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去日本,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2024-08-31 12:58:48) 下一个

去日本,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去日本,我邀请了表妹同行。这句话是闲聊时我问她的。记得她想都没想就说:“照漂亮的照片,吃好吃的,买漂亮的东西。” “啊,就是照照照、吃吃吃、买买买嘛!” 我打趣到。她反过来问我 :“你呢?” “我嘛,我是吃吃吃、看看看、买买买。”

日本之行我俩都实现了当初的“远大理想”,不仅如此,还再次印证了一个人生哲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永恒。

对我而言,这个差落在“吃吃吃”上。

我一直向往日本的美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日餐我也吃过不少,谈不上喜欢,我以为那是因为它们不正宗的缘故。正宗的日本料理,那么的漂亮,那么精美的心思,那么有禅意的餐具,怎么能够让人不喜欢呢?美食,首先是美啊。而美是人世间的通行证。

我是怀着无比的热情去吃拉面的。当我从东京吃到京都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对拉面有了深深的失望。因为除了酱油的味道,它们不给味蕾留下点别的什么。京都的那碗面却是个例外。那是四条的一个小面馆,典型的拉面馆:长条型的店堂,厨房一半,食客围坐另一半。除了一个看上去有经验的中年人,其余的都是高中生样的男孩女孩,认认真真地迎客送客,认认真真地下面捞面。厨房里水汽氤氲,店堂里食客们的“哧溜”声一片,和着小和尚敲木鱼般节奏的音乐与此起彼伏唱歌般的“啊里嘎多果咋一嘛丝哒”。如果我能够在一定的距离从背后看当时的自己,我想我一定会联想到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片头中千寻的爸爸妈妈吃面的那一幕:把整个生之热情全都投到那一声声的“哧溜”之中。怎么能够不这样呢?面汤多鲜浓,面条多劲道!就在这碗面要给日本拉面正名的时候,谷歌翻译器不合时宜地读了它的菜单:用“中华料理”的方式熬汤、用“中华料理”的方式和面。

从简素的“定食”,到京都鸭川河畔全套的“怀石料理”,再到鼎鼎大名的“神户和牛”,我们的味蕾都是失望的。不是因为不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是那种“吃也行,不吃也行”的好吃。即便如此,在我心里,日本料理依然是美食。我还是会喜欢,只是不再向往。

在东京,我们住浅草附近。原本以为地铁站就在酒店边上,出行肯定会十分的方便。可是第一天出门我们就发现这种想法是大大的错了。于初到者而言,东京的地铁轨道交通太复杂,复杂得让人都没有心思去研究。想着等研究透大概四五天就过去了吧,而第七天我们就要离开。所以在东京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坐出租。没想到坐出租还能把人养姣,接下来在京都大阪及其周边我们干脆就都是坐出租了。除了“由简入奢易”大概还有日元汇率持续走低让我们的预算更加宽松有余的缘故吧。

东京駅的地下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但它既不静谧也不神秘,它繁忙喧嚣,那是我们领略东京的起点。这种繁忙与喧嚣也出现在新宿、原宿、银座、秋叶原、歌舞伎町的街头,是这座城市强劲的脉搏。但这种喧嚣里没有嘈杂,仿佛是罩在城市身上的某种物质,轻轻一抹就掉,露出底色 —— 安静:四面八方来又四面八方去、庞大的、持续不断的人潮,是有序的;食客络绎不绝的面馆,静静地等待,安静从容地用餐;无论何事问讯何人,对方都是一双安静的眼睛看着你,平静轻缓地和你交流。这个“静”也贯穿着我们整个日本之行。无论是繁华又chic的京都四条,还是热闹非凡的大阪道顿堀,从闹至静,一个转身就够了。这不禁让我想到日本的“薪能”:在夜晚的水边架上篝火演戏,让光与声在水面反射,戏是热闹的,夜是静谧的。

在日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左行,左行”。在羽田机场坐到出租车里见着驾驶室右边的方向盘那一刻,我的下意识在心里说:“天呐,这辆车有两个方向盘!” 在最初那几天,习惯常常战胜意识,一不小心,我们就成为了人潮中的障碍。但偶尔,人潮又变了方向,右行了。而我从始至终都没有弄清楚“是什么时候哪个点上拐的?”

