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魁北克

魁北克人是加拿大人中的异数,近半数公民赞成独立,年轻人尤甚。每年6月24日的”国庆节” ,只要你到亚伯拉旱平原,便立刻能感受到他们要求独立的狂热气氛,”魁北克万岁!”的口号一呼百应。魁北克人还有高非婚同居率,高分居率以及公开的同性恋。
个人资料
正文

魁中魁,进更进

(2019-12-20 19:41:53) 下一个

魁中魁,进更进

——就教于加拿大魁北克的植物学家、诗家周进

 

周进、赵庆庆

 

 

周进,笔名静水子,1967 年1月生,武汉市人。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2月至2002年5月分别在日本中国农业试验场、北海道教育大学旭川校做博士后研究。2000 年5月调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10 月移民魁北克。樱花诗社会员,创办弘毅诗社,协办千里行交游俱乐部。曾被魁北克市罗比涅尔县《县民报》和加拿大国际电台《魁北克华人》节目组分别报道,两次出席该县的移民见证会。著有《扶桑东進诗存》(2002)、《丹枫雪雁集》(2004)、《风流魁北克》(2011)、《琴瑟魁北克》(2013)、《千里魁北克》(2015)、《稻粱魁北克》(2019)等,主编《果园集锦——弘毅诗社成立十周年纪念》(2016)。

 

 

周进冬季登山(魁北克,2017年)

 

 

一.来到了说法语的魁北克市

赵:您有好几个称呼,周进博士、周老师、静水子、社长、周郎……,您希望我称呼您什么?一般中国的相识怎么称呼您?日本朋友呢?加拿大当地人呢?

周:叫我周进就好。一般中国的相识们都叫我周进,日本朋友叫我周桑,加拿大人呢,由于对“zh”发音困难,就叫我Jimmy(吉米)。

 

赵:笔名“静水子”有来历吗?

周:这是我的初恋为我起的,我用了三十多年了。后来有的日本人看到这个名字,以为我是位女性呢。

 

赵:可以介绍一下您移民魁北克的过程吗? 

周:2002年,我在日本的博后工作期满结束,通过文献资料发现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有一位女教授研究的课题(泥炭地开采迹地的植被恢复技术)与我正在做的课题十分吻合,便向她发电邮,要求去她那里继续做博后。她看了我的简历和发表的文章目录,欣然同意。经过不少繁复的工作签证手续,我于当年10月中旬单身来到了说法语的魁北克市,抵达魁市的当天便赶上了当年第一场雪——却是一场暴风雪!我原以为有英语的基础,学起法语来会比较容易,没想到业余学了七八年还不能实用!

过了半年后,我慢慢结交了一些中国朋友、魁瓜朋友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朋友,习惯了北美的生活,感觉这里值得我们常住下去。在本地中国移民朋友和汪向明教授等武大校友的分析、帮助下,我们家决定移民魁省,据说这样移民比移民加拿大联邦要快。于是,我在魁北克填写移民申请表,夫人(当时,现已离婚)在国内准备各种公证材料,然后按规定递交到了魁省外交部香港办公室(与加拿大驻香港总领事馆毗邻)。以后,我们排队等了半年,我和夫人到香港去面试,通过了。然后还有各种文件、体检等繁琐手续,终于在2004年底完成了移民手续,成为了永久居民。2008年4月,我们家又通过了公民考试,宣誓成为加拿大公民。

 

 

与导师Line Rochefort博士在野外(新不伦斯维克Shippagan,2004年)

 

 

赵:关于中国人移民魁北克,应该提提您的自由体长诗《魁华风》。读过不少华人讲述移民经历的作品,以四五百行长诗形式表现的,实在凤毛麟角。可以讲讲有关情况吗?

周:它本是当地华社圣诞晚会的邀诗,可惜晚会都搞完了该诗却还没完成,原因是它的素材有着值得写成长篇小说的容量。由于该诗太长,没有做到一韵到底,在艺术上也很不成熟,但它讲述了一个华人家庭约20年的移民史,终以分手收场。当事主(生活原型)之一看到这首诗时,泪流满面。一晃近十年又快过去了,事情还在发展中。待尘埃落定,我还要写它的续集呢。这些难道不是华人移民的活历史吗?

 

赵:怎么能不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交错的独白、留学打工的超负荷、学法语的艰难、婚恋的破裂、对国内老父老母的挂牵、对海外出生子女的爱怜、对自己移民意义的一次次叩问……都写得太真切了,朴直,细腻,诚挚,令人心酸,像一把小锤子砰砰敲击心鼓,急促的,不安的,催命似的。两位离婚又各自成家的主人公,男后来成为连锁中餐馆老板,女做了大学教授,多少熬出了头,但大房子还是挂着落寞,心里仍然不太平衡。诗歌结尾,他们一起说出:

 

合:只有一点儿值得我们骄傲,

那就是,我们凭自己的本事和双手,

为祖国节约了一个

生存空间。

 

