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模拟~》、电影《雪风》避实就虚, 轻描淡写,尽量避免论及天皇责任。
NHK《模拟~昭和16年夏天的战败~》是日本2025年石井裕也执导的电视剧。昭和16年4月,平均年龄33岁的众多年轻顶尖精英们被紧急召集。他们从军人、官僚和民营企业中选拔而出,为了培养未来日本的领导者,被安排参加新设的由总理大臣直辖的机构“总力战研究所”。该研究所的目的是基于军事、外交、经济等各类数据,准确预测日美开战后的战局,并将模拟结果向近卫文麿首相、东条英机陆相为首的“真正的内阁”成员汇报。 起初,宇治田等精英们因不了解国家和军部的真实意图而感到困惑。他们担心,如果模拟结果不符合上层的意愿,自己可能会受到伤害。洋一和伙伴们各自都有家庭,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允许接触通常属于国家机密的用于衡量日本国力的各种数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美战争开始前的那个夏天,日本参谋部门已经预测出一旦开战日本必败的结局。令人惊异的是,日后发生的一切与预测几乎如出一辙!
以独家的史料和生动的历史细节向人们揭露,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深渊的。并对领导者该如何决策,尽量规避战争走向和平提出了反思。
为什么总力战研究所得出了与美国开战必败的结论,而日本仍然决定开战。作者强调了日本做决策时缺乏对细节的研究,而日本抗衡白人殖民的紧迫感与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谋求则是同样重要的因素。日本对美开战之前和战败之后东京审判相关的一些历史细节。看起来作者认为裕仁天皇和全体日本国民甩得一手好锅,不过看到东条的孙子在学校被孤立的事情心里也确实不舒服。总之大体就是说做决策的似乎人人都很清楚结果,但是集体做了一个注定走向失败的决定。
昭和天皇(1901~89)对外发动战争昭和天皇具有实实在在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941年9月6日召集的“御前会议”,当时的天皇虽已经有意决定开战,但还在踌躇阶段。后根据侍卫侧记和军方记录当时天皇已经有意发动战争的姿态。且“10月就宣传布告诏书拟定也与近臣相商。11月被军方主战派说服,最终由天皇下决断开战”。昭和天皇为何当初犹豫对美开战,是因为军方所提交的战胜蓝图有些只是希望性的观测依据,因为欧洲战争德国一定会战胜英国,日本也一定能战胜美国。依赖德国的乐观剧本,而军部为了说服天皇又准备了新的版本:只要在南方日本确保占领资源地带,其资源就不会流向英美,且一系列数剧也非常详实。当时对太平洋战争这样大战已起出所有人的想像。新版本除了天皇被说服,连一些怀疑派也纷纷被说服了。
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是大元帅即日本军的总司令官。别认为只是为了形式上的发言,根据记录作为大元帅出席大本营御前会议他曾频繁发言,对军方干部的提问,道过注意提示施加作战影响的实际记录也反映在史料中。在冲绳战确认的天皇的《作战指导》略见一斑。
日本部分政客轻描淡写地甩锅。如有人坚称,“慰安妇”多数是自愿参与的,甚至有学者发言推搡责任,指责是“产业链的需求”。
回想参観旧朝香宮鳩彦王邸宅有感:朝香宫鸠彦亲王1887年10月20日—1981年4月12日),日本皇族与军人,1906年被明治天皇赐予朝香宫的宫号,是南京大屠杀责任人之一,但因其是日本皇室成员,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未被送上军事法庭。朝香宫鸠彦王是皇室远亲久迩宫朝彦亲王八子,祖父为伏见宫邦家亲王。1908年5月27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1910年与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宫允子内亲王结婚。在1936年2月26日发生的二二六事件中,朝香宫鸠彦王向天皇施压,要求任命广田弘毅取代冈田启介,使其作为能被皇道派所接受的新首相。而朝香偏向皇道派的意识形态,导致与裕仁天皇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中华民国与大日本帝国的全面战争爆发,朝香宫鸠彦王伪造昭和天皇的谕旨,在1937年8月5日违反国际战争法规,允许日本陆军对待中国俘虏不必遵守国际法。11月,他在松井石根担任司令的中支那方面军编成内参加攻打南京的战役,并于12月2日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本来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是松井石根,但在中支那方面军成立后,松井石根担任总司令,于是方面军麾下的上海派遣军司令由朝香宫鸠彦王接任。12月10日,上午11点在日军要求国军投降遭拒后,日军在朝香宫鸠彦王指挥下向南京发起大规模进攻。上海派遣军编成内的第16师团占领苍波门、下麒麟门后朝附近之紫金山进击,12月13日早晨第16师团攻入中山门及太平门,随后在当日晚,日军彻底攻入南京,接着在日军攻下南京后的7个星期里,日军对南京市民及其投降的国军展开了南京大屠杀。有争议的看法认为,是朝香宫鸠彦王在军中颁布了“杀掉全部战俘人员”的命令后,造成南京大屠杀。[10]对此有些作者声称纪录朝香宫鸠彦王亲自签署了“杀掉全部俘获人员”的命令,也有人声称是激进的陆军中佐长勇在朝香宫鸠彦王的授意下发布的这个命令,他是否知道后果还有些争议。[11][12]然而,即便是长勇或其他一线军官私自发布这个命令,指挥官朝香宫鸠彦王并没有制止这历时两个月的大屠杀。至于负责上海进攻方向的松井石根本人,是在南京大屠杀开始之后几日才到达南京,虽然同样地他也没有阻止。
