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英帝国,衰而不落

(2021-01-11 18:55:27) 下一个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大英帝国,衰而不落。
      内因:19世纪,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1.英国最大的劣势是国土太小,蕞尔小国意味着无法供养太多人口,提供太多资源,这意味着理论上英国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也就缺乏相应的自力更生能力。
    2.模式太旧,理论上英国几千万的人口,想要管理面积达3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4亿的广阔殖民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现实情况是英国不仅管理得很好,而且还收获了巨大的利益。如英属印度。
    3.政策太左,近代以来英国外交的最大特点就是:作为欧洲国家,英国却处处与欧洲为敌。英吉利海峡为英国提供了绝佳保护的同时,也使得英国与外界封闭……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都在谋取独立,虽然英国和法国拼尽全力想要保全殖民地,但是在世界殖民地独立浪潮的冲击下,老牌殖民国家还是败下阵来。在二战后脱离英国的所有殖民地中,印度的独立无疑给了英国最致命的一击。独立前的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拥有数亿人口,数百万平方千米的肥沃土地,印度殖民地的收入占到当时英国经济总量的40%左右。
    在印度脱离英国之后,英国的国力受到了致命一击,再也没有能力重振日不落帝国的雄风。实际上英国能够成为世界霸主,本身就是殖民时代的产物,当二战后老牌殖民帝国衰落,英国不能再保住广大的殖民地的时候,仅仅凭借着英伦三岛的力量,英国根本不可能保住世界霸主的位置。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仅仅是加快了英国衰落的速度,并不是英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外因,两大失误
    第一次失误,是对美国的放任。
    1775年,北美十三州的人民因为不满英国的压榨剥削,联合起来发动了独立战争。
    1783年,北美人民在法国的支持下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英国被迫签下《巴黎和约》,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尽管在独立战争中败北,不过英国方面其实并没有当回事。因为在失去北美十三州后,英国仍然控制着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大量殖民地。他们在北美的利益并没有因为美国的独立,受到太大的影响。
    此后几十年中,美国从法国手中买下大量土地,开始试图扩大疆域。
    1812年,美国自认为实力已足够强大,便趁着拿破仑在欧洲征伐的时机,向英国发起了第二次英美战争。
    不过,这一次美国却栽了一个大跟头。在美国的侵略下,驻守加拿大的英军部队联合了加拿大民兵以及原住民武装,进行了顽强地抵抗。欧洲战事完结后,英国向北美洲增派了大批兵力,英军也由守转攻向美国发起了反攻。
    最终,美国首都华盛顿被英军攻陷。为了报复美国人焚烧多伦多国会大厦的行为,英军也在白宫点了一把火。后来美国人为了涂盖白宫被焚烧的痕迹,在上面涂上了白油漆,这也是白宫名字的由来。
这一战,英国打出了日不落帝国的威风,对于美国更是不屑一顾。而美国也在此战后放弃了继续向北侵略的念头,转而开始向南方推进。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最终北方先进生产力推翻奴隶主制度。美国由此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随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飞速向前发展。
    在美国高速发展时期,英国始终袖手旁观,并没有去压制美国的发展。到20世纪,美国的工业产值正式超过英国。美国的崛起,也成为英国没落的开端。
    第二次失误,是英国的战略方向选择错误。
在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英国有不少人将这次危机判断为战争后遗症,这让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反战情绪中。
1933年,纳粹党正式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希特勒上台后无视《凡尔赛条约》的约束,疯狂发展重工业和军备力量,这让整个欧洲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影。
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欧洲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然而在危急关头,英国却始终坚持绥靖政策,对于德军的入侵视而不见。并且为了将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打起来。英国更是伙同法国,一起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互相之间永不投入战争的《慕尼黑协定》。
    而在面对苏联展现出来的好意时,英国则是直接拒绝了结盟的请求。
这一举动,导致苏联和德军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波兰也遭到苏德瓜分,从而彻底引发二战。
    二战之后,美国正式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英国虽然是战胜国,却基本什么也没有捞到。与此同时,全世界又掀起了一场殖民地的解放运动。英国被迫放弃大量海外殖民地,经济利益遭到严重损害。
从此之后,英国便陷入了所谓的“衰落期”。这个衰落也只是相比于日不落帝国的鼎盛时期。目前英国仍是世界前五的经济体,整体实力还是位于世界前列。只不过在美国面前,英国已经无力自称日不落了。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帝国里,大英帝国毫无疑问是最强的一个,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英国不但在三四百年里击败了所有对手,称霸整个海洋,还在全球各地建立了相对稳固的殖民地体系,以至于十九世纪的主题就是英国领导全世界。在大英帝国最鼎盛的时期,全球二十四个时区,有二十二个覆盖它的领土,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当时大英帝国的领土占全球陆地的四分之一,你想英伦三岛的本土才多大点,足足是它的110多倍,由此可知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有多么庞大。到了二战前后,英国全面衰落,世界各地掀起民族解放运动,大英帝国的解体就在眼前。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英国一直实行“不控制”的殖民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不过多干涉殖民地的内部事务,只要大家敞开门做生意就可以了。