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出一种信仰,活出一种精神ZT

(2006-07-12 16:39:51) 下一个
每一个活着的人,似乎都很难为自己的生命设置真正的目标,虽然在朦胧中觉醒的那一刻起,都曾为自己的未来设计过宏观的发展规划。但是,鲜活的生命似乎和设定的目标大相径庭。生命的足迹走到今天,无论是一路步履维艰,还是轻松畅快,包括我们,都不曾为理想的实现而找到那清晰的印痕。所以,“没有独立的精神领地,没有个性的生动与闪光,没有自足的个体意志和理想,一个人无论面皮多么红润白皙,其生命都谈不上鲜活与健康;无论肉体的居住环境多么轩敞耀眼,其生态都是黯淡、阴郁和低垂的,灵魂都无法真正明快起来。”
  在王开岭所著的《精神自治》一书的简介中写道:“精神奴役来自于自身,个人自由终究要靠自治的心灵和精神来保障。”作者王开岭过的是一种有信仰的生活,因为他对生命的真与美充满了崇敬和热爱。正是因为这种对生活的崇敬与热爱,他才敢于以批判的写作手法发出内心的呐喊:“多少人可以自由地放飞生命、真正从工作中享受投入的快感?多少人在做着平生最渴盼的事且乐此不疲?谁之忙碌是在演绎理想中的‘生命角色’?”他说出了无数人抑郁在心中的生命的道白。
  所以,王开岭提醒我们:“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生存的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笔者片面的理解,那就是:人活着,就要活出一种信仰。人活着,就要活出一种精神。这种信仰和精神,更是一种理想和信念。
  人的特殊精神气质,古人称之为“道”,有人称之为“器”,也有人叫做“神韵”,或者“才气”、“识度”等等。契诃夫说:“人没有信仰,就成了行尸走肉。”如果是那样,鲜活的生命里流动着的血液岂不是会凝固?高尔基的解释是:“信仰是人类认识自己智慧的力量的结果,这种信仰创造英雄,却并不创造而且将来也不会创造上帝。”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有创造,才会有未来。所以,罗曼.罗兰归纳出:“居于一切力量之首的,成为所有一切的源泉的是信仰。而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有信仰。”
  契诃夫、高尔基和罗曼.罗兰所说的信仰也应该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需要自治,那就是生命需要独立,生命需要自治,精神更需要自治。
  关于独立,刘烨园曾经撰文《天赋独立》,强调:“独立是载体也是内涵;独立与人权、自由、民主同血同脉;独立的天赋之根决定着宽容,因而说后者是胸襟、修养远远不够,因为那样依然是可变的(时间)与可换的(空间),而独立是没有游移的、不可剥夺的,与生俱来因而天经地义,“不讲道理”的。”所以,“只有独立,个体才无论在哪里,也无论写得如何,都不会自苦自卑,不会被功利绊死,不会因小失大地哗众取宠,异化、扭曲自己。因为独立本身就是价值,就是意义,你已经在完成它了,余下的,是你管也管不着的天意——还有比这更高的人生境界么?”
