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成败论英雄,岂以学校当出身
中国的许多爱国人士、知名文人都留学日本
然而“拓殖大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反华,反中,反共的情绪高是一大特色。拓大,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并拥有百年以上建校历史的私立大学。由明治天皇治国时期的“台湾协会学校”改制而成。建校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由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第二代台湾总督桂太郎正式创办。并于1922年与关西大学、立命馆大学、龙谷大学、专修大学、立教大学等6所高校作为私立大学被旧日本帝国政府认可。
拓大,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并拥有百年以上建校历史的私立大学。由明治天皇治国时期的“台湾协会学校”改制而成。建校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由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第二代台湾总督桂太郎正式创办。并于1922年与关西大学、立命馆大学、龙谷大学、专修大学、立教大学等6所高校作为私立大学被旧日本帝国政府认可。
拓殖大学的前身是由曾任台湾日治时期总督与日本首相的桂太郎于1900年创立的“台湾协会学校”,原本是为了培养开拓殖民地台湾的人才而成立,创立的第一年并没有独立校舍而借用法政大学校区的一部分,第二年才迁至现今的文京校区。1918年改称为“拓殖大学”。
1949年(昭和24年)拓殖大学加入由青山学院大学、一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中央大学、日本大学、上智大学等东京都21校协同组建的“东都大学棒球大联盟”(东都大学野球连盟)。
2000年,日本明仁天皇、天后曾出席拓殖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庆典。
2012年6月,拓殖大学总校长、研究生院教授森本敏出任日本防卫大臣,是日本历史上首位出任日本防卫大臣的民间人士。李登辉曾经是这所大学的名誉总长。
上世纪留学日本的名人名校
1.周恩来(1898——1976),1917——1919,日本明治大学。
2.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1904——1909,先入东京弘文学院预科,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3.郭沫若(1890——1978),1914年入九州大学学习医学,1937年之前,旅居日本近20年。
4.蒋志清(常用名中正,字介石,1887——1975),1906——1911,先入东京清华学校,后转入振武学堂,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为士官候补生。
5.李大钊(1889——1927),1913——1916,早稻田大学政治科。
6.陈独秀(1879——1942),1901——1903,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
7.汪兆铭(号精卫,1883——1944),1904——1907,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
8.张闻天(曾化名洛甫,1900——1976),1920年留日,所在学校及毕业时间不详。
9.王国维(1877——1927),1901——1902,东京物理学校。
10.廖仲恺(1877——1925),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年份不详。
11.廖承志(1908——1983),1927——1928,早稻田肄业。
12.谢方(1908-1984),1928——1930,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13.邓子恢(1896-1972),1917——1918,早稻田大学肄业。
14.陈寅恪(1890-1969),1902——1905,日本东京弘文书院高中。
15.秋瑾(1875——1907),1904——1906,青山实践女子学校。
16.郁达夫(1896-1945),1913年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夏毕业后进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医科,1916年秋改入该校法科。1919年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2年毕业。
17.周作人(1885-1968),1906年赴日本留学,初入东京法政大学预科,后改入立教大学学习海军技术,不久又改学外国语,1911年夏回国。
18.蒋百里(1882-1938),1901年被选派入日本成城学校,后升入陆军士官学校步兵 科,1906年毕业回国。
知道秋瑾的故事有以下几点:巾帼英雄,西湖女侠,七字口供----
“秋风秋雨愁煞人”,同盟会初期会员,最近才知道
她是当今日本青山大学的留学生......
大侠不分男女
巾帼不让须眉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祖籍
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留學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父任湖南省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湘潭县荷叶乡王廷鈞(字子芳,其父为义源当铺掌柜)为妻。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1897年生子元德(沅德,
名元深,字仲瀛,号艾潭,亦号重民,1897年6月27日-1955年)。
1901年生女桂芬(字灿芝,1901年10月7日-1967年),11月26日其父卒于湖南桂阳知州任上,之后秋家办和济钱庄。1902年钱庄倒闭,其夫捐官任户部主事,秋瑾携子隨夫遷居北京。
1903年,秋瑾与吴芝瑛結拜,中秋,秋瑾身着男装到戏院看戏,轰动一时。1904年秋瑾变卖首饰筹集资金于5月东渡至日本,先后入日语讲习所、青山实践女校。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
加入馮自由和梁慕光受孙中山委派在橫滨成立的三合会,並受封為“白紙扇”(即军师)。
1905年,秋瑾回国省亲,6月由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
7月15日再次东渡日本,8月经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了由孙中山等创立才半个月的中国同盟会。1906年2月,因抗议日本文部省于上年11月2日頒發的《清國留日學生取締規則》而回國,9月在上海組织銳进学社(其他组织者包括尹锐志、陈伯平、姚勇忱)。
1907年1月在上海创辦《中國女報》(只出版两期,创刊号发刊于1906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第二期出版于1907年正月二十日)。
3月间回绍兴,与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子学堂。不久又主持大通学堂
(1905年徐锡麟等创办,后作为绍兴光复会总机关)体育专修科,并任学堂督办。大约从是年春开始筹资准备于7月由金华起义,呼应徐锡麟在安庆起义。7月1日至4日,武义、金华、永康等地先后发生光复军起义,但均告失败。
秋瑾在大通學堂被捕,被关押在卧龙山(即府山)监狱(今卧龙山建有风雨亭)。秋瑾口供僅寫“秋風秋雨愁煞人”一詩句。
15日凌晨三四时于浙江省绍兴古轩亭口被五花大绑,反绑着处以斩刑,得年31岁。
1912年,秋瑾遗骨经湘、浙两省协商迁回浙江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原墓地。
同年12月10日,孫中山親至秋墓祭悼,並撰題輓聯:“江戶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1919年4月,在鲁迅著作《呐喊》的《药》一文中的夏瑜“夏”與“秋”相對,“瑜”與“瑾”相對,便是影射秋瑾其人。
文革時秋瑾被視為牛鬼蛇神,1965年1月下旬,杭州市园林管理局西北管理处工人将钢筋混凝土砌成的秋瑾墓炸开破壞,然后凿开棺材,取出秋瑾遗骨以及陪葬遗物,随后遗骨被草草埋到龙井路吉庆山马坡岭脚的土穴中。1981年,秋瑾墓在西泠桥另一端重建,塑汉白玉全身像,并镌有孙中山的手迹“巾帼英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