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1)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中国作为一个伪民族国家含义的词汇和概念,是清末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才有的。在此之前基本上是中原地区的意思。而且有意思的是,中国概念建立起来的最大的推手并不是中原人,甚至都算不上中国人,而是所谓南洋华人。
南洋华人是百越人种,和东南亚各国土著,到云贵滇桂粤闽一线都是老表。和长江黄河长城的草原人种并不亲近,甚至是血仇。百越人种几万年前就划龙舟(独木舟)沿着印度洋海岸来到东亚。一度繁衍到黄河。马匹在乌克兰驯服以后,草原人就开始不断东进。把百越人从黄河一直推到了珠江。
到了大航海时代,海运又取代了陆运。大草原走向衰败。大船贸易取代了大马贸易。而南洋人首当其冲这三千年(马匹取代独木舟)以来之大变局。东南亚人也在这冲击下抱团取暖。最牛的自然是有大船的高技术高文明的欧洲人。于是就有一些东南亚人投靠基督教抱大腿。但是欧洲人虽然最厉害,但是人少。次一点的就是有小船的次技术次文明的阿拉伯人。于是就有一些东南亚人投靠伊斯兰教抱二腿。档次低一点但是人多很多。二腿没攀上的就只好找印度教,佛教,以及儒教。
半有渊源,半别无选择地选择儒教的东南亚,就成为所谓南洋华人。在东南亚各种选择的军阀混战中是比较弱势的。所以就很盼望自己的选择能够有更强的靠山。所谓拉虎皮扯大旗。牛吹起来了,就得去圆。
本来这指望是落在大清身上的。同治中兴也一度有模有样。但是甲午一战,算是泄了底。就连英国都把远东小组长的担子由大清转给了日本。以日本取代大清来遏制俄国的东扩。满蒙地区的争夺,由清俄对抗,转向了日俄中三方对抗。清失其鹿,日俄中共逐之。
既然满蒙帝国,就如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一样腐朽没落,那么是也像奥匈,奥斯曼一样解体?还是找个接盘侠?显然东方觉得应该要接盘侠的土著精英更多一些。于是中国的概念就被发明创造出来了。
中国的概念能够开始落实,还要感谢英国的安排。基于种种原因,英国等列强选择了支持袁世凯,通过清室优待条件,禅让得位。至少名义上继承了大清的主要疆域。开启了中华民国。也就是第一个中国。
严格地说,有两个中华民国。一个是五色旗的北洋中华民国。一个是青天白日旗的国民党中华民国。也就是事实上的第二个中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是第三个中国。
第一中国和第二中国的国号相同。但是旗帜不同,首都不同。最主要的是政体不同,宪法不同。第二中国和第三中国的国号不同,旗帜不同,首都不同。但是政体和宪法反倒是相近。
第一中国是比较联邦共和的体制。第二中国是半列宁党,半大一统,半中央集权的体制。第三中国是全列宁党,大一统,中央集权的体制。
所谓民国出大师,主要是在第一中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央集权小,对外开放大(也可以说是所谓的被欺负)。引进先进文明比较多,比较容易,比较不论资排辈,比较能造大师。
第一中国时期也是一个过渡时期,可能走向统一,其实更可能走向多数老大帝国的下场,分裂。最终走向统一的主要原因是离欧美太远。本土精英缺乏凯末尔的见识,和苏日的角力。
袁世凯称帝实际上是领先一步是疯子。实际上蒋介石毛泽东都是不称帝的帝王。因为要统一就得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必然要出皇帝。段祺瑞则军力完全不足。吴佩孚可以做霸主,但是做不了皇帝。张作霖也一样。北洋系的头目基本上都是有心无力。初步做到这一点,并建立完整大中国理论体系的蒋是苏联大力扶持的。而最终基本上完成统一的毛,也是苏联大力扶持的。因为英美日都不会大力支持中国统一。而苏联为了对抗英美日,则顾不了那么多。
第一中国时期的军阀混战烈度其实是不大的。护法战争,直皖战争都是演习水平。直奉要激烈得多。军阀抢地盘都是些护食战,点到为止。只有要统一的战争才是刨根的你死我活的战斗。直奉是打天下,北伐也是打天下,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国共战争越打越大就是如此。如果军阀割据分裂,反而不会有那么多残酷的战斗。
中日战争按现代观念是国战。按古代观念就是大清入关。统一大中华和统一大东亚有啥差别。日本只是大东亚的大军阀而已。第二中国时期就是一个战乱不止的时期。根本原因就是大一统的贪婪。
张学良易帜之前,日奉属于合作多于对抗的军阀。日系想吞并奉系,但是也支持奉系。比如帮助镇压了苏系郭松龄的叛乱。反过来说奉系加入日系,也不失为一方诸侯。但是张学良大烟没吸足,加入了蒋系。尤其是主力大举入关。背叛了日系,而且还大本营空虚,指望日系替奉系看家,支持叛徒远征扩张。缺心眼不是一般地缺,九一八成丧家之犬是必然的。在苏联的撮合下,第二中国从开始到灭亡,大规模战乱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