它浓缩了多少具有类似经历的华人的万千感慨!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全国公祭日当天,天寒地阴,一口气读完这首长诗,久久不能平静……期待这首诗的续篇。

 

周:是啊,确实令人感慨。成诗以后发生的故事是:在各自都有了两个孩子后,男在结婚20年后与第二任妻子离婚,女在结婚25年后与第二任丈夫离婚。他俩有无复合的可能?我们正拭目以待。

南京大屠杀!我们在这边也看得到一些公祭的消息,但感受当然不会有你在当地现场感受到的那样浓烈。时值今日,我不禁想起了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和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1997)。作为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华裔二代,是她让西方人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和残酷。了不起!她是我佩服的人才之一。你知道,我很少佩服别人的,特别是我的同龄人。

 

 

赵:您的长文《父爱如山》和《母爱似海》,生动描述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为英文专家,母为昆虫线虫学家)几十年相濡以沫、有声有色的生活,二老现在身体怎么样?家庭给您最大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周:家父、家母现在均已86岁了,两老还能自己买菜、做饭,生活自理,这确实是个奇迹,我也因此省心了不少。家庭给我的最大精神财富是:充分尊重我的选择和价值取向,对我的决定不加干涉。另一点是培养了我读书的爱好,这是伴随我一生的爱好。我既可以通过与朋友的交往获得愉悦,又可以通过读书打发独处的时光(实际上我笔名中的“静水”,即是根据我读书的样子起的)。这两点对于移民海外、远离亲人、一切需要自己做主的年轻移民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至于说在文学方面对我影响更大一些的,应该是家父了。在我孩提时代他在昏暗的灯光下翻译《人间喜剧》(The Human Comedy,作者William Saroyan,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时的苦苦推敲、他唱的英语名歌、他的英文盲打技术、他的编辑技术,后来都对我的生活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周进与父母(武汉,2018年)

 

 

赵:令尊大人气色真好,看您点了满桌美味,他们的胃口也应该不错吧。向二老表示由衷的敬意,祝福二老健康长寿,为霞满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化用)

周:谢谢,谢谢!

 

 

二.理工男创作文艺作品,经历的最大冲击是思维的转变

赵:我对理工生出手写文章,有种特别的期待……他们会有新鲜的视角,融合了专业知识,文笔也不乏老道有味。我了解的一些作家,就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出身的,像中国的刘慈欣、麦家、黄梵,美国的少君、黄宗之、朱雪梅,加拿大的笑言、曾晓文……2014年中国作协网络作家状况调研发现,中国的七成网络作家理工科出身。数年前,我也曾以一首拙诗表达了拜读您诗作的感慨:

 

早春读周君之《千里魁北克》


众生青眼向,佳偶梅气凝。

诗墨国华溢,凤歌客魂惊。

忆兄同悲叹,望乡亦喜行。

亲朋遥相问,枫染玉壶冰。

 

周:你在前面列举的这几位人物,除曾晓文与我同龄外,其他的都是我的前辈、大家。我怎敢与他们相提并论?比如刘慈欣,他是中国的科幻大家,他的《三体》获得了国际大奖(雨果奖)。在一个山区小水电站工作的他,居然能够放眼宇宙,幻想人类的未来生活,这说明个人的文学创造力似乎与生活条件、研究条件(比如大型图书馆、大型天文台等)无关,仅仅与其大脑的异想天开的能力有关。

其他几人的大作容我日后拜读、学习。大作《早春读周君之<千里魁北克>》完全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你对我的评价当然过奖了。

 

 

周进的诗集《丹枫雪雁集》(2004)

 

 

周进的诗集《风流魁北克》(2011)

 

 

周进的诗集《琴瑟魁北克》(2013)

 

 

周进的诗集《千里魁北克》(2015)

 

 

赵:您既是植物学大咖,又是文艺男神,诗词、文章、篆刻、歌乐、翻译……都玩得转。对于跨文理学科创作,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大咖”完全谈不上,我不过就是一名普通的植物学研究者,偏重于生态学,具体而言是“水生(含湿地)植物生态学”,当然有时会超出这个范围。“男神”更是谈不上,只不过是业余爱好文学罢了。篆刻是少年时代玩的,我对歌乐(乐理)完全不通,翻译也是偶尔为之(家父倒是个翻译家)。我比较得意的一次翻译,是汉译了日本经典歌曲《荒城之月》,它是受托之作,被旭川市男声合唱团访问其姊妹城市哈尔滨时与中国歌唱家们同台演唱。

对于“理工男”,大家可能已形成刻板印象,认为他们缺乏浪漫,不解风情。这显然是偏见,理工男中爱好文艺者大有人在。除了你上面提及的,就我亲身经历和所知而言,已故的李国平教授(武汉大学)、吴熙载教授(武汉大学)、汪向明博士(武汉大学)和钟扬博士(武汉植物研究所、复旦大学、西藏大学)等,都是理工大家兼“文艺青年”。翻开《珞珈诗词集》或《桂苑诗词楹联选》,其作者除少数系科班出身外,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各科各系,各有所成的,写诗不过是业余爱好罢了,特别是在退休以后。

