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毛尖

主要是觉得这里比较安全,可以写写我的变天账
正文

巴山其实不出毛尖

(2008-01-29 08:33:20) 下一个
茶叶其实是蛮势利蛮实际又蛮娇气的植物,热了不长冷了不长,旱了不成涝了不成,海拔高了不行低了不行,啥都合适没雾还不行。

就算环境合适条件充分了,诺大一棵茶树上还就顶上的那些娇嫩的芽才有机会成茶,采早了不行采晚了也不行,一个清明节活活逼疯了N多种茶人——哥们,那就是一年一度的牛市啊,抛太早卖不出天价明前茶,出手迟了又恐变成白菜一堆论筐卖,发令枪几时响起是否有人抢跑是否有人偷跑,刘翔也真不是好当的。

就算在最适当的时候以最适当的方式采下最该被采摘的芽们,经过谁们的手在怎样的釜里以多大的火候用多长的时间凭什么样的频率翻炒揉搓?那手是否身经百战?那釜是否千锤百炼?那火是否颇有讲究?一翻一炒,一搓一揉,千年文化百年功夫是否就眼睁睁明晃晃稀里哗啦地落满一锅再浸透每一片芽尖?

嗯,知道你就信这个好这口,否则文化如何才能挂上树梢头?

皇家御贡,庶民粗瓷,兴许就源自同一片流域同一座山头甚至同一株茶母,跟跳龙门似的,也有点像选妃,当选贡品的,必然金装银装,隆重出堂;流于民间的,随便什么纸一裹什么绳子一系,回家烧壶水慢慢喝去吧,您呐!再就点茴香豆卤豆干,一把刚炒出来原味瓜子,哎哟喂,不摆了不摆了,看看有没得剃头师傅,喊过来按个肩膀采个耳,我的妈呀,原来生活真的是美的。

进了宫的,受了封的,不说金盏玉碗,至少也是名窑大坑出来的青花白瓷,上有盖下有托,配了那啥木的桌椅,啥地方的名泉,初滚还是二滚的水,关公巡城也好,凤凰三点头也好,一套把戏耍出来,再把那京戏叫上,博大精深,博大精深!

只是,什么样的茶,三道水一过,都会变成茶叶渣,无论当初怎样娇嫩傲立枝头,无论后来身价如何翻炒轰动,残茶剩水,统统泼去。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