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咀外文嚼汉字(89)汉字之生山寨之师

(2021-11-13 05:03:03) 下一个

      大日本山寨王国
      要说“山寨”,中国历史远没有日本那么“悠久”。
     二战后,日本在一片战火废墟上重建家园,“有奶便是娘”地,海绵吸水般地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比“明治维新”要彻底地、来者不拒地为美国的马首是瞻。当年的“Mare in Japan”(旧本造)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以至于美国人开玩笑的口头禅就是,什么东西坏了就归咎于那是“made in japan”呗。
    日本有一个城镇地名叫“宇佐”(USA,吴撒),日本广商就拿此地名大作文章。只要是在宇佐生产的产品都打上“Made in USA”的产地,既不违法又可骗美国人(USA)。模仿商品,模仿电影,模仿什么都可以,连国名都敢利用,美国人也真是“服了”日本人。日本一度对中国的模仿地地道道不胜枚举。
    日本的宇都宫的“东北饺子”,来来轩的“天津饭”就是连外国地名都随心所欲地使用的典型特例。
   日本的饺子和中国的饺子并不完全一样。日本人认为煎饺就是饺子,中国的一些地方煎饺也叫“锅贴”。两种料理虽然都是面皮裹着肉馅,但是一个水煮一个油煎,并不完全算同一种料理。
    日本的饺子正是由当年返回国内的“关东军”老兵和“满洲开拓团”的团员从中国东北带来的。
    二战结束后,日本百废待兴。粮食供给不足,再加上几百万从外地复员回国的日本军人。这些青年很多人的家都在之前的美军大轰炸中被炸。
    1945年,600万日本男丁返回国内,此时又赶上稻米歉收,本来不吃猪绞肉的日本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把许多猪肉的下脚料统统搅碎当做肉馅以补充蛋白质。
    就在这个时候,大量从“关东军”复员的士兵带回来了一种新料理——饺子。1945年,东京还没有饺子店。到了1954年,东京有了40家饺子店,此后以每个月新增20家的速度激增。这些饺子店无一例外都是退役的关东军老兵开的。饺子是他们在中国的接触到的食物,而这些人战后生活无以为继,为了生活下去只能做些生意。开饺子店几乎不需要设备,猪绞肉的价格也很便宜,一个低成本的饺子店可以很快的开起来。
    本世纪初,日本知名饺子店“饺子王将”准备打入中国,2005年8月,“饺子王将”第一家海外分店在大连开张。开店之初还打出来了“饺子王将重新凯旋到饺子的发祥地”的旗号,在日本日本一度引起热议。
    不幸的是,东北人对这个日本逆输出的饺子并不感兴趣。到2014年,业绩惨淡的“饺子王将”宣布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天津人鲜闻的“天津饭”,是“山寨”天津地名而杜撰的菜谱。资料考证,天津饭可能是因使用了天津著名的小站镇稻米为原料而得名。
    发明人据传为马莲慧,但也有其他说法,比如“来来轩说”和“大正轩说”。
说法之一是1910年,东京浅草的中餐馆“来来轩”的厨师被客人要求“快点做出能吃的东西”,于是厨师利用手头的鸡蛋和螃蟹制作出了芙蓉蟹,然后将其盖到米饭上。
    说法之二是同样在大正时代,大阪一家名为“大正轩”的中餐馆的厨师利用天津盛产的梭子蟹制作出芙蓉蟹,将其盖到米饭上,据称由于使用了天津的螃蟹,所以起名叫“天津饭”。
   中国的“山寨”文化可说是“山寨”了日本的“山寨”罢。中国有“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日本则有“师夷之技列强于夷”。日本师法中国的汉字,中国学到了日本山寨的本领之一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