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161。揭开爱情神秘的面纱(9)

(2005-06-23 19:41:21) 下一个

 

第七章     爱情的渗透理论(二)

 

 

 

 

作者:郭知熠

 

 

五.爱情的实在渗透

 

所谓爱情的实在渗透是指我们人生的实在需要向爱情的虚拟框架的渗透。我们说过,爱情是有条件的,尽管这个条件会随着主体的不同而有区别。爱情的实在渗透和爱情的虚荣渗透两者一起构成主体对爱情所要求的条件。

 

为什么我们人生的实在需要会向爱情领域渗透呢?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因而有许许多多的实在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是我们达到人生目的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们需要食物,否则我们就会挨饿。一个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状态的人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很富有的对象,他(她)是一定会求之不得的。同样,我们也需要其它的生活必需品。譬如说,我们也需要房屋,我们也需要衣服。现代的人们恐怕会有更多实在的需要。汽车成为很多人必备的交通工具。计算机,无线电话,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等等,不可胜数。这些都是很实在的需要,或者说是生存的基本需要。

 

这些基本生存的需要只有非常有限的几种满足形式。第一个满足的形式是依靠自己,第二个满足形式是依靠父母,第三个满足形式是依靠配偶。也许在古代还有极少数的人可以依靠朋友,但现代社会依靠朋友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恐怕是万万不能了。

 

在这三种满足形式中,依靠父母对大多数人来说,实质上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能暂时地依靠父母,你也不可能终生依靠父母,父母一般来说无法陪伴你的一生。剩下来的还有依靠自己或者配偶。假如你自己靠不住怎么办呢?那就只有依靠配偶了。

 

这一种依靠的观念对于女性来说,恐怕远比男性要普遍得多。这是因为传统思想和社会角色企盼的结果。在现代社会中,青年人流行着“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正是这种思想的生动反映。

 

不过,请不要误会我。主体满足于生存的需要不一定是看中了对方的钱财。当然,也决不排除主体看中对方的钱财的可能性。钱财之物是暂时的东西,是死的东西,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所以,一个人在择偶时,往往更加看中对方今后的发展。看中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比如看中他的才能或者刻苦精神而不是看中他手中或者他父母手中的财富,往往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我们在考察选择条件的时候还要作一些具体的和有趣的分析。

 

爱情的实在渗透并不仅仅只是基本生存的需要得到满足。它还包括许多其它的方面。譬如说,美的需要。这也是一种实在的需要。注意到郭知熠先生用的是“实在”一词,而不是“实际”一词。“美的需要”不是一种实际的需要,但它可以是一种“实在”的需要。男人喜欢找年青漂亮的女人,就是为了美的需要的满足。美的事物使人赏心悦目,而丑的事物使人大倒胃口。甚至于一些女人也不喜欢跟一个长相丑陋的女人在一起。笔者知道一些类似的故事,一个女孩一直在回避与另一个女孩碰面,只因为这个女孩长得太丑。所以,美的需要也是一种“实在”的需要。这样说来,男人都喜欢年青美丽的女人,是因为“美的需要”的满足。

 

总的说来,实在的需要其实包括许许多多的方面,甚至于包括与主体兴趣相投,性格相补等等方面。我们在讨论爱情选择的条件的时候,再来进行分类,并且进行一些更具体的探讨。

 

 

六.爱情的虚荣渗透

 

 

顾名思义,爱情的虚荣渗透是指主体的虚荣心通过爱情关系得到满足。这种虚荣渗透是相对于实在渗透来说的。主体的爱情虚荣渗透也就是他本来的虚荣心向爱情的虚拟框架的渗透。

 

我们再回到男人喜欢找一个漂亮的女人这个话题上来。我们在前面说过,一个男人喜欢找一个漂亮的女人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实在的需要。他对漂亮女人美丽的真正欣赏。其实,女人的美丽有蛊惑人的特殊力量。一个男人喜欢找漂亮女人也可能是为了他的虚荣心的需要。如此,他可以借机向别人炫耀,为了让其他人羡慕自己。还有可能,一个男人找漂亮女人是为了同时满足自己的这两种需要,既是为了能够欣赏美,也是为了向人炫耀之虚荣心的满足。不过,爱情中的很多条件都象女人的美丽一样,同时具有双重特征:一个是满足实在的渗透,一个是满足虚荣的渗透。至于对于具体的个体,这个条件是满足他的实在渗透,还是满足他的虚荣渗透,还是实在和虚荣渗透都一起起作用,就完全与该个体有关了。

 

爱情的虚荣渗透也通过时髦对主体的作用表现出来。时髦是一种流行的社会风气。人们对爱情时髦的盲目追逐,就象人们对时装时髦的盲目追逐一样,其目的是为了自己虚荣心的满足。

 

据说,现在的中学女生对于所谓的“很酷”的男生有一种特殊的偏好。这几乎是一种时髦。这些“酷”男生往往是学校里令校方感到头痛的男生。他们穿着奇装异服,行为怪异,而且学习成绩很差。可是,这些“酷”男生却能够得到女生们的特殊青睐,这种现象只能用时髦和虚荣心来加以解释。

