敦的一些优秀作品是禁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在我们离开伦敦博物馆时,我和两位北京来的朋友都在参观者留言薄上签名留念。在“来自何方”一栏里,我写了“伯克莱”而Jie和Lingyan都写上了“北京”。看到留言薄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用不同文字写下的签名,我深深感受到,杰克.伦敦不仅属于美国人民,他也属于全世界。
离开了杰克.伦敦博物馆,我们沿着橡树林中的小路向狼巣进发。山谷中的空中,两只苍鹰一前一后缓缓的翱翔着。路边橡树下的低矮的绿色带刺的蔓藤上结出串串浆果,颜色有红有紫。在其他登上路线也看过这种浆果,但从来没有看到有这里伦敦故居山上小路边结得大结得多。Helen告诉Jie和Lingyan,这种浆果很好吃。Lingyan和Jie都尝了一下这山上的野果,也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大约走不到半英里,我们便来到了大名鼎鼎的狼巣(Wolf House)。由于杰克.伦敦善于在其作品中描写狼,他得了一个“狼”(Wolf)的绰号(Nickname)。因此,他给自己的新居起名“狼巣”。这座建筑由当时旧金山著名建筑师奥博特.法尔Albert Farr设计,于1910年动工兴建,花费7万5千美元,共用了三年时间建成。狼巣是一座4层高的建筑, 住宅面积15,000平方英尺, 有26间房间, 9个壁炉, 所有墙壁都由月亮谷本地的红火山石和红木筑成,底层还有一个室内游泳池。在狼巣前面的一块解释牌上写着伦敦的一段文字,“我将建筑我的梦想之屋,如果上帝允许,这座建筑将矗立于世,跨越千年。”不幸的是, 就在杰克.伦敦准备搬入狼巣前居住前几个星期, 一场起于半夜的大火将这座耗费伦敦极大心血, 托付其终生梦想的狼屋焚毁了。现在我们仍可以看到那坚厚的红火山石堆砌的墙壁和几座高高的烟囱。为了保护这座遗址,人们已用钢筋加固了那些烟囱。怀着非常惋惜的心情,我拍了几张这狼巣残骸的照片。
这场大火的起因一直是个世纪之谜。有人怀疑是伦敦开除的一位农工所为;有人怀疑是他的一位亲戚所为;也有人认为和他支持社会主义及其政党遭人忌恨所致;但当时也有人认为是夏季高温促使其屋内油漆等化学建筑材料起化学反应自燃起火所致。这个谜直到上世纪末才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在1995年,由加大圣荷西分校的一位教授领导的由十位各类专家所组成的刑侦鉴定小组,用现代科学刑侦方法对狼巣起火的原因进行的多学科的考证。他们最后的结论是,狼巣起火原因是由于当时八月山上的高温引起了屋内堆放的化学物质自燃造成的,从而揭开了这个世纪之谜。
这场无情的大火烧掉了伦敦的梦想之屋,无疑对伦敦是一大打击。伦敦曾设想了重建计划,但由于伦敦于1916年11月22日因尿中毒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他的计划未能实现。伦敦逝世时只有四十岁。在他逝世后的第四天,他的骨灰被安放在离狼巣不远的一个小山包上。她妻子哈曼.伦敦去世后,骨灰也安放在这里。我们从狼巣出来后,就爬上那座和狼巣遥相呼应的小山包,去瞻仰伦敦的墓地。这是一个我所见名人中最简单的墓地,一道简单的木栏栅将伦敦夫妻的墓圈起,木栏栅上一块小木牌上用油漆写着“杰克.伦敦和哈曼.伦敦墓地”。里面没有一块精致的墓碑,也没有墓志铭。有的只是一块有方桌大不规则的红色火山石,火山石上已长满了青苔和青草。这是伦敦自己选择的墓地。他在给妻子的遗嘱里写道,“如果我先你而行,请将我的骨灰葬在开发加州的拓荒者两个孩子的墓边,上面就滚压一块狼巣废墟上的红火山石。”在伦敦墓不远处,就是那两个孩子的坟墓,每个墓前还树着一块墓碑,碑上刻着孩子的名字Lily和David,他们死于疾病,一个只有四岁,一个七岁。也许是为了照顾这两个孩子,也许是不舍他的狼巣,伦敦就是这样选择了自己的归宿地。
在回家下山的路上,我深深地为伦敦那被烈火吞噬的狼巣而惋惜,也为伦敦的英年早逝而痛惜。想起伦敦曾写下的这样一段座右铭,“我宁可烧成灰烬而不愿化为尘土!我宁可让我的柴火化作熊熊火焰,而不要干瘪腐朽。我宁愿化作一颗超级流星,让每个细胞都发出异彩,而不作一颗沉睡的恒星。…我不应该浪费我的时间只是为了活得更长,我必须利用我的分分秒秒。”是啊,伦敦讲得真是太好了。虽然杰克.伦敦英年早逝,虽然他没有一座宏伟的纪念碑,但他那奋斗不息的精神,以及留下的许多作品在我们每个瞻仰者心中竖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这座丰碑与伦敦所爱戴的美丽的旧金山海湾和巍峨的索诺马山脉同在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