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198. 论人过留名

(2005-09-20 18:51:14) 下一个

 

论人过留名

 

 

作者:郭知熠

 

 

 

古人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说明人的一生,要留下自己的名声来该是有多么重要。这个问题曾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从 理性的角度来看,人过留名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一个人死了就是死了,名声是否留在世上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为什么一个人要留名于世,并且喜欢留名于世呢?为什么有些人为了留名于世,甚至还要不择手段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但笔者发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没有解答的。因为人过留名的意义,我们是没办法找到的。可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尽可能的范围内,做着人过留名的美梦。一方面是人过留名的毫无意义,另一方面是我们每人对名声的不懈追求,这个追求是自发的,自觉的,被动的,甚至是无法控制的。这两个方面构成一对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的关于人生的固有矛盾。

 

在美国的匹兹堡大学校园内,有一座高高的教堂。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这个教堂就会发一些关于它历史的小册子给每一个路过的人。翻开这个小册子,你就会发现这个教堂是由个人所捐赠的。当然,这个人不可能是一个穷人。他捐赠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他的母亲,并且将他的名字和他母亲的名字一起留进这个庞然建筑里。捐赠一座教堂或者其它的建筑给一些大学,这是那些富人们在世上留名的一贯手法。富人们为了留名,不惜用金钱购买。原因自然是他们有钱。

 

至于那些没有多少钱的人,他们就不能用金钱去购买一座建筑来捐赠了。可是,他们仍然对留名于世有兴趣。他们会怎么办呢?笔者发现他们的方法,相比之下,就有些可笑了。

 

有些人在一座建筑落成时,花一些钱,买下他们的名字被刻在路边的石块上的权利。建筑商也利用世人想留名于后世的心理,预先将这些石头出售,趁机发一点小财。可惜,这些名字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多少人走路的摩擦,后来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本相,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了。笔者有时走在那些石板上,停下来想辨认那些模糊的字迹,却发现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心中不免要感叹一番:那些花钱买下刻其名字在石板上的人们,可曾想到过,有一天他们刻在石板上的名字将会因为岁月的侵蚀而变得完全无法辨认?可曾想到他们的名字无法得到永生?!

 

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使这些名字不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模糊,可是,能够踏上这块石板的能有多少人?踏上了这块石板后,能够停下来看看那些字迹的又有多少人?辨认出来这些字迹后,能够把这个名字和一个有意义的东西联系起来的又有多少人?对于绝大多数走在这块石板上的人来说,这些名字和一个无意义的符号完全没有两样,这些名字和那些落在路边的树叶也完全没有区别。那么,这些人把他们的名字刻上这些石块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归根结底,我看一点意义也没有。

 

以上我们谈到的两类人之中,一类是富人,他们为了出名而捐赠建筑物;一类是不太富有的人,他们捐不起建筑物,但他们仍然想办法把他们的名字跟某块石头连在一起,让路过的人看到他们的名字的光辉。但还有一些人,不管走到哪里,他们就把他们的名字留在哪里。他们把自己的名字留在课桌上,他们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厕所里,他们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大路边,他们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他们所到过的每一个风景区。但是,这些名字就如同那些路边的花草一样,对世人来说是完全无意义的。

 

即使那些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声名卓著的人,在他们死后,他们的声名对他们有任何意义吗?也完全没有。他们的名字即使留在历史中,受千秋万代的景仰,他们已经不知道了,他们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毛泽东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死了就死了,重于泰山也好,轻于鸿毛也罢,对他们本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你就能够知道为什么苏轼的感叹具有永久的感人魅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管你是一个风流人物也好,不管你是一个平常百姓也好,总有一天,你都要被时间的浪涛吞得毫发无存。一个人只要不再存在,世上的一切(包括名声等等)对他就毫无意义了。

 

所以,所罗门在《传道书》中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日光之下的劳碌不过是虚空,世上的虚名也不过是虚空。甚至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统统的一切,说到底,都是虚空。人的一生最终会陷于无限的恐怖的无法了断的虚空之中。

 

 

 

首发于《华夏快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