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避实就虚,轻描淡写

(2025-08-23 04:20:52) 下一个

  电视剧《模拟~》、电影《雪风》避实就虚, 轻描淡写,尽量避免论及天皇责任。
  NHK《模拟~昭和16年夏天的战败~》是日本2025年石井裕也执导的电视剧。昭和16年4月,平均年龄33岁的众多年轻顶尖精英们被紧急召集。他们从军人、官僚和民营企业中选拔而出,为了培养未来日本的领导者,被安排参加新设的由总理大臣直辖的机构“总力战研究所”。该研究所的目的是基于军事、外交、经济等各类数据,准确预测日美开战后的战局,并将模拟结果向近卫文麿首相、东条英机陆相为首的“真正的内阁”成员汇报。 起初,宇治田等精英们因不了解国家和军部的真实意图而感到困惑。他们担心,如果模拟结果不符合上层的意愿,自己可能会受到伤害。洋一和伙伴们各自都有家庭,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允许接触通常属于国家机密的用于衡量日本国力的各种数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美战争开始前的那个夏天,日本参谋部门已经预测出一旦开战日本必败的结局。令人惊异的是,日后发生的一切与预测几乎如出一辙!
  以独家的史料和生动的历史细节向人们揭露,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深渊的。并对领导者该如何决策,尽量规避战争走向和平提出了反思。
  为什么总力战研究所得出了与美国开战必败的结论,而日本仍然决定开战。作者强调了日本做决策时缺乏对细节的研究,而日本抗衡白人殖民的紧迫感与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谋求则是同样重要的因素。日本对美开战之前和战败之后东京审判相关的一些历史细节。看起来作者认为裕仁天皇和全体日本国民甩得一手好锅,不过看到东条的孙子在学校被孤立的事情心里也确实不舒服。总之大体就是说做决策的似乎人人都很清楚结果,但是集体做了一个注定走向失败的决定。
  昭和天皇(1901~89)对外发动战争昭和天皇具有实实在在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941年9月6日召集的“御前会议”,当时的天皇虽已经有意决定开战,但还在踌躇阶段。后根据侍卫侧记和军方记录当时天皇已经有意发动战争的姿态。且“10月就宣传布告诏书拟定也与近臣相商。11月被军方主战派说服,最终由天皇下决断开战”。昭和天皇为何当初犹豫对美开战,是因为军方所提交的战胜蓝图有些只是希望性的观测依据,因为欧洲战争德国一定会战胜英国,日本也一定能战胜美国。依赖德国的乐观剧本,而军部为了说服天皇又准备了新的版本:只要在南方日本确保占领资源地带,其资源就不会流向英美,且一系列数剧也非常详实。当时对太平洋战争这样大战已起出所有人的想像。新版本除了天皇被说服,连一些怀疑派也纷纷被说服了。
  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是大元帅即日本军的总司令官。别认为只是为了形式上的发言,根据记录作为大元帅出席大本营御前会议他曾频繁发言,对军方干部的提问,道过注意提示施加作战影响的实际记录也反映在史料中。在冲绳战确认的天皇的《作战指导》略见一斑。
  日本部分政客轻描淡写地甩锅。如有人坚称,“慰安妇”多数是自愿参与的,甚至有学者发言推搡责任,指责是“产业链的需求”。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