据统计,朝香在南京所统领的第16师团,在数月时间内,屠杀了近16万中国军民,是其他师团加起来的几倍,《东京日日新闻》上著名的“百人斩比赛”的军官野田毅和向井敏明正是其第16师团的。随后日本政府在国际舆论中,引起轩然大波,被迫撤销了上海派遣军,1938年2月朝香宫鸠彦王被召回到日本。1939年朝香宫鸠彦王被晋升为大将但没有得到其他的军事任命。1944年由于日本状况越来越危急,朝香联合其他皇亲和前首相近卫文麿将时任首相的东条英机赶下台。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国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后,驻日盟军总司令就朝香宫鸠彦王参与南京大屠杀一事对他进行了讯问,但因宣仁亲王的游说以及麦克阿瑟决定对皇室做豁免,最终没有将他送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南京大屠杀的一些主要罪行全部由松井石根所承担,虽然松井也有责任,但其亦被认为是做了朝香宫鸠彦王的主要替罪羊。
鸠彦亲王曾以“上海派遣军司令”的身份指挥了侵略南京的战役,血腥的南京大屠杀与他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战争结束后,他却因为皇族的身份被免于追责,只是在1947年被轻描淡写的除去皇籍,改名“朝香鸠彦”。而另一位南京大屠杀的罪魁松井石根因为没有皇族血统的庇护,就只能作为甲级战犯乖乖地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的死刑——绞刑。
朝香鳩彦(Asaka Yasuhiko):久邇宮朝彦殿下第八男子、昭和39年朝香宮受称号。43年与明治天皇第八皇女子允子内親王結婚。戦前任近衛師団長、后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等任、昭和14年陸軍大将。22年根据新皇室典範脱皇族身分,晩年在熱海市自宅一人暮(独居)。
独立回復、敗戦、降伏、
中英美三国波茨坦宣言——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发表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提出劝告,予以一机会以向三国无条件投降,免日本全体人民遭受战争之惨祸。
(二)三国陆海空部队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对日本全面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自由人民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种力量,当其对付抵抗纳粹时,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之土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残殆尽。但现在集中对付日本之力量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使用,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终必全部残毁。
(四)时机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而将日本帝国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许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许。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铲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建立。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到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而有确实可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须经盟国之军队予以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可以领有之小岛在内。
(九)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其返乡,得以和平从事生产生活之机会。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须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十一)日本将被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赔款所需要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为此目的,可准其获得原料(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时,日本得依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保障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届时三国占领之军队即撤退。
(十三)吾人劝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中文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