 

其实,时髦的影响不仅仅对于少男少女起作用,而对于成年男女,时髦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尽管这好象出乎于我们的意料之外。

 

如果现在社会上正流行喜欢瘦弱的女子,恐怕那些未婚待嫁的女孩子个个都想减肥。如果现在社会上看好丰满的女子,就象我国唐朝那样,恐怕那些减肥的女子又要大吃特吃了。时髦是一种“传染病”。我国封建时代流行着女子裹足。一个女人的脚越小,那么,她就越美,越性感。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性文化方面的书。据书中记载,女子的三寸金莲往往被男人视为美的象征。如果一个陌生男子无意中碰一个女子的手,甚至碰到她的臀部,都还可以解释。如果他碰到了一个女人的小脚,那就是罪大恶极了,用现代的话说,那必定是“性骚扰”无疑了。女人的小脚连多看几眼都属于大不敬,何况还能让别的男人碰吗?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女子裹足的时代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但是,人们对虚荣心的追求却永远存在。譬如说,对男子身高的无理要求等等都是为了虚荣心满足的例子。男人的身高是与他本人的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可是,女人为什么要在选择对象时,要求男人的身高呢?这只能用时髦或者虚荣心来解释了。

 

 

七.爱情的神圣感的渗透

 

 

我们说过,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神圣感的心理需要。这种神圣感如果被唤起的话,它会向我们人生的一些重要方面渗透。

 

恐怕我们最熟知的神圣感的渗透是宗教的信仰。人类对宗教的热忱是我们神圣感的需要向宗教这个领域渗透的结果。有些人还会对自己的理想有神圣感的渗透。譬如,古代爱民的官员可能会把为民众排忧解难当作神圣的。忠臣们会把忠于皇帝看作是神圣的,他们在必要时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自然,人类对爱情的狂热是人类神圣感的需要向爱情这个领域渗透的结果。在我们的讨论中,是主体神圣感的需要向主体的爱情虚拟框架渗透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没有神圣感的需要向他的爱情虚拟框架的渗透,那么,爱情在他的眼中就完全是世俗的了。这个人可以结婚,可以生子,但是他永远无法体会爱情之神圣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的神圣感的需要向其它方向渗透,那么,神圣感的需要向爱情领域的渗透就会减少。因此,一个对宗教或者事业狂热的人恐怕对爱情没有那么狂热。反之,一个对爱情狂热的人对宗教或者事业就没有那么狂热。因为人的狂热总是有限度的。记得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个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为了爱情发狂的。笔者觉得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心中有其它的重要的目标,他的神圣感的需要都向他的事业渗透,他不可能让爱情毁灭自己。

 

当你想起爱情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时(不管你是否有意中人),当这种感动涌起你心中的一股暖流时,大概神圣感已经进驻到你的爱情虚拟框架了。正是神圣感的渗透使得我们很多人相信爱情是神圣的,是圣洁的,使得我们愿意为了爱情而受苦,受罪,甚至为了爱情而献出生命。

 

笔者从来不怀疑爱情所拥有的巨大力量。因为这个巨大力量是人类的神圣感向爱情领域渗透的结果。世界上很多人为了爱情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失败后又为了爱情而自杀,这些都不是虚假的故事,不是文人所编造的。这是神圣感进入爱情的虚拟框架后的结果(更准确地说,是神圣感通过爱情的虚拟框架进行第二次渗透的结果,我们后面再谈到这一点)。当然,笔者以为生命是更值得珍惜的东西。为了爱情而自杀不是可取的。但我们在这里只是想表述爱情是有极其巨大的力量的。神圣感的渗透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爱情有如此巨大的力量。笔者还从来没有见到过任何对爱情狂热性的解释,即使有,如果不与人类的神圣感联合起来,这个解释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其实,把爱情当作是神圣的,看作是命定的,在我们的各种文化中已经深刻地表现出来了。中国古人把婚姻看作是命定的,是所谓的月下老人用一根看不见的红线暗中地把男人和他的女人串结在一起。基徒教文化把爱情和婚姻看作是受上帝所祝福的。所以,男女在结合时,要在上帝面前去宣誓,这些都向我们表示爱情和婚姻是神圣的。

 

正是因为爱情是神圣的观点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所以,人类神圣感的需要很容易向爱情的虚拟框架渗透。其实,我们只要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神圣感的需要最容易向宗教领域渗透。这个我想不会有人觉得奇怪。因为宗教本身就是为神圣所设置的。除了宗教以外,人类神圣感的需要也很容易向爱情领域渗透。人类的所有除了宗教外的各个领域中,没有任何其它的领域能够象爱情领域那样,使得神圣感的需要这么容易得到满足。

 

 

八.渗透与人生的经历

 

 