对于我的初期创作,在由“理”转“文”过程中,我确实有些感受或者说受到了某些“冲击(shock)”。比如,在论文写作时,数据95你绝对不能写成100或“百”,连“约100”都不行。但在写诗时,为了炼字,你只能用“百”;有时为了夸张,你还可以用“千”或“万”,不信请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再比如,通常所说的松杉柏是指松杉目下的松科、杉科和柏科植物,如果指杉为松,便是犯了比“指鹿为马”更严重的科学错误;如果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出现鉴定错误,那是要被贻笑大方的。但是,在诗中,有时仅仅是为了押韵,这松杉柏三字便可被任意替换。当初,我在被迫作这样的替换时,内心所受的震撼是不小的。

我以为,理工男创作文艺作品,经历的最大冲击是思维的转变:由一丝不苟、合情合理的理性思维到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浪漫思维的跨越。这种跨越的实现,才标志着一个“诗人”或者“文艺青年”的真正诞生。

在弘毅诗社成立的早期,我在诗社博客里发表作品时,有人曾提出我“不愧是理科生,诗里注释过多”的问题。但即使我认为注释足够多了,仍有读者反映对诗里的某些名词、某些现象看不懂,那是因为我的诗里有时堆满了关于植物、植被或地质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登西山Boivin湖  层孔菌行》(2014)。那种“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泛泛而谈的无病呻吟的句子,我从不去写。这可能也是理工男写诗的一个特点吧。

还有,科班出身的诗人,可能受到格律、声韵、或各种创作规定的限制,以及难以超越的古人佳作的影响,下笔时难免畏首畏脚,瞻前顾后。而理工男由于从未受过这些清规戒律的训练,反而“无知者无畏”,可以洋洋洒洒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再加上他们的文学创作都是业余的,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靠它吃饭,故而少了功利性,多了真情流露。他们的创作动力和源泉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对生活中的美的发现。这是理工男一向的诗歌情怀所致。

 周进父女(日本大田,1998年)

 

周进(右一)等中国留学生与日中友协(旭川分会),2001年

 

 

周进(前排左一)等橘研究室师生,日本旭川,2001年

 

 

赵:以专业词入诗,还不失诗意,是个挑战。有时得换个说法,比如您把电脑屏幕,叫成“方屏”、把杜鹃花科植物莲华踯躅简称为“踯躅”、把国产白酒“水井坊”简称为“水井”、把魁北克的母亲河圣劳伦斯河缩写成“圣河”,等等。这样的独创写法,比比皆是。一边受着古典诗词的限制,一边要突破限制,满足表达的需要。而为了满足读者理解的需要,自然就要加注,加大量的注。另外,读者不熟悉的人名、地名、物件、史事、活动等,也是要加注的。我参照注释时,来回翻页,是有点麻烦,但每次有获,略知了人事、植物、植被、地质等多方面的皮毛,又特别高兴。有个小建议:您以后用脚注,不要用尾注,您也方便,咱们读者也方便。

周:是啊,古体诗中一般用一字或两字指代某事物,我只好通过加注来解释。至于将圣劳伦斯河缩写成“圣河”,张裕禾教授是不赞同的,他认为“圣河”已特指了印度的恒河(见张裕禾,“序”,《果园集锦》)。看来我们以后只能称它“劳伦”了。麻烦在于,英语或法语中的人名、地名,多音节者太多了,各人翻译、缩略很难保持一致。

至于加注方式,以后改正便是。

 

 

三.随着时光的流逝,以诗记录历史的价值日益体现

赵:您说自己“三十初学诗”,迄今弦歌不断。大量诗作写于到日本、加拿大以后,除了新鲜感、乡愁、怀人、爱好所致,以及师长如汪向明教授的鼓励,还有什么原因呢?

周:我想,一个文化冲击,一个乡愁(思乡),这是我到海外后作诗的初始动力。以后,随着移民生活的安定、向接纳社会的融入,我们便开始习惯了国外的生活,诗作也日渐稀少。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灵感和创作源泉,这便是生活本身,即我们以诗的形式记录我们的生活、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感动,而不再强调用客人或者旁观者的眼光观察居住国,或者反复抒发乡愁。我们在加拿大记录加拿大的生活,就像中国人在中国记录中国的生活一样,平常而客观。这便是在地化/本土化(Localization)过程。也许它也可被称作是“全球-在地化/本土化”(Globalization),因为我们在经历了东西方文化的历练之后,已具备了国际眼界和多重价值观,同时拥有“思考全球化,行为在地化”的意愿和能力。

我们还通过跋山涉水的旅游来创造生活,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值得回味。我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尽量参与并记录(以诗的形式)本地华社活动,包括千里行交游俱乐部的登山活动。随着时光的流逝,其记录历史的价值也正在日益体现出来。

 

周进(前排左二)参与接待哈尔滨代表团访问日本旭川(2001年)

 