所以当英国看到殖民地的局面已经无法维持的时候,就很识相的设立一个空壳英联邦保住面子,让愿意独立的国家自己独立去吧。毕竟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根本就无法收拾,自由选择方向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实际上谁从身上割肉都会疼,向来以维护自己利益为最高目标的英国,怎么可能会这么痛快的把嘴里的肉吐出来呢?看似已经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实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在地球上埋下的钉子,那可不是一星半点。这件事情还得从老生常谈的印度独立说起。其实一块英国的殖民地能不能顺利独立,跟它的领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广、资源有多丰富都没有多大的关系,关键在于它是不是能够为英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就比如说18世纪的北美十三州,那可是一大块沃土,不也是说丢就丢了。说白了跟华盛顿的军事才能没多大关系,最主要的是因为英国觉得这笔账不划算,干脆放弃一了百了。可是印度不一样,这可是大英帝国境内最能赚钱的殖民地,其生产总值占整个帝国的40%,被誉为女王“王冠上的明珠”。如果失去了印度,大英帝国基本上就等于分崩离析,英国说什么也不肯轻易的放弃,因为割肉割的实在太疼了。但是又没有什么办法,为了应付不可一世的希特勒,丘吉尔只能答应他们独立,以换取印度的支持对抗纳粹。战争结束之后,印度人民寻求独立的希望越来越迫切,英国即便是再不情愿,可话都已经放出去了,不割肉是不行了。但又很不甘心,于是英国就提出了所谓“蒙巴顿方案”,让一个完全不了解印度的律师,在印度的地图上划线,根据宗教信仰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就给印度埋下了一个大祸根,原本统一的国家被一分为二,紧接着就是血流成河的大屠杀。农村人分家还要闹上半个月,更何况是国家分家。原本两种宗教信仰的人和平共处,一旦要亮明旗帜分属两派,立刻就会翻脸,进行残酷的种族屠杀。于是乎印巴分治就成了二战后最血腥、残酷的事件之一。英国人是拍拍屁股走了,那意思就很明显了:老老实实的当殖民地有什么不好,非要闹独立,你看现在尸横遍野了吧。就是因为英国埋下的这颗钉子,直到今天为止,半个世纪都过去了,印巴之间的冲突仍然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大英帝国在南亚的所有殖民地,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拱卫印度,现在印度都没了,这些殖民地马上就变得无关紧要。英国很顺利的就让他们自己独立去了,既能丢下这些累赘,又能搏一个开明的好名声。几乎在同一时间,英国在不远处的中东也埋下了一颗更大的定时炸弹。话说一战结束之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一直是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而中东这里的情况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简单来说这里虽然是犹太人几千年前的故乡,但此时居住的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犹太复国主义兴起之后,大批富裕的犹太人来到这里,用金钱的力量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阿拉伯人的生存权越来越小。于是乎无奈的阿拉伯人只能求助于负责管理的英国,但是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表示支持犹太人继续扩大土地。这一下子阿拉伯人的心被伤透了,走投无路之下只能选择拿起武器反抗,而且愈演愈烈,从此之后中东地区便一直战乱不断,直到今天仍未停歇。虽然说中东的根本问题是生存空间导致的,但是英国作为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拉偏架,造成如此的局面它难辞其咎。英国在这种相对重要的殖民地独立的时候,惯用的手段就是分化瓦解、制造分歧,利用文化、宗教、经济等手段埋下一个钉子,让他们遗祸无穷。就比如说今天的津巴布韦、索马里、亚丁、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地,有些能够摆脱英国留下的阴影,完全独立起来,而有些则一直被英国埋下的钉子死死摁着,直到今天仍然未能妥善解决。中国香港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国在撤离之前那一系列的小动作,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香港的未来。而那些看起来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实际上没什么利用价值的殖民地呢,英国巴不得他们赶紧独立,省的英国每年还得拨款接济他们,就比如非洲北部的那些蛮荒之地。你别看英国的领土从3370万平方公里一下子缩小到24万平方公里,这损失大的异乎寻常。可实际上丢失的那些土地里,像印度、香港这样的好地方并不多,大部分都是“赔钱货”,它们独立了英国一点都不心疼。可是有一些地方,虽然看起来地方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岛,甚至地图上都难以发现,但英国却是绝对不会放手的。这些地方就是英国14个所谓的海外领地,也就是维京群岛、百慕大群岛、直布罗陀海峡、安圭拉群岛等等。从地图上看这14个地方分散在全球各个角落,无一例外都处在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其战略、航运、军事等价值不可估量。有这些小岛握在手里,就等于扼住了海洋贸易的咽喉,所以谁要是敢动这些地方的主意,英国一定会和他死扛到底。最典型的就是著名的英阿福岛战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你一看地图就明白了,这个福克兰群岛(当然,也叫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就在阿根廷的旁边,虽然近的都能用肉眼看见,但却不是阿根廷的领土,是属于英国的。而福克兰群岛离英国有多远呢?不仅隔着整个大西洋,而且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南半球,你说这找谁说理去。在1982年阿根廷内部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为了转移老百姓的视线,军政府决定向英国开战收回福克兰群岛。毕竟阿根廷虽然又小又弱,但好歹曾经是发达地区有钱啊,大量采购美国最先进的武器舰队,打一个落魄的英国还不是小儿科吗?可是谁能想到,对其他殖民地完全无所谓的英国,当重要利益受到威胁时,一样毫不犹豫的迎战。一上来就倾尽全力给阿根廷一顿痛打,不管怎么说英国皇家海军仍然还是历史上唯一战无不胜的海军。最重要的是你别看美国平时跟阿根廷走的挺亲近,可是人家跟英国始终都是亲表兄弟,真正涉及到战略核心的时候,美国毫不犹豫的出卖了阿根廷,全力支持英国。?换句话说英国这些海外领地其实就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势力范围,要知道像福克兰群岛这样的领地,英国在全球一共有14个,而且全都在最重要的位置。从它在各个殖民地种下的定时炸弹,再加上布置在全球的这14个“铁钉子”来看,大英帝国真的死而不僵,没而不落,衰而不透......(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