  当我们具有了独立的思维,才能去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并且从这种感受中去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从这种感悟中去发现和创造更高的精神境界。“有独立自由表达才真正是自由的;独立使人自疚,使人反省,使人不依附集团与‘气氛’而自生动力与定力,不会迷失、错失于时潮时势的诱惑轰鸣而终于寻及个体存在的纯金……”精神的独立,生命的自治有其重要的内涵,“也许,有了独立,才不会有更多的心碎死于时尚,更多的美毁于流行罢”,这或许是刘烨园对生命独立的一种贴切的感悟吧。
  《曾国藩挺经》里这样写道:“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刚是使一个人站立起来的东西。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这种刚,就是一种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人可以摧毁的。曾经担任过美国足球联合会主席的戴伟克.杜根说过:“你认为自己被打倒,那你就是被打倒了。你认为自己屹立不倒,那你就屹立不倒。我发现一切胜利皆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与信心。一切胜利唯存于心。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才能获得胜利。”这种精神的信仰又使人们一往无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谦卑的品格,显得格外从容和平静,没有故做惊人之语,没有哗众取宠的东西。一方面他本人拒绝精神作弊,另一方面,他对抑制个体理想的深层机制有着深刻的体味。”在《精神自治》中,他让我们明白“人生的两个极点”和“生命的‘个’”,他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若只有道德激情而无理性资源,只有集体话语而无‘己见’、不容‘己见’,这怎么能行?”所谓“精神营养的获取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饮鸩止渴。”
  王开岭的校友丁国强这样描写作者:“王开岭的阅读是贪婪而忘情的,像一个勤劳的农夫,用心灵之犁亲吻深情的土地,但这份阅读又是精细的,他已经把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茨威格等大师的作品和精神融化到他的血液里,成为微量元素和碳水化合物,而不像时下那些现吵现卖的媚俗文人那样,由于急于表现自己而造成虚脱。”王开岭的文字是“思想自然生长的结果,没有激素的刺激,也无需温室大棚的催长,他的勤奋与宁静足以让那些大吵大闹的文坛闹将汗颜。”
  在《精神自治》一书中,他像一个精神的引领者,让我们去体会和感受生命独立的渴望,生命自治的重要,精神自治的意义。从按时看日出的那个“精神明亮的人”福楼拜,到古典之殇中由诗词的自然审美谈教育的缺失,从“中国的笼到西方的望鸟镜”,从“声声断断祭雀影”到“天使之举”再到“生命自治”,带着我们感受静静地躺在某个遥远地方的神奇的生命风光,他盛赞那些“绿色和平分子”:“这些都是真正的人,真正有尊严和痴爱自由的人;他们在保卫生命,表达生命……”他赞扬生命的个体:“他的清白诚实及所有伟岸特征皆完整保持到了生命的终点。可谓善始善终,一以贯之。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其干净和完美是不受怀疑的,其理想内涵不会因光阴的淘洗而褪色变质,相反,却历久弥新,来自后世的敬重与感激随着历史经验和世界参照的积累而愈发强烈……”
  一个人对信仰的从不背叛赢得了时间对其名字的尊重和青睐。人们将更多地以寄托一种理想而不仅是纪念一个人的方式来缅怀它。布罗茨基归结人们的“悲惨命运反过来证明了他们精神自治的程度。” 所谓的“精神自治”,当是指不肯屈从权势,媚俗邀宠,人云亦云,奴颜媚骨,或者只是一架执行的机器等等吧?
  生命独立,有其生命的个体价值,虽然有时人的灵魂也会孤独。重视生命独立,维护生命的尊严,或者说尊重生命,就是维护人类的尊严。贺评在《学会做人》中教育青年们“每一个生命都是惟坏摹⑸袷サ模???枰?鹬兀?鹬乜梢匝锲鹕??酱????还苡?盘?簦?故怯?欧绫??蓟嵊峦?鼻啊???
  独立而自治的生命需要确立坚定的人生信仰,人们只要活着,无论职位高低,无论贵贱贫富,无论学识长短,都要有一种信仰。有了生命的信仰,人生的道路才有前进的根基。而树立真正的人生信仰,却也要经历一番磨难。高尔基说:“通向真正信仰的道路,是要经过无信仰的沙漠才会到达的。”这种信仰,来源于一种精神,来源于精神自治。
  精神自治,不像笼中的鸟,而是那自由地在天空伸展着双翅的鹰;不是关在笼中抖动着漂亮的羽毛去取悦于主人,从而换取可怜的吃食,而是搏击风雨去寻找赖以生存的根。所以,鸟的软弱正是一种精神的悲哀,而鹰的独立却是一种自治的精神。
  我们都曾经追寻着生命的独立,生命的自治,但是,我们有多少人是在追寻着精神的自治?我们都曾经满足于生命对物质的渴求,可是,我们的生命里又有多少独立自治的精神存在?我们曾经追寻生命的意义,可是,在混沌与清醒之间,我们又有多少人活出了一种坚定的信仰,活出了一种顽强的精神? 
  所以,“独立的革命,独立的心灵,独立的思考、判断取舍与作为;只有独立的一生,独立的创造,人才能真正实现、完成这一个的你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