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日姓氏人名,不同风格特征(2)

(2024-02-28 17:21:35) 下一个

  中日姓氏人名,不同风格特征(2)中日人名各有特色
  日本人姓名也很难入诗(应该说是讲究平仄的近体格律诗),就象日本人的花名和地名中有很多是没有平仄音韵限制的。许多平音直行到底的,如:“川端康成”,“田中良行”,“林崎光明”,“加藤文雄”,“田原文江”……这样的名字清一色一平到底。
  要么就是清一色一仄到底的人名有的是;“酒井法子”,“井上俊彦”,“石破
”,“上野广”……。
  这与传统的中国人取名照顾平仄的原则不一样。中国自唐以后人名多注重平仄兼顾,若有名不能兼顾则有字可兼顾。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名底蕴丰富。
  在取名时,平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避免全仄声或全平声。全仄声或全平声的名字读起来可能会显得单调,应尽量避免。音调平仄相间。这是取名时考虑平仄的基本原则,常见的音调搭配方式包括平仄相错、邻韵反复和专用韵。
  一个好的名字不仅仅是好听,还要字形和字音相融合。考虑名字的寓意和文化背景。男孩的名字要能体现出阳刚的男子气概,女孩的名字要能体现出阴柔的女儿姿态。避免使用不良谐音。名字的品质如何,取决于是否有不良的谐音,它会使得名字的寓意变为,或是衍生出一些不好听的外号,对孩子的气质形象有影响。
  考虑名字的笔画组合。考虑名字的五行和三才五格。取名时需要综合考虑平仄、音形、寓意、文化背景、笔画组合、五行和三才五格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名字既好听又富有深意。
  古诗人能将古人名巧妙地嵌入诗中,主要除了单名外若有姓名三字很少单平单仄的。李白诗中的汪伦,王维诗中的元二,杜甫诗中的黄四娘都可以恰到好处地用在诗中不影响平仄难韵律。
  古人的人名进入古诗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突兀感,且能起到借人名写景抒情,而自然的是平仄都可与前后粘连。
  皮日休的《奉和鲁望寒日古人名一绝》
  北顾欢游悲沈宋,南徐陵寝叹齐梁。
  水边韶景无穷柳,寒被江淹一半黄。
  诗内含有顾欢,徐陵,韶景,江淹等古人名。
  王安石的《人名诗》
  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不愁柳浑清,终嫌李太白。
  诗中嵌入了四个人:景春,花可留,柳浑,李太白。


  如果是近代人名就很难轻松地进入诗中:刘冰冰,王丹丹,张明明,陈师师,徐珊珊……这样的名字入诗,搞不好就很容易形成孤平。
  单平单仄的人可能一生波峰波谷,惊涛骇浪,开高走低,由低到高经历许多不平凡的生活。
  现代大陆人的取名受“文革”影响不顾“平仄”音律有很多是参加革命后改变了的名字,当年的“四人帮”所有人的名字都是清一色平声:王洪文,江清,张春桥,姚文元。单调平声的人名还有林彪,周恩来,康生,汪东兴,陈云都是后来改变了的名字。
  单调仄声的名字如:许世友,李燕燕,赵曼曼,郑浩浩、蒋介石、陆伟伟……。
  中国人取名脱逸传统,日本人取名更不靠普,一味追逐时尚盲目仿效明星。
  高尔夫明星“泰格-伍兹”成名后日本人的一些高尔夫球员父母“追星”似地給孩子取名“泰格”,“泰果”,“大河”,“太可”……。现时23岁,2022年刚成为职业高尔夫造手就崭露头角连连夺冠的“蝉川泰果”(taiga semigawa),就是在伍滋横空出世高坛最耀眼的时刻出生而取名的。日本女孩的名字已经彻底“脱子”化。“舞(mai)”,“罗莎(rosa)",“理绘(rie)”这样欧美人名化已成主流。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
“笔画”,更没有“平仄”的概念。

