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求道寻思,球道吟诗

(2020-10-29 19:41:27) 下一个

      求道寻思,球道吟诗
      七律
      球道战场吟
      台宣附美变沙场,
      武统招来万众伤。
      离陆百年胞谊厚,
      归中一旦国园芳。
      反攻再起黄粱梦,
      捣独应成泡影汤。
      绿毒蓝酸偏正道,
      疫情趁乱莫张狂。

 
      美国靠打“台湾牌”给中国大陆使绊子。特别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台湾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份量加重,“台湾牌”也打得更勤。
       台湾靠打“中国牌”给大陆出难题。民进党台独的一路独走狂奔下,台湾一些媒体“逢中必反”、“逢日必软”、“逢美必舔”……已是家常便饭。
     逢中必反就是指对于中国存在的一切现状都不满,都认为是落后的。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于传统过度反思的结果。鱼在水里,鱼未必懂得水的重要;鸟在树上,鸟未必领会树的深意;就像你在生活中,也未必想到空气每时每刻在维持你的生命一样。大陆对台湾的怀柔,台湾人认为是理所当然。其实台湾就像原始森林中的小象,在象群里它会受到象父母象哥姊的呵护。一旦独立跑离象群,他就是狮豹等群兽的腹中餐。

      (略)

任性的女人:丁夫人与贺子珍
人性的女人都是温柔的,而超越了一定的限度最终都会是悲剧的开始。
对女性来说,千万不要将任性作为对付男人的杀手锏。丁夫人与贺子珍就是许多女性的反面教员。
同甘共苦的夫妻之间任性是可以弥补互相沟通的,一旦丈夫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时,妻子还停留在任性的阶段就是分道扬镳的起点和最后的底牌。
偶尔任性时,女人需要恰当地拿捏住撒娇的技巧和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清楚哪些是比较安全的、哪些是最好躲避的区域。作为男性,当女人任性时,要去洞察女性内心的心理需求,给予其心理上的满足。但是,男人的宽容一定要有个限度,不能一味地退让,避免给女性的任性行为一种正面强化。历史可以回顾,历史又往往重复,愚人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贤者从历史中学习。
诚然,对于女人来说,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自己在用心塑造了一个男人之后,自己却失去了这个男人。男人女人天生有别,男人女人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
  男人是狩猎动物,女人上守巢动物,如果女人也成了狩猎动物,就会站在男人的对立面。男人总在责任里奔波,女人总在感情中跋涉……。
历史上有两位“伟人的夫人”因为任性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一位是曹操的正室夫人丁夫人,另一位是毛泽东的第二位夫人贺子珍。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女性较重视关系,最害怕被抛弃。所以,女人的轻吟薄怒、花拳秀腿、刁蛮任性不过是缘于女人对爱、对关系的渴求。她们不过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渴望对方的呵护与宠爱,试探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没有一个女人会向没有感情作为铺垫的男人撒娇、任性。男人应该明白,其实女人的任性不是看你肯不肯忍让她,而是想知道你到底爱不爱她?到底有多爱她?女人的任性最初缘自童年的养育方式。女人任性的行为模式可能缘自童年时期养育者的过分娇宠和纵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任性的产生和形成,后天环境起着决定作用。一般来说,从小在娇生惯养环境中长大的人,条件优越,只受别人温暖照顾的人,一贯接受、很少给予的人最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有些父母童年受过许多苦,总想在孩子身上进行补偿。他们对子女一味娇宠,使家庭成员关系颠倒,孩子成了家庭的主宰,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自我中心”意识,从而形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
从夫妻互动的角度看,女人的任性都是男人“惯”出来的。一般而言,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妻子必定有一个记忆力很好的丈夫,一个不爱清洁卫生的先生必定有一个太爱清洁卫生的太太。同样,一个任性刁蛮的妻子背后必定有一个姑息迁就的丈夫。
    妻子每次毫无理由的任性、发脾气,丈夫都忍让、宽容,妻子的任性得到了自己期望结果的正性强化,无形中加剧了妻子的任性,渐渐的夫妻之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恶性互动的关系模式。
    任性无所谓好坏,女人有点脾气实属正常,任性也未尝不可。一位熟练运用任性伎俩的女性偶尔噘着嘴说:“不嘛,我就要这样。”这种少许蛮横透出的娇憨可爱会成为两性关系的调料,为彼此生活增加一点情趣,让男人从骨子里怦然心动。但是,女人任性的尺度一定要在男人宽容的限度内,要知道男人或许偶尔会包容你,但绝不会长期纵容你。
曹操的元配夫人。丁夫人自己无出,妾刘夫人有两子曹昂、曹铄和一女清河长公主。刘夫人早逝,由丁夫人抚养曹昂。197年,曹昂在曹操征张绣时阵亡。丁夫人大哭无节制,说:“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曹操生气,将她遣送回家。后来,曹操想接她回来,到了丁家,丁夫人正在织布,家人对她说曹公来了,丁夫人不理,还是织布。曹操进门,抚摸着妻子的后背说:“和我一起坐着车回家吧。”丁夫人还是不理,曹操走到门口,说:“真的不行了吗?”还是不答应。曹操叹道:“真诀矣。”遂与丁夫人离婚,想让丁家再把她嫁出去,丁家不敢。丁夫人在为正室时,轻视当时还是侧室的卞夫人,等丁夫人被废,曹操的继室卞夫人常常探问丁夫人。丁夫人说:“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其后丁夫人去世,卞夫人请葬,葬在许昌城南门侧。曹操临终时说:“我前后行事,于心未曾有所亏欠。但是如果死后有灵,曹昂若问‘我母所在’,我要怎么回答呢!”
