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碎语

读书,行路,越想越糊涂......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异书奇踪(九):海伯格苦寻得秘籍

(2008-09-19 17:12:24) 下一个


九、君士坦丁堡, 1906

转眼七百年过去,这个世界已经大变样了。太阳早已不再绕着地球转,人类也不大像是在六千年多前被上帝在一夜之间创造出来的。物质由原子组成,电磁波处处环绕着我们。书籍遍地都是,不仅有文字,还带照片。信息大量传播,科学技术为人类展现了大自然各种神奇的秘密。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八日,一位物理学家在德国乌尔茨伯格( Würzburger )大学实验室里发现一种奇怪的辐射。困惑不解的教授把自己锁在实验室里,吃住不离,整整两个星期。圣诞节前夕,他终于走了出来,兴致勃勃地把妻子安娜 - 贝尔沙拉进实验室,让她把左手伸进一个破旧的箱子。面对疑惑不解的妻子,他神秘兮兮地从箱子里取出一张底片,经过化学处理之后,上面赫然出现了安娜左手的骨架,无名指上的金戒指清晰可见。安娜惊骇地对丈夫叫道:“天哪,你让我看到了我的死后!”

圣诞节过后第三天,一篇题为《关于一种新的射线》( On a new kind of rays )的论文发表于乌尔茨伯格大学的期刊《医学物理》。文章非常简短,没有引用任何科学文献,只有一张图,那就是妻子安娜的手骨照片。这篇小小的文章惊动了全世界。不到一个月,英文译本分别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上出现。《自然》评论说,这种辐射光的行为“似乎动摇了我们关于光的自然法则的全部了解。”

二十世纪伴随着这个划时代的新发现到来了。



图十五:左——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1845-1923 )。右——伦琴为妻子安娜所拍摄的左手 X 光片。

一九零一年,伦琴因发现 X 光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和他的射线跟阿基米德古卷有什么关系?请耐些性子,听我慢慢道来。

又过了五年,一个身材高大,宽额头,深眼眶,长须到胸,相貌颇似伦琴的人来到君士坦丁堡。约翰 - 路德维奇 - 海伯格( Johan Ludvig Heiberg )比伦琴小九岁,丹麦籍历史和文学家,当时在哥本哈根大学做教授。他在君士坦丁堡各个教堂里寻寻觅觅,最后落脚在与耶路撒冷著名的圣墓教堂同名的教堂里。

希腊东正教的传统,为了教堂之间进行交流,通常在另一个教堂边上建立一座小教堂,二者相连。这种传教大使馆式的教堂称为弥陀雄( Metochion )。海伯格所探寻的正是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在君士坦丁堡的弥陀雄。



图十六:丹麦历史、语言学家海伯格(1854-1928)

海伯格日以继夜地在圣墓教堂的弥陀雄图书馆里盘桓,左翻翻,右看看,一个角落都不放过,每片纸头都要仔细看过。教堂神父和勤杂人员起初对他挺好奇,想知道他究竟在寻找什么,可是日复一日,这个怪人整天佝偻着背,在这里磨磨蹭蹭好像无家可归一般,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

终于有一天,在覆盖着厚厚灰尘的书架上,海伯格发现了一部羊皮书卷。本来棕褐色的封皮已开始霉烂,变成灰黑色。灯光下打开来,希腊文祷告词背后,艰难地显露出一些稀疏细小的文字。海伯格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这些模糊的文字,忽然发现了一些隐隐约约的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横七竖八的对角线,神秘的蜗旋线 …… 。海伯格脸上的倦容一下子烟消云散,作为研究阿基米德的世界级专家,他马上意识到,这是阿基米德关于几何的论文。他急切地翻阅,当他读到书本的中间,找到几个断断续续的句子,两眼顿时炯炯放出光彩来。他知道,手中这本书是震动世界的发现,将使自己名垂青史。

这几句话曾被古人已用过,据称来自早已失传的阿基米德名著《力学理论方法》( Methods of Mechanical Theorems )。

海伯格把每一页仔细地拍照下来,带回丹麦。难以置信的是,通过这些模模糊糊的照片,他居然把将近一半的内容读了出来。海伯格的发现震动了世界,几年以后,他根据这个发现发表了最完全的阿基米德论文集。以后将近一百年中,这部论文集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阿基米德文献汇编。

一九零七年七月,《纽约时报》在头版报道了海伯格的发现,第二年,圣墓教堂把这本书从图书馆书架上取下来,秘密保存,从此就又没了下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