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屠苏酒顺序与高尔夫的开球的打顺
高尔夫笫一洞开球有一个习惯,要么就是抽签按顺序开球。在都是熟悉的球友同伴之间往往是按年龄大小顺序开球,即由小到大,最大年龄者最后开球也有“压场”的感觉。笫二洞以后就按上个洞的成绩来决定顺序,上一个洞最少杆数者先开球。这时最先开球的人叫“honor”,即“荣誉者”的意思。日本人容易搞混的是“ouna”与“onaa”的混淆。即“Owner”(所有者,法人代表)与“Honor”(荣耀者)相互混同了。
由年龄小的到大的顺序,由击球杆数少的到多的顺序进行,让人想起元日的屠苏。
日本的元日是阳历和江户以前的元日不一样,但在元日喝“御屠苏”(Otoso)的习惯还在延续,延袭了平安时期贵族的习惯,和江户时期遮民的习惯。正式的饮御屠苏必须有“屠苏器”是朱红涂漆仍御铫子三层重叠的盃子。全家要面向东方角,由斟屠苏者向饮屠苏者的右边方向斟酌,由年少者到年长者的顺序进行。
“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意思是,正月喝酒先从年纪小的开始,因为年轻人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先喝酒有祝贺他的意思,老年人过年意味着又失去了一岁所以在后给他斟酒。
御屠蘇(Otoso)是正月喝的薬草酒祈願無病長寿的祝賀的酒類。在酒和味醂中加入“屠蘇散”(Tososan)的生薬漬泡而成。
中国古代盛行,在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传入日本(日本的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末、五代及北宋时期。平安时代从公元794年开始,到1192年结束,历时约四百年)。
中国的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宋朝文学家苏辙在《除日》诗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由于年长,每年春节饮屠苏酒时,他总是排在最后的那个人,说的虽是迎新风俗,概叹的却是岁老去。苏辙的哥哥苏轼,也有如此经历。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