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卢森堡里的金色少女
若敏
看过上海世博会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欣慰,有的遗憾,有的后悔,有的兴奋。我的感觉是非常值得。尤其是寻宝的过程。
在上海世博会上,不少国家拿出了镇国之宝,而游世博是一定不能错过这些国宝的。我第一个寻找的是卢森堡的国宝---金色少女。
2001年4月28日下午,闪耀着金光的卢森堡国家艺术瑰宝——金色女子像,在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前揭开了神秘面纱。这是该雕塑自创作以来,第一次走出卢森堡的国门,并经过9755公里的长途跋涉来到上海。金色女子像在整个上海世博会期间被安置于卢森堡馆入口处一根高三米的钢柱上,以此来欢迎前来参观卢森堡馆的游客。
金色女子像是卢森堡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卢森堡最著名的国宝之一。著名的卢森堡艺术家Claus Cito先生,在1923年创作了这座女子雕像来纪念在一战中牺牲的卢森堡军人。这座备受大家珍爱的国家建筑物象征着自由和国家主权。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占领时期,“卢森堡金色女子像”被纳粹侵略者推倒并部分损毁。二战结束后,雕像的残存部分也不知所踪,直到1981年才被再次发现。为了重塑雕像,一场全国性的募捐活动自发兴起,1985年,“金色女子像”重新矗立在卢森堡市宪法广场上。
这是世博会最“慷慨”的国宝。我在世博会感到最困扰的事是排队。但是金色少女就摆放在卢森堡馆的门口,不需要排队就可以看到她。而上海世博会的游客会比卢森堡宪法广场的游客更幸运,因为在卢森堡金色少女是被放在12米高的纪念碑顶端,站在纪念碑下,看不清“金色少女”的面容。而在上海,她站在三米高的钢柱上,我们可以仰望到她美丽的容颜。卢森堡地处欧洲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两次世界大战,也给卢森堡带来了苦难。宪法广场上的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两次世界大战牺牲的卢森堡人而建的。纪念碑顶端的“金色少女”手捧花环,注视着大地,祈望世界永远和平和美好。我仰望着她,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她的优美身姿,恰巧,落日的夕阳把一片金晖撒满她的全身,让她更加美丽和动人。我被她的高贵和典雅迷住了,久久地凝望,不愿离去。
闪耀着金光的金色女子像背后,铁锈红色的卢森堡馆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对比。如何将每个城市中的传统和现代元素和谐融合在一起,是现代人们很关切的难题。卢森堡馆给了我们一种反思。因为把传统和现代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对创造一个美好生活和美好城市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北京,西安 等这些古都都面临着既要保护古迹,又要发展现代化的挑战,因为高楼越来越来越多,四合院是越拆越少。记得在罗马,我对意大利对古迹的保护深有感叹。在古罗马的遗址上,你看不到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站在那里,历史会在你的眼前一页页翻过。
卢森堡大公国―――这个位于欧洲西北、面积2500余平方公里、人均GDP世界第一的国家,把参加世博会第一次自行设计并建设的国家馆就放在了上海世博园。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卢森堡”三个字的中文含义“森林和堡垒”,它象征着一个现代但又同样古老的卢森堡城堡。通过使用绿色建筑材料,构想把年代久远的历史建筑融合在现代的建筑手法和环保的建筑材料中,并去搭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 非常有创意。
红红的铁锈红钢板,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热烈,暖和。它叫耐候钢,专门从钢铁王国卢森堡运来的;世博会结束后,会被再利用,一点也不浪费。被切开的是窗户,各种形状,透明的玻璃,与红红的钢铁一一相映。 钢板的红墙圈住的是高高的、奇异的城堡,卢森堡人说:小也是美。绿树爬上了红红的墙里,更美了。卢森堡是欧洲的“绿肺”。 名副其实的袖珍国家卢森堡占国土1/3的面积被森林覆盖。 卢森堡产好钢、卢森堡有大片的森林,他们充分地利用世博会展现给我们。我在想,这个中文名字翻译的如此贴切,让人佩服。 卢森堡人还在这座小小的展馆设计上融进篱笆、浮萍、园林等诸多中国元素,甚至“移步换景”的理念。让我非常感叹和惊讶。充分体现了卢森堡人的聪明和智慧。
我特别希望通过这次世博会,能让我们有这样的理念和认识,那就是在现代的建筑中,能够把历史建筑留下,那其实是人类发展的精华和文明史。现代和历史如何相结合,是建筑师们应该好好探讨的问题。
我记得你很挂念世博会,多次让我们贴照片和写文。我觉得美好的东西应该与笔友们分享。很高兴你喜欢。
很高兴玉舟喜欢。
谢谢杂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