无论是实在渗透,虚荣渗透,还是神圣感的渗透,都是主体的需要向爱情虚拟框架的渗透。因此,这些渗透就会有一些渗透过程。并且这些渗透过程显然是与主体的人生经验紧密相连的。虽然这些渗透一般都会进入爱情的虚拟框架,但进入爱情虚拟框架的内容是因人而异的。譬如说,同样是实在的渗透,不同的人就可能大不相同。有些人可能是短视的,比如他看中了对方当前的财物,有些人可能是远视的,他看中了对方今后的发展。有些人可能对物质的方面感兴趣,比如对对方的薪金,工作的稳定性,甚至个人的能力,而有些人可能更对对方的精神的方面感兴趣,对对方的教养,学历,兴趣和爱好,甚至于个人的意志力。

 

在一个人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他没有经过生活的磨折,父母往往是他日常所需的提供者。那些为了生存所产生的需要(自然,这属于实在的需要的一种)往往不会向爱情的虚拟框架渗透。这样,少年人的爱情多半不太有世俗的成分(譬如说金钱的成分)。在少年人的心中,往往有更多的浪漫成分。因此,世人会说,少年人的爱情最纯洁。但少年人的爱情也因此而最荒唐。

 

笔者从来不愿赞美少年人的爱情。因为它虽然美丽无比,但却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它的基础往往是脆弱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基础的。有些少年人看了一场电影后,爱上了某个主角,于是,他(她)会对生活中与这个主角长得相象的人一见钟情。完全不了解这个“主角的替代品”的任何特性,这只能证明少年人的爱情往往是极端幼稚的。

 

当一个人进入了社会中,感觉到生活的无比艰辛时,那么,金钱的成分就有可能向爱情的虚拟框架渗透。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爱情的世俗性有可能会表现出来。所以,一般来说,你可能无法与一个饱经世故的人谈论纯洁的爱情,谈论无条件的爱情。但对于一个少年人,你往往无法与他谈论世俗的爱情,他会认为那是对爱情的亵渎。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少女会不顾一切地爱上一个出身很苦,因而很穷困的人,因为她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其它的优点。在她看来,这些优点远远地超过了穷困对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当这位少女结婚后,生儿育女。她于是体会出了人生的困苦。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姑且叫她为女人甲。

 

后来,女人甲的女儿也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了。我们叫这个女儿为女人乙。女人乙爱上了一个青年。可是,这个青年同样很穷。女人乙一定要跟这个穷小子结婚。读者诸君,你认为在这个时候,女人甲是会赞成她女儿的婚事,还是会反对她女儿的婚事呢?

 

读者诸君,你猜对了。女人甲一定会拼命反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在年轻时追求自由恋爱的女人,当她年龄大时会拼命地压制她女儿的自由恋爱的真正原因。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决定了究竟是什么样的需要才会向他的爱情虚拟框架渗透。而每个人的人生经验又是互不相同的。

 

很多事情的发生可以影响我们的需要对爱情虚拟框架的渗透。当我们看一场感人的爱情影片时,或者当我们读一本催人泪下的爱情小说时,我们可能会为剧情中的情节所感动。神圣感也许就会趁机向我们的爱情虚拟框架渗透。

 

当我们经历了人生的某种艰难时,也许金钱的需要就会向我们的爱情虚拟框架渗透。当我们感受到权力的重要性时,也许权力的需要就会向我们的爱情虚拟框架渗透。甚至于朋友的影响或者仅仅是时髦,都会使一些特定的需要向爱情的虚拟框架渗透。

 

台湾作家琼瑶以写言情小说而著名。琼瑶在其小说中描述那种刻骨铭心,生死相依的恋爱,笔者相信她的影响波及了几代人。笔者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女子抱怨说琼瑶误了她。在笔者看来,这个女子的困难所在是神圣感的需要已经进入了她的爱情虚拟框架,但她在社会中无法找到一个人使得她的神圣感得到满足。自然,对这个女子来说,神圣感的需要通过琼瑶小说的影响完成了向她的爱情虚拟框架的渗透。

 

神圣感的需要完成向爱情虚拟框架的渗透是一回事。但这并不意味着神圣感的需要一定能够在这个女子身上完成第二级渗透,即神圣感的需要通过爱情虚拟框架向某个客体进行渗透。我们通常将主体神圣感的需要向他的爱情虚拟框架的渗透称为第一级渗透。显然,要完成第二级渗透,我们需要一个客体。对于有些人来说,找到这样一个客体恐怕比登天还难。我们还会在后面考察爱情产生的难度。

 

因为无法完成神圣感的第二级渗透,这个女子一生就会在爱情之外游荡。一方面,她极端地渴望爱情,另一方面,世界上又没有人使得她达到神圣感的满足。到最后,这个女子就不相信世界上存在任何爱情。她就会顺理成章地认为琼瑶误了她了。

 

读者诸君,这一章的讨论有点长。甚至有可能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请你在阅读本章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笔者将在第八章里对爱情的渗透理论进行一番评述,主要是为了让读者对它的性质和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完成关于爱情渗透理论的讨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