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7-09-23 09:25:37)

女儿说今天是“秋天的节日”(fêted’automne)。天高,云淡,风轻。我们在院子里摘苹果。数学家站在高高的梯子上,看着满树红的黄的饱满的苹果,不知该摘哪个,俯身问树下的我一个问题:“女人最想要什么?”“美丽与智慧!”我没有想就答道。接下来数学家边摘苹果边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亚瑟王于林中射白鹿,遭遇巨人,根本不是对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17-09-13 09:00:46)
读书笔记 被湮没与被解救的—奥斯维辛之后40年(2017年6-9月读)
Lesnaufragésetlesrescapés,quaranteansaprèsAuschwitz
PrimoLevi
Traduitdel’italienparAndréMaugé
ÉditionArcadesGallimard(1989)
读了PrimoLevi的奥斯维辛回忆录,感叹他的理性与对人性的拷问。 1.纳粹对人性了解之深 在集中营纳粹对犹太人大灭绝,他们说:“在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7-04-04 07:47:16)

孤岛生活 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生命的故事——读MichelTournier"Vendredioulaviesauvage"(孤岛生活)有感。 (1) 那是1759年9月29日傍晚,在距离智利海岸约六百公里的胡安·费尔南德斯半岛附近,天空突然暗了下来。“维吉尼亚号”的船员们涌到了甲板上看“圣·厄勒姆之火”——暴风雨来临之前空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6-10-26 06:49:59)

在法国西北距巴黎250公里的Somme河入海处有片辽阔的滩涂,名为“Somme湾”(BaiedeSomme)。湾上有片约200公顷的湿地公园,栖息着300多种数万计的鸟。 40多年前这儿只是农民MichelJeanson夫妇的郁金香田。事情还得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Jeanson夫妇为了扩大自己的田产请来擅长水中取地的荷兰人帮助围海造田(polder),无中生有地得到了200公顷的湿地。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6-07-21 12:20:05)

运动——现代人的宗教 CharlesHedrich,57岁,曾是猎头公司老板,于2007年驾非机动单艇穿越大西洋,创下新的世界纪录,也曾徒步穿越Atacama大沙漠,从西藏那侧登顶过珠穆朗玛峰。“为挑战着迷,虽然也为世界之美生命之脆弱而炫目!”AnnickSaives,44岁,三个孩子的母亲,刚刚摘得女子组93公里ArdennesMegaTrail冠军,成绩是15小时29分钟。“为了非常个体化的体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6-06-20 06:46:05)

绘本——解读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一朋友曾抱怨,说她的先生(70后欧洲人)从来不看书,每次去图书馆就往图画书绘本manga那块钻,还美其名曰“这也是littérature!”出生典型俄国知识分子家庭的她很不以为然。我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孩子们除了喜欢的小说,看得最多的也是各类题材的绘本。问为什么喜欢?也答不出个所以然,只说“好玩!”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16-06-02 07:05:20)

永远的乡下人——我在汉江边长大 写下这个题目之前我在心里纠缠了好一会儿。为什么中文要把country说成“乡下”,为什么要用“下”这个字?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理解这个“下”是相对于城市这个“上”而言的,但是绝对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上”与“下”,而是心理意义上或者所谓“文化”意义上的“高•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8)
(2016-04-11 07:07:50)

——有一种命运叫梵高兄弟:文森特与泰奥 在又一次的热病与饥饿双重打击下,文森特已经几天没能离开矿区那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小棚屋了。在这样困顿的一天,一个人没有敲门就把门打开,走了进来。 那是他的弟弟泰奥。 几年来,泰奥颇有作为。年仅23岁,已经是巴黎一个成功的艺术商了,受到同事们和家人的尊敬。他深谙并享受衣饰、礼仪和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2016-03-17 09:01:38)

绘画就是生命 从什么时候开始拿起笔画画的呢?梵高家有艺术传统,他的叔叔们经营着海牙,巴黎最大最著名的画廊。他也曾在画廊见习,学着艺术品的经营之道,闲暇时也喜欢买图片收藏。真正拿起画笔记录世相应该是在矿井那段日子吧,用铅笔用线条刻画苦难中的人们,因为用语言讲述上帝并不能安抚他那颗亲历苦难不能平静的心。当亲爱的弟弟泰奥将奄奄一息的他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3)
(2016-02-24 12:56:19)
其实多年前就翻开过这本书,只是因为年轻心静不下来,翻了数页就弃置一旁。前段时间重新读,没曾想竟一头扎进去,感慨万千。我的读书习惯也许并不怎么好,再好的书也只读一遍(“红楼梦”除外),基本上是不求甚解。所以下面的读后感全凭当初阅读之印象记录最初之感动,与原著有出入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渴望爱情 他的爱情始于21岁。那年他在伦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7)
[<<]
[6]
[7]
[8]
[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