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碎语

读书,行路,越想越糊涂......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异书奇踪(三):马其顿一役霸希腊

(2008-09-13 07:20:42) 下一个


三、 哥林多湾, 338 BC

假如古雅典这颗人类文明之星的熄灭可以从一个日子算起的话,那就是公元前三三八年八月二日。在中国,商鞅也是这一年被五马分尸。

那个炎热的夏日,在希腊半岛东部哥林多湾北部的皮奥夏,一个叫做切罗尼埃的地方,两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正在殊死拼杀。

背北面南的一方排成紧凑的伐兰克斯战阵。组成战阵的是雅典军,有三万五千之众,武器精良,斗志昂扬。战阵最西侧的三百名勇士来自盟国底比斯。这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军团,曾经屡次打败过斯巴达人。他们保护着整个战阵的右翼,也就是历来被希腊人认作代表荣誉的一端。

这个史称圣队的小军团虽然只有三百人,却绝对非同寻常。底比斯位于爱琴海西北希腊中东部的波提亚,这个小小城邦曾一举打败斯巴达与雅典的联合军队,成为希腊半岛的霸主。它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圣队的建立。

圣队创建于前三百六十三年,永远只有一百五十对战士,一百五十对同性恋伴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圣队的建立源自柏拉图的理念。这位哲人曾经通过他著作中的人物说过这样的话:

“假如能够用恋人构成一个国家或一支军队,那他们将是最适于管理和操作的,他们不能容忍任何耻辱,只会互相效仿追求荣誉。在肩并肩的战斗中,他们会以少胜多。因为恋人为了被爱的人所眷顾,可致整个人类于不顾,决不会逃跑或丢下武器。他宁愿死一千回,也不愿在爱人面前丢脸。况且,在危险面前,他怎么能抛弃自己的爱人呢?”

圣队的战士经过严格的拣选,每一对同性恋成员吃住在一起,训练在一起,全部费用由底比斯政府供给。每对战士掌管一辆战车,年长的驱车,年轻的持矛,构成一个独立作战单位。早期,一对一对的圣队战士被分派到阵前各个部位,带头冲杀,以鼓舞士气。后来他们组成独立的团队,转战希腊半岛四十余年,无往不胜,为底比斯立下赫赫战功。公元前三百七十五年,他们在特吉拉大败数倍于己的斯巴达军队,四年之后,在军事史上著名的留客特拉战役中,他们又为彻底击败斯巴达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使斯巴达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可是,公元前三百三十八年八月二日这一天,这支战无不胜的圣队和雅典的三万大军所面对的,却是另一支精良善战的军队。

两万二千名步兵和两千骑兵,从西北到东南拉开。主持右翼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浓眉炯目,络腮胡子,浑身金甲,胯下战马,被护卫马兵团团围住。指挥左翼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高鼻梁,薄嘴唇,顾盼神飞。胯下一匹除了骑手以外无人能驯的神驹,有个怪名叫做牛头( Bucephalus )。这两个人就是马其顿国王飞利浦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率领的军队由家族和朋友组成,另外还有特萨利人。这些希腊北部的骑士骁勇善战,马术精奇。



图五:马其顿伐兰克斯军阵的作战单位。

一字长蛇中部的三分之一是马其顿的伐兰克斯步兵军阵。与雅典人的伐兰克斯不同,马其顿的重矛比雅典军长出一倍,而且尾端带重物,便于平衡。阵列分成若干独立单位,每个单位厚八到十六层人墙,三十二到六十四个人宽,前五层的长矛平伸出阵外,其他人的长矛直立,以便在有人倒下时替补。战士们头戴铁盔,只露出眼睛,浑身铠甲,加上盾牌和护腿,腰悬短剑,以备敌人冲破长矛阵时短兵肉搏。这些独立单位如同巨大的刺猬,进退有序,再凶猛的野兽也难于下嘴。

战斗一开始,双方胶着在一起,进进退退,反反复复,杀得精疲力竭天昏地暗,仍不见分晓。焦虑之中,飞利浦忽然令马其顿大军的右翼后退。见到代表荣耀的右翼出现松动,雅典军心大振,左翼朝飞利浦直压下来,阵列断成两截。这时,骁勇异常的亚历山大率领他的精锐马兵骤然加大对雅典右翼的打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由市民组成的雅典军终于在马其顿职业军人的打击下败退,底比斯圣队被团团围住。亚历山大一挥手,步兵马队群拥而上,刀剑矛斧齐下,三百勇士虽顽强抵抗,终无一幸免。

底比斯圣队全军复没,雅典损失五千精英,另有三千人被俘。飞利浦设宴狂欢,儿子却到元气大伤的雅典谈判停战,迫使雅典加入飞利浦的哥林多联盟。两年后,飞利浦遭暗杀,二十岁的亚历山大登基。从那以后,他跨着牛头神驹,身随七大护卫,率领联合大军东征波斯,直打到印度边界,又向南穿过幼发拉底河,进入埃及,短短几年之内立下惊天动地的功业。亚历山大征剿途中,雅典和底比斯又企图从马其顿控制下挣脱出去。这一回,年轻的国王使下霹雳手段,把底比斯夷为平地,市民出卖为奴,雅典人迫于淫威,只好再次归顺。从此,雅典的辉煌就暗淡下去了。


图六:亚历山大(最左端)大战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中)及波斯军。古希腊拼贴画,现存意大利庞培国家考古博物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