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汤元”,“白玉”,各有所喜,不同寓意
元宵吃汤圆的历史并不那么悠久。有的人牵强附会,引经据典,溯本求源追溯到”汉代以前”可能是历史学者所另辟的蹊径之谈,姑妄言之、姑妄信之。更有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淮南子》中有记载:“楚人煮羹,吴人煮羹汤。以白米和黄米作浆,和匀,再合熟,因名为‘圆子’。此种食品可久食不腻,美其名曰‘汤团’。”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就有了吃汤圆的风俗。而在《事物纪原》中写道:南齐梁武帝在冬天吃过一种甜食:“团圆馅”,这就为以后南北各地的人们互相思念起吃汤圆来奠定了基础。“团圆”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喜庆团圆的祝福语。在《元日》一书中则说到:“元日以猪油包黑豆粉作团,以油煮之,谓之馅心;又以红糖化之,谓之汤团”。与今日普罗大众吃的“汤圆”还是有区别的。
在唐朝古人有的食品一般都能在日本看到,而中国人爱吃的“汤圆”与日本人无缘也反证了在唐朝的中国人还没有吃“汤圆”的习惯。況且“汤圆”的名字也是近代的产物更与日本没有关系了。据说“汤圆”近直前身叫“元宵”,而且民国时期的“元宵”和历史上的“浮元子”又有区别。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怕“元宵”的谐音有“袁消”,“袁削”的忌讳,特改口为“汤圆”。
在日本以糯米制作的貌似“汤圆”的食品有的是“白玉”(Shiratama),而内容与中国传统的“元宵”似是而非。
自公元894年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后中日之间就没有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在日本后来的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都只有民间的贸易交流。
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的“元宵”是在宋以后盛行的,日本就没有举国仿效的节日行事,从中土赴日本的“渡来僧”人将宋元饮食文化传教给日本人,也有人説在鎌倉時代有去中国南宋学禅修行的日本僧帯回日本的“湯円”。便有了日本版的“元宵丸子”(白玉,汤円)的说法。不过许多日本的“白玉”是没有馅儿的。主要材料有的是“寒天”及甘味料。因为僧人食素更无法有肉馅汤圆的产生。元宵节也好,元夕也罢在唐代没有那么盛行和时兴,不然就会在唐诗里面就会有李杜白玉诗了。从欧阳修到辛弃疾也好都能看到宋代元宵节的热闹和饮食文化多样化。
中国的“汤圆”,是冬至、春节的风物诗。冬至到正月的“喜庆”日子,希望新的一年幸福滾滾來,一年一滾就过、寓意似日本人的“年越蕎麦”(跨年荞麦面是一种跨年夜的传统食物,通常在12月31日至1月1日之间食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并带来好运。)。 吳语“汤糰”,蒲仙语“丸囝”,台湾人称“圓仔”,客家话叫“圆粄”,分别有“甜汤圆”和“咸汤圆”。
和中国“汤圆”相似的日本的“白玉”,是8月15日当作甜品食用。主要是八月十五日与九月十三日(十三夜)的“喜庆”日子的供品。当然也是一年中都能吃到的食品。
中国“汤圆”
日本的“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