  党和国家的一把手,毛泽东,刘少奇,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杨尚昆,胡锦涛,习进平的名字都是有平有仄的。看来中国人取名字是很有深奥的学问的。“一把手”的名字都是“平仄兼顾”的。
  十大元帅中只有两人是单一平声:林彪,罗荣桓,而二人死得比其他八人早。
  单平单仄的人可能一生波峰波谷,惊涛骇浪,开高走低,由低到高经历许多不平凡的生活。
  当年中共创始者之一陈独秀给其儿子取名“陈延年”,“陈乔年”就予兆了二人一生的不平坦,不平凡,结果都被国民党杀害,他的另一个儿子“陈鹤年”,女儿“陈子美”名字有平有仄,而人生就平凡,生活道路也平坦善终。可见取名字是多么重要。当年“文革”中出生的孩子取名很多“单平”现象,“苏红军”,“刘春红”,“王涛涛”,“张农兵”……这些人也跟随时代的步伐起起落落,也可能过得不一定舒坦,也许是孤陋寡闻吧,起码迄今在名人富豪榜上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姓名”。

  日本人的姓多是两个汉,字可平可仄,也可平仄兼有。日本大姓前十名:佐藤,铃木,田中,高桥,伊藤,渡边,山本,中村,小林,加藤……
古色古香的姓也有四个汉字为姓的,多是平仄兼有,可见古代日本人的姓还是注重平仄的。
  要知道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人连姓都没有,平民百姓完全隶属于主人,在平安时代除了贵族,名门世家是没有姓的。
  在为数不多的四字姓氏中可见平仄都有。
  1.勅使河原
  2.勅使川原
  3.小比类卷
  4.大豆生田
  5.一番之濑
  6.长埜御堂
  7.长曾我部
  8.日根野谷
  9.波波伯部
  也有单一仄音汉字的
  10.久寿米木
  11.武者小路(如作家武者小路实笃)
  五个汉字的姓也是如此
  1.勘解由小路,
  2.左卫门三郎(姓)

  2023年日本出生婴儿取名排行榜前十名
  男孩取名字前十名
  第1名:碧
  第2名:陽翔
  第3名:暖
  第4名:律
  第5名:蒼
  第6名:颯真
  第7名:蓮
  第8名:凪
  第9名:湊
  第10名:湊斗
  女孩取名字前十名
  第1名:陽葵
  第2名:凛
  第3名:紬
  第4名:結愛
  第5名:結菜
  第6名:澪
  第7名:芽依
  第8名:心春
  第9名:陽菜
  第10名:咲茉

