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落花飘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训练时候的大脑疲劳

(2024-06-06 09:45:32) 下一个

Motivation is a skill. It can be learned and practiced.

—Amby Burfoot, winner of the 1968 Boston Marathon

爱美丽从暑假开始,游泳训练移到了早上。她本来早上还有骑车的计划,本来一清早就做完了,所以她昨天很烦恼,说那得多早起来骑车啊。我说为什么不结束游泳以后回家再骑车呢?她不愿意,觉得累。

我说铁三训练,本来自行车就是游泳之后,你要习惯这样的疲劳。同时也是一种对心理韧性的训练。

无数个实验已经证明,长距离训练时觉得疲乏,绝大多数是心理因素。最后停下来的的决定与肌肉或能量系统耗尽无关,而是因为大脑释放的信息。

2010 年,英国运动生理学家Marcora 做了一项测试,运动员们要求尽力踩自行车,一直到无法继续。测试结束后,他又要求运动员重复五秒钟的爆发性骑行。 让人惊讶的是,在爆发力测试中,运动员们产生比耐力测试多三倍的力量。Marcora是非常坚定的行为决定身体学派的科学家。他认为这个实验充分说明肌肉疲劳和缺乏能量并不是问题所在。在进行长时间耐力测试时,运动员们不知道他们要继续多长时间。心理上他们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动力。而他们知道最后一项测试只需要五秒钟,反而能够拿出好成绩。

然而,对于更具爆发力的运动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在举重训练中,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你的身体就无法继续下去。

所以,在短时间的高强度锻炼中,肌肉最累,而长时间的耐力锻炼则是让大脑疲惫。

大脑保护身体,是几百万年人类进化的自我保护机制,提醒我们停下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极度疲劳或肌肉撕裂等伤害。就好像电闸,在耗尽能源之前为了保护器械会自动切断电源。这保护了我们身体永远不会超过极限。

但是这种主观感受,是可以通过训练来不断调节的。

现在环法的pro自行车手都有专门的心理训练,让他们能够承受那种身体的上的痛苦。

有的运动员天生就有非常强大的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是大部分人没有这种天分。比如我和爱美丽,但是,心理素质,和体力一样,也可以训练和培养的。

比如我们刚开始跑步的时候,5k就觉得卧槽太难了,跑不动,但是训练半马的时候,5k就不是问题了,训练全马的时候,半马也不是问题了,而到了超马、大铁,全马都不是问题了。我们大脑对“极限”的认知,也是通过不断训练来调整的。

只有在训练中,一直挑战自己,各种element都要经过,才会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因为在比赛时候,这些都是你给大脑做好的训练,避免产生在身体没有达到极限,但是大脑已经觉得精疲力尽了。

精神疲劳是真实存在的。

也是这个Marcora, 他在 2009 年进行了一项实验。邀请了 16 名运动员。一组要做一项 90 分钟的复杂计算机任务。而另一组是观看一部纪录片。然后他们开始骑自行车测试,要求尽可能快地踩,直到他们无法再踩下去,阻力每两分钟增加一次。

结果差异非常明显。事先做了计算机功课的更快放弃了,而且他们觉得自己的workout比看纪录片组的workout难度高(其实都是一样难度)。根据检测的心肺功能记录,他们的乳酸水平和心肺功能没有和纪录片组有多大区别,唯一的区别是精神疲劳程度。计算机任务对肌肉没有影响,但会让受试者精神疲惫,对耐力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不仅要train身体,也要train自己的大脑。我们需要训练大脑来适应这种疲劳感。比如在不想训练的时候坚持训练,在疲劳的一天工作以后去跑步。

这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比赛前要尽量避免这种大脑疲劳,所以我教练非常反对比赛前呼朋唤友,或者把旅游放在比赛前,这些都会给大脑添加无谓的负担。

和大家一起共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落花飘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棒棒' 的评论 : 你可以的。我刚开始一英里都跑不下来,把速度放慢。
落花飘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中的苇絮' 的评论 : 那必须的。只有跑不下来的速度,没有跑不下来的距离,慢慢搞,都能搞下来
小棒棒 回复 悄悄话 ”在不想训练的时候坚持训练,在疲劳的一天工作以后去跑步。“这个好难啊! 我还在3K都觉得难得阶段,跑步不行,但我争取多走路。
风中的苇絮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我现在还在5k觉得卧槽太难了的阶段,无法突破,看了你的文章觉得自己是不是要搞个半马试一试。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