赵:您有不少回忆在中国生活和研究的叙事组诗,像记录湖北水生植被研究的《遥忆斧头湖》(2001)、《武汉漫忆——赠黄鹏生老先生及海外武汉同胞》(2003)、记录您在湖南江永研究野生稻的《江永行》(2005)、游记《桂林印象》(2005)、记录在江西东乡研究野生稻的《赣州行》(2006)、记录加东黄莓研究的《自度曲  海居》(2006)、记录考察豆科资源的《神农架行》(2007)、记录您组织学生考察武汉大学尤其是珞珈山植被的《珞珈山植被考》(2007)、记录广西红树林研究的《北海》(2007)、记录在湖南茶陵恢复野生稻地方种群的《茶陵行》(2010)……

我对您2006年11月写的《赣州行》组诗,20首七言古体,印象尤其深刻。组诗描述了自1990年汪向明教授率众考察红芒野稻北限种群江西东乡野稻后,您和师弟们于1993年到1996年执行原地、迁地保护两个课题,每月奔波于武汉、东乡和鹰潭之间。该课题不仅导致了长喙毛茛泽泻在我国的重新发现,并衍生出重大课题及一般课题,还缔结了您和武汉大学师生、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江西农科院同行和江西老表的深厚情谊。组诗开阖有度,结构完整。先总写江西山水、人文,“丹霞红壤碧赣江,匡庐飞瀑归鄱阳。八十年前义旗举,世殊不惊学滕王。”再分写各个考察地方的风土、友人和科考情况,如“刘家农垦红砂壤,花生柑橘丝瓜网。洪都辛辣难下咽,师傅但煮金陵汤。”……看到你们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发现中华水韭、泽苔草、毛茛泽泻、武夷慈姑种群等,由衷地为你们高兴!而当数年后再访,三日遍寻不得毛茛泽泻,最后终于在跨水系的樟塘找到,并取活苗装于饭缸内,也让我大舒了一口气,兴奋得不得了。兹录数首如下:

 

水退鱼逃现异草,毛茛泽泻五纪藏。

课题论证分歧小,专家荟萃珞珈庄。

 

经年再访异草逃,三日遍查烤骄阳。

白鹭低飞绕村寨,隔山断水到樟塘!

 

吉普专运宿根土,台站挖池填客方。

逐月监测匍茎走,金秋田鼠收种忙。

 

您娓娓道来,到最后一首收拢,您才点出,以上种种,其实都是您去国十多年后对旧事故旧的回忆。其事之真,状在眼前;其情之深,感铭五内。

 

困苦数载借硕果,野稻研究唯我长。

十年一瞬海外客,梦里时常回东乡。

 

有一点不明:为什么是“借硕果”而不是“结硕果”?读到您多首梦回“东乡”的诗作,也让我想在有机会时到彼一游。另,我计划参与袁隆平传记的英译工作,也许以后真的要去稻田细细走一走,看一看。

 

周:对不起,原稿打错字了,确实应该是“结硕果”。但因上一段已有一“结”字,这里暂改为“收硕果”吧。

东乡、茶陵和江永,是我做论文蹲点了三年的地方,故事多多。三地相较而言,我最喜欢江永,但东乡和茶陵两地却更多地出现在我的梦境里,直至今日。我也不知道何解。哪天有机会,我愿意给你当向导呢,顺便我也故地重游一番,了却我不可抑制的挂念之情。

由于工作关系,我见过袁隆平院士。他还是我们武大生科院的名誉教授呢,那时他还没当院士。别看他一副老农打扮,他的英语是呱呱叫的。他的工作单位在湖南长沙,是家母的老家。你要是见到袁院士,一定替我问候他老人家,尽管他肯定不会记得我这个无名后辈的。

你想到稻田走走、看看,我建议你在双抢季节下乡,顺便体会一下农民的辛苦。

赵:若拜见到袁院士,会替您问候的。谢谢您的美意和建议,有时我也为生在城里,长在书中,不知稼穑不分五谷而遗憾……我向往现代化的农村。

周:袁院士是位平易近人的老人,见他应该不难。我最近在腾讯微视看到他在路边店理发的新闻呢,说他在这家理发店理了16年了。这家店现在成了网红。

 

周进(右一)与导师橘Hisako博士(左三)、佐藤雅俊(右二)和中国同行在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2002年

 

周进(中)与学生在湖南茶陵湖里野生稻自然保护区调查(2002年)

 

 

 

 

赵:打油诗也是您的长项,应景而作,不胜枚举,语多自嘲,机智诙谐,妙趣横生。如:

 

种菜  赠汪向明教授

 

迷你菜园巴掌小,平民百姓汗水浇。

一日看它廿卅回,何惧鸦雀檩上嚣。1999.6.12.

 

茶道

 

拭几次勺,舀几匙茶,添几瓢水,发几多泡?

转几度碗,分几口喝,言几次谢?问彼茶道。2001.6.2.

 

独居海外

 

出门瞎且聋,归烤面包松。

汝竟为何事,独居洋人丛? 2002.11.30.