  苗字帯刀:帯刀野郎,准许称姓佩刀,整个江户时代至明治维新时期武士的特权。实际上是两个特权,分别是“苗字”加“带刀”。“苗字”是指一种特殊的姓,只有封建领主才被允许拥有,属于一种社会荣誉。授予“苗字”意味着承认你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了----尽管是最底层的统治阶级,被授予苗字以后除了拥有一系列特权以外而且还能世袭,即便没有自己的封地也能在当地拥有一定的司法权。简单点说你可以理解为我国的举人,即便没有当官,在当地也是一霸。“带刀”是指一种特殊的权力,是一种武士阶层在政治层面上的特权,如果爆发战争那么这些人被允许参军来获取功名(老百姓没这种特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属于武士阶层也不意味着属于统治阶级,因为武士阶层范围很大,没有在幕府当官的底层武士可不少呢,这些人与普通百姓除了身份不一样以外几乎没啥差别。江户时代百姓允许佩戴一把刀(胁差),而武士允许佩戴两把刀来彰显身份,在江户时代中后期武士出门不带刀或者只带胁差的话,被发现了是要受罚的----属于衣冠不整、违反了封建礼法。此外与苗字不同,带刀这种特权有可能仅限于一代人,不一定能传给子孙。
  幕府末年的时候各藩财政都很糟糕,普遍亏钱。于是就出现了买官卖官的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苗字带刀的特权----尽管藩里不会给你发俸禄,不过有钱买官的人通常都不差那点钱。再提个好玩的。江户时代中期开始,但凡享受苗字带刀的武士们都要遵守一个特别奇葩的法律,名叫“大髭禁止令”:武士们必须剃胡子,要不然不能出门。德川家纲认为如今日本已经是天下太平的文治之国,留胡子属于战国遗风,这种好战的遗风无疑会增加社会上无赖之徒的数量,破坏和谐社会。对于老百姓的话要求没那么严格。但是对于武士而言,脸上不能留一丁点胡子渣,包括嘴唇上的胡子、下巴上的胡子、脸颊上的胡子,若被发现会视你胡子多少而罚款。不过如果是医生、神官、山伏、人相见(算命的)这几类职业可以留胡子,幕府不管。
  苗字相当于姓氏,一般是官职、领地等祖宗传下来的荫庇,用来彰显身份。古代日本只有贵族才有苗字,普通平民有名无姓。带刀就是随身佩戴武士刀,封建时代晚期的武士要随身带一把打刀(就是我们俗称的武士刀),一把肋差,世代相传的打刀也是身份高贵的象征。普通平民当然不能带。苗字带刀特权,就是赐给平民称苗字和带打刀的特权,然后你就可以自己编一个气派的苗字,借钱买一把刀,会不会用反正先挂腰上唬人。这样哪怕你还不是武士,没有领地,也半只脚脱离平民阶级了,有资格和武士老爷们一起吹牛逼了。说到苗字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姓氏,我们都知道姓和氏是分开的,xx姓中的xx氏族,是大集合和小集合的关系,到了战国时候基本姓氏苗字固化,以名字第一个开头为姓,后来中国从秦朝一直到宋朝都在削弱地方豪强世家大族的实力,氏也渐渐消亡。这个是简单的解释,复杂的解释详见线装书局的《中国姓氏》。而日本在大化改新到平安时期,一直在经历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大化改新之前,朝廷颁布了“臣、连、伴造、百八十部、国造、县主”这几种姓,但是后世说法不一,以目前主流观点来说,这些代表的是身份和地位有些接近于官职的概念;氏代表的是出身或者职业,姓代表身份。由于大化改新和“壬申之乱”的冲击,各氏族的实力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天武天皇即位后,对日本的“姓”作了重新改订。天武十三年(684年)十月,天武天皇下诏规定:“更改诸氏之族姓,作八色之姓,以混天下万姓。一曰真人,二曰朝臣,三曰宿祢,四曰忌寸,五曰道师,六曰臣,七曰连,八曰稻置。” 于是标志着“八色之姓”正式诞生。又过了几百年,中途日本没有了唐这个恐怖的敌人后开始一心一意搞国内经济建设,为了开垦国内土地,天皇给工具人赐姓“源平橘藤原”等,让他们去朝廷当各个厅长部长或者去荒凉之地开发地方,这些又和上述的姓氏混合,比如德川家康有时候缝合起来写法就是德川右大臣源朝臣家康。德川就是名字,右大臣是官位,源是血脉传承,朝臣是氏族,家康是实名。当时不入流的人就只有实名,比如秀吉一开始就叫日吉丸,人送外号秃鼠和猴子。但在战争年代,有土地有兵有钱就是大爷,得势者自立上面也没办法。没苗字肯定要搞个苗字啊(北条早云和明智光秀还有斋藤道三),更有甚者逼着上面赐姓认亲(丰臣秀吉)。而在江户后期,一开始农民商人之子还得搞认亲当人家干儿子获得苗字(近藤勇),后来就直接明码标价买了(土方岁三)。而带刀很简单,就是佩刀的权利,也别听一群精神武士瞎扯什么武士拿刀杀平民特权无事啥的,各个司代所和奉行所(地方衙门)不冲kpl的吗?就和今天有些国家持枪证一样,天天带着武器街上晃,但也不能当街随便杀人是不是?而平民只能带自卫武器,自卫武器的参考标准由地方决定,比如朋克的地方藩国(记州还有仙台)火枪都算自卫武器。说白了就是有姓氏可以拿武器,是武士阶级了(武士阶级在平安后期到幕府后期都是统治阶级人上人)。但是呢,所说的一切和答主问的无关~~~~~~~~明治维新初期,下级武士活不下去了,造反。明治维新中期,所有武士活不下去了,造反。  活下去武士成为了农工商或者体制内的人,政府又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武士阶级就消除了。1871年的《废刀法》和1875年《苗字必称令》的发布,每个人都是名字+实名,而且废除了苗字,就成了今天被我们熟知的的日本姓氏名字。并且除了军警都不允许佩刀了(没错我就是在黑日本古流所谓百年历史)。
  历史书上的广义明治维新指的是从黑船事件(1853年)到1911年的第三次日英条约,标志着日本走出中世纪从封建王国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又完成帝国的建设,而狭义的明治维新指的是1867年明治天皇上台后的一系列改革,明治维新取消了“苗字带刀”这一特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