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们离民主真的很近吗? - 驳杨恒均

(2011-02-10 08:23:40) 下一个
作者:郭知熠最近看了杨恒均先生的长篇文章《民主离我们有多远?》, 感到杨恒均有很多误导人的地方。郭知熠觉得有必要写这篇文章来加以反驳。(杨恒均的这篇文章是一个讲演稿。 我想可能是杨恒均这些年来关于民主的观点的一个总集合。)这篇文章以《民主离我们有多远?》为题,郭知熠先生就很有些好奇,以为杨恒均要在文章中讨论中国离民主的实现究竟有多远, 或者会讨论中国现在的民主进程。但令人遗憾的是,杨恒均除了说出“民主其实离我们非常近”之类的话以外,对这个问题是完全避而不谈。看来郭知熠的这个好奇心是无法被满足的了。毫无疑问,有这种预期的不仅仅是郭知熠一人。关于这个问题,不知道是杨恒均有意误导,还是无意为之。郭知熠没有办法知道这一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问杨恒均本人。笔者倾向于认为杨恒均是有意误导。如果不讨论中国的民主进程问题,那么,这篇文章(或讲演)的题目就应该改为“民主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 杨恒均的结论似乎是民主离中国人的生活其实非常近。我们引用文中的一些话来加以说明:“有年轻的朋友想听我讲民主,一些学者也愿意和我讨论,可他们不久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讲民主既不从苏格拉底讲起,也不从托克维尔说起,我不说欧洲,也不谈澳洲,我都是喋喋不休地先谈论我自己的经历,甚至我的家庭,有时简直像个自恋的暴露狂。为什么呢?除了我接触民主就是靠实地观察之外,还和我对民主的认识有关:说到底,民主是一个非常个人的事,无论那些理论多么宏大,无论投票的场面让个人显得多么渺小,无论你多么喜欢夸夸其谈,你最好在谈论民主的时候弱弱地问自己一句:民主对于我,对于我的家庭,意味着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你不愿意回答,或者你不懂得如何回答,你最好先停下里来,从一个个体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一下民主。民主对于我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澳洲的意义,一个是中国的意义。我现在回顾一下,澳洲民主对于我来说,有这样几个政治场景:有点反对移民的霍华德政府老是在台上不下去,于是一些华人朋友联系我和亲戚朋友,要求大家都去投他的反对票,但去投票的人并不多,效果不好,他一直干了十年才下台。几年前又出了一个竞选议员的‘一个国家党’首领韩森,她仇视亚洲移民,是个种族主义分子,结果澳洲华人社区都警觉起来,全体动员去投票,还搞了聚会,结果呢,这个韩森不但没有选上,后来据说还因为作弊之类的罪名被弄去坐牢了。这是我记忆中的两次‘澳洲民主’的政治场景,其他的都属于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例如哪个党给我儿子所在的公立学校拨更多款,发放更多牛奶钱,就是好党,就应该执政。好像两年前,执政党还给学校每人发了可以用来买电脑的补助,我就觉得他应该连任,可在野党也不是傻瓜,立马推出了新政纲,人家不但发放相同数量的买电脑的钱,还要减税呢……这就是澳洲民主,至少对我的家庭来说,民主就是这个德行,只要不出现大问题,例如种族主义者跳出来想掌权,国家即将偏离正确的方向,普适价值受到威胁,我的亲戚朋友并不太介意谁执政。要知道,西方政客们都标榜‘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想方设法探测民意,讨好选民,最后弄得政纲都差不了多少(所以,最近西方的选举都经常弄得无法分出胜负),选谁不一样?说到这里,有网友一定很惊讶,原来民主就是这么普通的东西啊,原来整天慷慨激昂的‘民主小贩’眼中的西方民主就是如此琐碎啊。也曾经有网友问到过,你描述的西方民主怎么和你文章中谈到中国的民主时给人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还有人曾经问过更直接的问题:既然民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学校与牛奶,那你为什么在中国不去关心教育经费与牛奶?而常常高谈阔论?”杨恒均的这段话似乎是想证明民主离中国人的生活其实非常近。因为民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很遗憾, 笔者在杨恒均的文章里“翻箱倒柜”,还是没有找到其它的关于民主离中国人的生活非常近的有意义的证据。杨恒均的这个结论非常荒谬。民主首先是一个政治体制,而不是别的。离开了使得民主存在的政治体制,民主绝对不是什么生活方式。学校和牛奶,这些充其量只是民生的问题,是与民主完全不相同的东西。离开了民主的政治体制,民生与民主就完全不相关。因为对于民生的问题,在非民主的国家里,人民完全没有最后的决定权。杨恒均把“民主”和“民生”混为一谈。中国人离民主依然非常远。中国人离民主的生活方式也依然非常遥远。因为没有政治体制的变革,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谈论民主。现在许多的中国网站甚至不让出现“民主”这个词汇,“中国人离民主其实非常近”, 或者“中国人离民主的生活方式非常近”,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杨恒均这么一个极其错误的东西都没有人反驳,中国人的脑子都进水了?!写于2011年2月10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