 

掘芋

 

霜冻叶青萎,风刺球瘦环。

甘糯品非劣,北疆着实寒。   2008.10.23.

 

酸葡萄的幸福

 

无财可蚀百万铢,有闲不理市沉浮。

菊黄韭绿诗稿素,老夫如何不幸福! 2008.12.8.

 

注: 2008年,纽约股市跌过半,亲友损失惨重。投资理财专家孙可西告诉我可以进场了,然而我无钱可炒……

 

环游东三山

 

千里行 1 人登东山之伊豆山,从萌萌河右岸返,得平菇一、胡蜂窝一。时温-9度。

 

雪浅显鹿蹄,林深眠熊罴。

胡蜂尽南去,留鸟闻依稀。

手杖仔细探,蒙川冻未实。

志在索新道,孤身怕犹疑。

吾本水乡客,拓殖北山陂。

面包阻肠胃,母语更难离。

魁瓜生且硬,朋友东土依。

好在天地阔,乐此永不疲。 2017.12.18.

 

想来,您写时也是舒心快意、嘴角挂笑的!打油诗既要有谐趣,还要有诗味,还要人人都懂。过去的李白、刘禹锡、苏东坡、曹雪芹,现代的鲁迅、杨宪益……都是“打油”能手,令人钦佩地雅俗共赏。打油诗,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也显得同样伟大。您写这类诗,有什么诀窍吗?

 

周:哎呀,我从未思考过有何诀窍问题,都是当时的有感而发;而且你上面引用的这些小豆腐块,从未有别的读者提及它们的意趣。也许敢于“自嘲”就是“诀窍”吧。除了《茶道》讽刺日本人过于刻板、形式化、《环游东三山》讽刺魁人生硬外,其余大约都是自嘲了。

不过,也不完全是这样。“打工散忆”(后称“稻粱魁北克”)组诗中记录的多是工友间的矛盾。怎样将一件不愉快的矛盾(比如吵架)描述成为有美感的事件,这确实需要技巧。作为诗人(诗的写作人),他所看到的、经历的事与他周边的人(比如同学、同事、同僚、同好等)看到的、经历的事是一样的,为何他能将这些经历变成诗或文而别的人不能?这是因为,诗人(包括作家)都善于做白日梦(即幻想),并将白日梦展示给读者,使个人的诗意体验转化为读者(复数)的诗意体验,由此获得审美的愉悦。这便是成诗的过程或者说诀窍吧。

 

 

武汉大学遗传学家、诗人汪向明教授,周进的导师之一,2008年

 

 

 

 

欢迎日本友人下田达雄先生夫妇(后排)访问魁北克(2003年)

 

 

赵:2019年,您的第6本诗集《稻粱魁北克》出版,衷心祝贺您!老铁博士在序言中评价“水子诗集具有集文学性、艺术性和记史意义为一体的特色……既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记录魁北克华人生活的分类‘编年史’。所以,我认为对于我们生活在魁北克的华人而言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而对那些热爱大自然、喜欢郊游爬山的朋友们来说更不失为一本辅助参考资料。”

我也有类似感受,跟着您的诗笔爬山涉水,体会您个人和华人社团移民、生存、既融入又独立的跨文化经历,认识了不少有趣多才的学者,如英语专家您的父亲、昆虫线虫学家您的母亲、植物学家钟杨博士、遗传学家汪向明博士、日本友人日本语教师下田达雄先生、获诺奖提名的印度裔分子生物学家范·默尔西教授……我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动植物(包括日本的流浪猫、忠犬八公、雪雁、“伴薄庐”的狸奴……)、城乡佳地、还有各种掌故。读后不仅深受感动,而且在知识方面甚有收获。您写得真挚、自然、多彩,不乏诙谐。1440首诗词,组成了您独具特色的个人“诗传”,有些篇什合时事或史事而作,反映民声,针砭不公,风骨中见风趣,睿智中见忠厚,颇有特色。如:

 

望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强掳华工来日做苦力。战争结束时,东川町华工死88人,合葬于岗。友好人士每年祭奠。二零零零年七夕,望乡铜塑落成。

 

一年一度七夕忙,遥往异邦祭国殇。

牛郎尚有织女会,劳死冤魂永望乡。2007.7.7.

 

 

屠呦呦获诺奖影响不及黄晓明婚礼

 

强国尚武功,富国品美文。

天朝未盛世,呦呦暗伤神。2017.3.10.

 

 

再食马齿苋

 

小小马齿苋,伴君到天边。

品之酸如故,记忆回从前。

当年物资少,主义比蜜甜。

书生胼手足,温饱尤可怜。

少儿挎竹篮,野菜挖旱田。

载舟覆舟者,民以食为先。2017.9.27.

 

有的咏史诗,则沉郁哀痛,令人不胜唏嘘。如《重庆知青》(2005)、《汶川抗震》(2008)、《读岳飞传》(2010)、《读史 女谍》(2011)、《轮回  士兵的战争》(2017)等。

您怎么看待自己的诗作? 

