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咀外文嚼汉字(246)花轮,花圈,花环

(2023-05-28 17:21:44) 下一个

  花轮,花圈,花环:“花轮”在日本是是司空见惯的,“花轮(Hanawa)”做为人名姓氏经常入眼不用说,其充字(相同音字)还有“花环”,“花和”,“塙”,“环”等都念成花轮的“Hanawa”。所以看到花轮不会像中国人见到“花圈”,会有不吉利的联想。
  “花轮”是新店铺开张,装修改建,开业庆祝,重修开业等对当地区的吸晴宣传活动的集客道具。尤其是结婚仪式,发表会,促销活动,校园组织文艺活动,媒体新节目的发布等都离不开花轮。
  生日礼物,结婚记念日的礼物离不开花轮,日本的鲜花和造花消费市场膨大厖大。
  在日本“花轮”称为(Hanawa),向新开业的店铺送花圈是日本独有的传统文化。门口摆放的花圈越多,说明老板生意越是红火,人脉关系越是广。
“花环”,在中国也就是花圈,中国人看到后就会連想不吉利葬礼等。
  在日本花圈叫做花轮、花环,花圈分为两种,一种是喜事用的另一种是办丧事用的。喜事用的花圈都是暖色调,颜色以红、黄、蓝、绿为主,丧事用的花圈以白色为主。

  在中国古代,是没有送花圈的习俗的,古人的丧葬仪式,多为搭建灵堂,以白布和纸扎饰之。据説是在清末年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才逐渐有了送花圈的习惯。用外国人看得得懂的形式办丧葬仪式,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花圈最早是起源于希腊,大概在2000多年前,希腊人就开始用花圈拜神了。不过那个时候的花圈,并非纸花而是真花。
  在欧美各国,办丧事的时候,大家都会选择送花圈,以示追悼。大多数的花圈都是用鲜花制成,也有少部分为了让花圈保存更久,而选择铁制花圈或塑料花圈。
  在欧美人的认知当中,花圈是胜利者和勇敢者才能得到的奖赏,死者带上花圈之后,天使就会将他的灵魂带往天堂。所以,在欧美的丧事当中,送花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逝者下葬之后,人们去坟前悼念,也多以送花为主。中国的祭祀文化,是崇尚“纸”的,所以花圈传入中国,很快的就与纸扎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中国特有的纸制花圈。纸制花圈不仅造价便宜,而且保鲜时间长,祭祀中又可以烧掉,这也正好符合中国流传了千百年的烧纸文化。
  中国人去世之后,不会立刻下葬,一般都是在灵堂停够一定的时日,才会下葬,于此,纸制花圈的优势,就更加凸显出来了。真花做的花圈,隔一夜就会枯萎,而纸制花圈,就是放上半个月,也还是鲜亮无比。纸制花圈的发明,可以说是中国丧葬习俗的一大改革,花圈与纸扎虽然都是纸做的,但其意义却大不相同。花圈是表达生者哀思的一种俗信,而纸扎是掺杂了鬼魂思想的一种迷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今中国送花圈的习惯已经演化成一种礼节,与迷信无关,纯纯粹粹只是为了表达人们对逝者的哀悼。也经常见到为了悼念某人都为其送上花圈,以示悼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喝有余之后,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送花圈一事上,就有不少人开始追求排面,送花圈追求大、追求多、追求奢华。除了浪费自己的钱财之外,焚烧花圈还严重的污染环境,最重要的是大规模的焚烧花圈,最近几年,随着禁烧令的出台,又有不少地方开始流行电子花圈,电子花圈既不用纸,也不用烧,而且还色彩多样,环保节能,几块拼装的LED显示屏,架在车上就是一个精美的花圈。自LED花圈发明之后,有不少人再次开始铺张浪费,雇花圈车一雇就是十几二十个,更有甚者雇100多个,这些花圈车走在街上,随走随停扰乱交通秩序,文明科学社会在送花圈一事上要分清主次,悼念逝者为重,讲究排面为轻。在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之余,尽可能的减少铺张浪费。中国的“花圈”就是用竹架和纸花做成的半球面祭祀用具。在加餐葬礼的时候,人们多会选择送花圈,来表示对逝者的悼念(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