贺子珍(1909年9月28日-1984年4月19日),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长女,贺子珍与毛泽东生三子三女,李敏是贺子珍和毛泽东惟一在世的孩子。
    大革命前后入党并投身游击战争,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吉安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建国后,任杭州市妇联主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妇女先驱。
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带兵走上了井冈山,由此引出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井冈之恋”。当贺子珍等人在指挥永新暴动的时候,毛泽东正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塘边村遇险后,贺子珍与毛泽东的感情迅速升华。毛泽东温存地对贺子珍说:“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就这样,“湖南佬”和“江西妹”他们俩终于结合在一起了。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只是热心的“红色土匪”袁文才做了几个好菜,大家热闹一下,就算喝了喜酒。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将进入云南省境。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伤员隐蔽,躲避敌机的轰炸,危急关头,贺子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飞来的弹片保护他人留下永久的伤。
   从大革命年代的“井冈之恋”,到成为红色根据地的“模范夫妇”,贺子珍和毛泽东二人在政治风雨中荣辱与共,在长征路上艰苦相依,却没想到会突然发生婚变,贺子珍在延安窑洞“神秘失踪”。从此,一对患难中的革命夫妻由于性格上的原因彼此分离。
毛泽东撤离了瓦窑堡来到延安后没几天,贺子珍就分娩了,她生了个女孩。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里,有贺子珍、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等32位女性。她们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摸爬滚打、风餐露宿。她们有钢铁般的意志,也有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从长征时期,贺子珍就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并照顾主席的起居生活。1937年在延安,她和毛主席住着一幢一溜三孔相通的砖窑,这种一明两暗的住室布局,有卧室和会客室,毛主席也有办公的地方。贺子珍这人性子很急,她说话快,走路也快,那个刚直、爽快劲,在女同志中是很少有的。她常跟毛主席吵架,有时吵得很凶,她生气时也常把负责警卫的同志找去诉说不平,为她评理。
    有一天,贺子珍和毛主席又吵起来了,主席很生气地指着她说:“我们不能再吵了……这三间窑洞,咱个人住个人的,你走你那边,我走我这边,谁也不见谁,这样总可以不吵了吧!”又说,你嫌这里不好,你想学习,可以到红大(即抗大前身),也可到公大(即陕北公学),也可到苏联去……
   陶铸夫人曾志的回忆录,内中有一段曾志与毛泽东的对话,可印证史沫特莱和斯诺所叙述的故事。当曾志在延安问毛泽东为什么贺子珍要离开他时,毛说:“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无束,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不懂事,不顾影响,她不服,为此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
1937年,贺子珍同毛泽东怄气,伤病体弱的她到西安养病,又辗转随共产国际的代表从新疆去了苏联,没有理会毛泽东的召唤和中央的指示……母女俩和杨开慧所生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真情相处,享受着异国的一份亲情欢乐。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一桩接一桩地降临到她的头上。1938年,贺子珍在莫斯科生的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那个男孩,只有俄文名字廖瓦,在十个月时染上肺炎夭折。
   在苏联和国际国际儿童院的院长绝对权威吵架,被送进疯人医院。贺子珍正沉浸在相继失去了五个儿女的哀痛中,一个更让她痛苦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同江青结婚了。这个消息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失去了儿子,失去了丈夫,还有比这更大的打击吗?她为自己的行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为此饮恨终生!。
“不行了,脑子坏了,说说就乱了,答非所问。”毛泽东后来和贺子珍见面后得到的结论。
    毛泽东告诉工作人员“她抢走了我三瓶安眠药,说是毒药,她说她就不吃药,也不准我吃药。你要想办法从她手里把药拿过来。那药很厉害,吃多了会出事的。”22年阔别,22年等待,只盼得一个多小时的晤面。谁知,庐山这次匆匆一别,竟成了他们的永诀。(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