 

周:我的诗作,不过是关于一介书生的人生经历的记录,主要是记录个人历史,偶尔发发议论,针砭一下时政。由于移民处于母国文化和寄居国文化的夹缝中(或者说跨文化、间文化),他们看待母国的眼光和角度与国人是不同的。作为理工男,我认为我诗中表达的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现在回顾起来,我感觉我的“读史”组诗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表达了我对这些历史的看法。其中《女谍》和《士兵的战争》两首,系因我意外读到了敌对双方关于同一事件的文献有感而成。这在我的阅读史上是罕见的。

 

周进(后排左二)参加诗友喜子(后排左一)家宴(2004年3月)

 

 

四.唱和是促进诗歌繁荣的一种手段

赵:您诗作的目标读者一般是谁?谁会是它们的第一读者?

周:诗作的目标读者问题,我从未考虑过,往小了说是我的亲朋好友,往大了说是我们这一波(1978年迄今)中国移民和关心移民生活的人士,包括你。关于第一读者,似乎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固定的第一读者,倒是所有的“赠诗”,“送别诗”,还有“少女”组诗,被赠送者成了第一读者。

 

赵:是的,我发现了您给中外师友、家人写了不少赠诗赠词,还有唱和之作、接龙之作,如和梦中女、金一、丁庄、贺铿等。其中,与墨瑞等互和的数首四言诗,以“梅子青时”为题并开头,每首24句,江阳韵,流丽宛转,晓白动人。无论唱和,偶数句最后一字必须一一对应并且基本不变。这是你们自创的诗题和写法吗?还是古已有之?

   

    梅子青时  竹  和墨瑞等

 

    梅子青时,竹冲林上

    自幼失怙,难着春妆

    初获通知,心如鹿撞

    学费难筹,债多不慌

 

    寒衣素食  人世炎凉

    潜心钻研  学显名扬

    匡庐云海  未掩新篁

    温泉水滑  凝脂溢香

 

    同窗四载  情露结霜

    南湖夜月  别泪成觞

    渐行渐远  偶梦长江

海外廿年  情丝未央     2009.12.13.

 

    附:梅子青时   墨瑞

 

梅子青时  我在枝上

芳菲待染  欲为君妆

闻君足音  心如鹿撞

绊君衣袂  珠泪惊慌

 

十指尖兮  玉肌生凉

巧笑倩兮  星目飞扬

为君解系  不损新篁

与君同去  伊人馨香

 

溪自无言  露自成霜

风过叶眉  恸极无觞

春行渐远  倒寒愁江

此情化雨  落夜中央  (2009)

 

周:诗人间相互唱和是促进诗歌繁荣的一种手段。当年墨瑞发表《梅子青时》,勾起了我对二十多年前初恋情人的思念,于是成此篇,以“梅子青时”作为词牌,隔句步韵。这是我们自创的写法,有点儿文字游戏的味道,但内容是实的。后来还有几首,都是这个模式。

其实,在唱和过程中,我们还自创了若干“词牌”,如“轮回”、“长相思”等。但唱和太多,则容易陷入相互吹捧的境地,我们应该警惕。

 

 

西山烧烤 (2018年9月,魁北克市) 

 

 

登山途中,2018年9月,石棉矿市(Thetford Mines)        

 

 

五.像许渊冲教授那样能在中、英、法语中自由翱翔的大家,实在太少了

赵:您的作品有无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等外语,让非汉语人士读到呢?您发起的弘毅诗社、千里行交游俱乐部,有没有和当地非华人人士进行过交流? 

周:我有三首诗作被译成了英语,我还创作过一首法语诗、一首日语俳句(遗失)。但是,诗的翻译与散文、小说的翻译不同,很难保证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又保持诗的韵律。这个难点使我们很难与外国同好们交流。千里行虽然时有非华人参加,但他们并非诗人,更不懂中文,我们之间无法交流汉诗。我们与个别的魁瓜诗人、艺术家有过交流,但与当地的魁瓜诗社没有联系。这是我们的短板,相信也是加拿大华人诗社的短板。

在这一点上,北美人士很不同于日本人士:后者可以无障碍地阅读繁体字的汉诗,诗的意思甚至意蕴,他们都能理解得透彻,仅仅是发音不同而已。所以,当年我与日本友人的汉诗交流要多得多。

 

赵:您被英译的三首诗,能提供中英两个版本吗?还有您写的法语诗,法语原文版的和翻译成中文版的。比照读读,各显千秋,也蛮有意思的……

 

周:三首被英译的诗分别是《异域元夜》(2003)、《下涂鸦山》(2012)和《首唱茉莉花》(2013)。前两首译文只是对内容的翻译和解释,没有押韵,因而失去了诗味,就不在这里献丑了。只有这第三首的译文,略体现了押韵,现引用如下:

 

首唱茉莉花

 

香肩负担沉,坎坷渡洋西。

阴霾一扫“茉莉花”,信有天亮时。2013.04.10 

 

附英译:Plum Sang Jasmine Flowers for the First Time

 

On your weak shoulders burdening heavy loads,

You crossed over to the west coast of the Ocean cold.

Jasmine Flowers swept away the haze from your eyes,

It is finally dawn so nice.

 

通过英译实践,我感觉到通过先写出中文诗、再翻译成外文不是办法。要写外文诗,必须在开始时便抛弃中文,直接用外文构思。我的唯一法语诗 “Mon Pays”(《家园》)便是这样来的。但是,完成它太费时间了:如果写一首中文诗要三十分钟的话,那么一首等长的法语诗则花了我大约两周的时间,原因是我需要请我的志愿法语女老师Jacinthe校正法语,而她需要了解我的精准想法。

 

 

Mon Pays

Jingshuizi et Jacinthe Trepanier

 

Mon pays, c’est un diamant sur l’océan atlantique,

Avec un couvert de neige, il dirige la danse des nordiques inselbergs,

Comme le voyage inaugural, pourrait en témoigner la tragédie du Titanic.

Pendant le carnaval d’hiver, des hommes de fer rament entre des flottants icebergs.

 

Mon pays, c’est un porte-avions sur un terrain verdi,

Il irradie paix et justice vers le monde avec charme.

Dans le Château, des hommes auraient décidé du Débarquement en Normandie.

Pendant le festival d’été, les artistes jouent de la musique et dansent sur la Place d’arme.

 

Au printemps, il est comme un blé d’inde trempé dans le miel que l’on touille,

Dans les bois, des indigènes chantent et boivent quand le sirop d’érable bouille.

Le poisson blanc monte la rivière et se reproduit.

 

En automne, il est une montagne de flammes avec une riche faune,

Car les feuilles d’érables sont rouges et celles des bouleaux jaunes.

Les oiseaux des neiges viennent se nourrir dans ce paradis.          2012.11.18.

 

由于这首诗是直接用法语写的,故没有中文版。现在既然你提出了要求,我只好试着翻译一下:

 

家园

 

钻石自镶大西洋,

领舞群峰冻北疆。

铁人竞舟流冰破,

目睹泰坦处女航。

 

航母永驻绿洲床,

散发和平正义光。

古堡闲议诺曼底,

既胜举城喜欲狂。

 

蜀黍拌蜜思感恩,

踏歌伴酒木糖香。

古潭秘,

胭脂上溯产卵忙。

 

火焰山冷享秋阳,

霜染枫红桦叶黄。

熊未眠,

雪雁育肥来天堂。2019.12.7.

 

诗中“钻石”、“航母”、“(玉)蜀黍”和“火焰山”分别是对魁北克台地冬、夏、春、秋季形象的比喻,第二段讲述了1943年盟军在此决定诺曼底登陆、反击德国法西斯的历史(1943-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加拿大总理麦肯齐及总督阿特隆伯爵曾在此会晤,密商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计划)。“胭脂”指胭脂鱼。由于原诗是古典十四行诗,为照顾汉诗的习惯,翻译时在第三、第四段各加了一个短句,使之成了四段十六句诗,几乎完全是再创作了。我深感,翻译太难了,像我国许渊冲教授那样能在中、英、法语中自由翱翔的大家,实在是太少了。

赵:您的法语诗是现代诗,我试着把它翻译成汉语的现代诗。要内容、形式、诗歌之美……全部保留,也不那么容易。姑且抛砖引玉吧。

 

我的家乡

                   静水子、Jacinthe Trepanier

 

我的家乡,是一颗钻石闪耀在大西洋,

他披着雪袍,潇洒领舞在北疆,

他见证了泰坦尼克号悲剧的处女航,

还有铁人勇士,在冬季狂欢节的浮冰间竞舟破浪。

 

我的家乡,是一艘停泊在绿洲的航母,

他以魅力照亮世界的和平与正义之路,

几国的巨头在古堡里把诺曼底登陆共商,

艺术家在夏季节日的兵器广场奏乐跳舞。

 

春天,我的家乡是一粒浸透蜂蜜的印第安麦子,

当枫树流溢糖浆,当地人便在林间畅饮,歌唱,

胭脂鱼也开始洄游在漫漫的繁衍路上。

 

秋天,我的家乡是一座鸟兽群集、如火艳丽的山峦, 

枫叶彤彤红,桦叶灿灿黄,

雪雁络绎来此天堂养得膘肥体壮。

 

周:哈哈哈哈,多谢你费神弄出了这个现代诗译本!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表达了原诗的意味。不过,pays有两个含义,一是“国家”,一是“家乡”。原诗指的是我的家乡,特指我生活了十年(写作当时)的魁北克市。另外,按照中国文化的习惯,应该用“她”而不是“他”来指代美好的事物吧?

赵:受原文il(阳性代词“他”)的影响,就翻译成“他”了。好在“他”可以表示美好、辽阔、有力的意象。当然,用“她”也可以。

 

 

赵:我去许老府上请教过。他翻译诗词,以“三美”而闻名。“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把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翻译成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把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译成: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把毛泽东的诗《为女民兵题照》中“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句翻译成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等等,皆是广为传诵的许氏神译,浑然天成,音韵和谐,给人以莫大的精神享受。

     但我不得不承认,中诗外译,外诗中译都是巨大的挑战,也蕴含着无穷的乐趣。因为语言本身、文化差异、诗律要求、受众审美等多重因素,原诗和译诗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然而,正如王安石所说,“尽吾力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您上面的译诗和原诗相比,总体来说,还是原诗更出色。可能您也有类似感受吧。

周:我从拉瓦尔大学的图书馆借阅过许老法译的《中国古诗词三百首(上、下)》(300 Poemes Chinois Classiques)(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呢。对我而言,许老是中国翻译界的大神,我永远也不可能企及。我目前还是集中精力把中文创作搞好吧!

 

赵:对于加拿大英语、法语、汉语等语种的作品,您感兴趣的作家,能不能说一说?

周:我对加拿大英语、法语出版界了解不多。我的大量英语版图书,不幸都是专业书籍。张戎(Jung Chang)的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我读过,不过她是英国作家。蒙特利尔张茈美出版的自传体回忆录Foxspirit, a Woman of Maos China (《狐狸精:一个毛时代中国的女子》)我还未来得及拜读。加拿大应晨的法语版小说我买过几本,可惜由于我的法语能力不够,一直就没有读完。我手头还有本La Fontaine的Cent Fables(《寓言百首》,1963),都是押韵的法语古典诗,可我还是欣赏不了,也就不能通过阅读它获得快感。

汉语版方面,我喜欢艾米的《山楂树之恋》(江苏文艺出版社)、紫云的《女人一枝花》(北方文艺出版社)和老牛的《印第安悲歌》(中文国际出版社)等。大多是先读了作者的博客连载,后待出版后又读书的。《山楂树之恋》还被张艺谋(2010)拍成了电影呢。哦,对啦,听说由张翎编剧、冯小刚导演的新贺岁片《只有芸知道》马上就要上映了。他俩合作的电影《唐山大地震》(2010)我也看过,看来张翎是位很有潜力的多伦多作家。

由于地缘原因,我对温哥华的汉语作家完全不了解,对蒙特利尔的魁北克华人作协就很熟悉,经常浏览他们的网站。他们当中有不少杰出人才。

 

 

2018年在武汉桂子山

 

 

 

六.我们的宗旨是以诗会友,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赵:弘毅诗社有12年历史了吧,与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魁北克中华诗词研究会,是加拿大魁北克省三个主要的华文文学团体。能不能介绍一下弘毅诗社的宗旨、日常活动和现状?

 

周:对,弘毅诗社是2006年在魁北克市成立的。我们的宗旨是“以诗会友,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诗社专门的诗会组织得不多。2017年4月9日,为配合诗社成立十周年纪念的《果园集锦》出版发行,我们召开了在魁作者参加的新书发布会(暨第二次诗会),并请法国文学专家、魁北克文学专家张裕禾博士教授作“海外华人文学的定位”的报告。诗集发行到了包括中国大使馆和市政府在内的相关机构和部门。诗集的发行确实引发了本地华人圈诗歌创作的高潮、新人入会的高潮。

诗社的活动与登山俱乐部的活动实现了完美的衔接:即诗友们多数也是登山俱乐部的成员,他们在登山后,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有唱和。这样的活动以每周一次的频度进行,目前已维持了八年。

关于发表诗作的阵地,我们没有蒙特利尔、多伦多或温哥华华人诗社的有利条件——他们拥有华文报刊,我们没有。除了维护(文学城)博客外,2018年12月我们开通了弘毅诗社的微信群。目前有活跃成员30人(累计会员约70名)。由于移民的流动性特点,诗社会员的流动性也很大。诗社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周进(左一)与诗友在阿兹托克山顶(2018年9月,石棉矿市)

 

 

赵:新年在望,讲讲对未来的期望,可以吗?

周:至于对于未来的期望,我想个人方面还是尽量保持创作热情,尽量以三四年出版一本诗集的节奏维持下去。在诗社方面,一方面应加强诗社活动,增加唱和;一方面要争取与本地法语诗社取得联系和交流。据我所知,三河市每年都在举办诗歌节,也许我们将来也会去参与。

赵:多谢拨冗赐教,趁兴而谈!

周:不客气!你的访谈促使了我回顾一生的经历,陪我度过了难挨的魁北克漫漫冬夜。是我应当感谢你呀。

赵:请允许我以一首拙诗聊表此时所感、所谢,以及对弘毅诗社文友们的美好祝愿:

 

梅子青时  赠远

 

梅子青时  忆君山上

雪雁翔集  丹枫盛妆

朔气渐深  流凌暗撞

菊隐梅笑  熊眠勿慌

 

斗雪飞橇  何惧寒凉

银岭逶迤  琼毳漫扬

叮叮新铃  依依旧篁

既见君子  仙袂益香

 

绿醅红炉  目星鬓霜

天地安寄  国泰无殇

他乡吾土  万涓归江

甲子伊始  长思未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