街上的女人,穿裙子的多,素色细格细条纹,少见花裙。偶见,也是黑白灰为主色的清淡。她们多数都有着白皙的皮肤,不知是天然还是日本妆容的神奇,因为那样的白皙看上去非常自然且健康。我常常想,有着这样的皮肤,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穿出美来,而日本女人却把自己锁在冷色系里。上班的男人,他们常常是短袖衬衣,一种浅得不能再浅的蓝,西裤皮鞋背包,匆匆而行。那样的装束是一种不是制服的制服,把男人们套在里面,成为了一个个行走的符号。

日本的孩子我遇着过一个。那是在京都的岚山,我们在地铁站的商铺吃冰激凌小憩准备去桂川河对岸看猴子。我们在聊天时,见着一帮穿橘黄色球衣的男孩子过来,13~4岁的样子,三三两两,买饮料小吃食。球衣背后印着Hiroshima 。有两三个男孩在我们边上的长椅上坐下了。其中一个男孩转过脸来用英语跟我说:“你们是不是在说中文?你们说的是哪个方言?” 男孩的脸瘦瘦的窄窄的黑黑的,眼睛亮亮的,非常聪明机灵的样子。“看来你会说中文?”“会一点点。”男孩边说边用右手的拇指食指比划。我们饶有兴致地聊了起来。原来男孩随父母在上海生活了两年,懂些上海话,也能说几句。这些天随俱乐部来京都打比赛,他是前锋。当他用生硬的普通话、断断续续的英语跟我说话时,他的同伴都围了上来,笑着推推搡搡,他并没有不好意思的表情,反而像赶苍蝇似的抬抬胳膊推挡着,继续跟我说着话。又一会儿,同伴们拉着他走,我们相互道别,走出好远,他还回头朝我们望。

在日本能够处处感到被关照。酒店里洁净带着香味的睡衣,在上下台阶高度不一致的地方提示“注意段差”。所有的地方都禁烟,除了专门的“吸烟区“,通常是在公园的一角。姬路天守阁,不光是文字提醒“小心撞头”还在可能撞头的地方粘上软毡。神户有马温泉,规矩是要自带毛巾,如果没有带也可以在贩卖机里买,价钱2~300日元,几乎是不要钱,即便这样还是没有毛巾的话,也没关系,换衣处的梳妆台上有叠放整整齐齐干净毛巾,顾客自取。。。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

在日本常常也能看到中国。

大街上所有的药妆店,大的电器行,大的商厦,都有中文导购,他们其实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在日本还是在买买买:电饭煲,防晒霜,帽子,鞋子,伞,水瓶。。。她们常常说着上海话,拿着手机,听着微信里面的人说着“要这个要那个。。。”她们一过去,货架上的水瓶就七零八落了起来。

优衣库:东北大妈从衣架上拿起亚麻衬衣就往身上套,试完后,揉成一团,扔在货架上。
明治神宫大门门柱在底部被围了起来。

东京国立博物馆里,年轻的男孩不控制声量一口京腔发着宏论:“我到这里来主要是看他们都从中国偷了些什么?”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桃太朗•东京国立博物馆)
(手伴“花魁”•秋叶原,我买了一个)

(清水寺•京都)

离开大阪去到关西机场,下出租车时要把身上所有的零钱都用掉,结果它们稀里哗啦地滚落在地上。司机老先生一脸的歉意,好像是他不小心似的。他蹲下来和我一起捡硬币,有些还滚到车底下了。老先生叮嘱我们靠边站,他把车子朝前挪,下车捡,再把车往后挪,下车捡。。。离开日本已多日,老先生捡硬币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悠悠清风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写得很生动,照片漂亮!
东村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拉面大部分都太咸了!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有趣又诙谐!在日本旅行的理想和现实果然是有些差距,但也正是这种差距让旅行更加有趣和难忘。希望您有机会再分享更多关于旅行和人生哲理的见解,非常期待!
YuFoto 回复 悄悄话 感受当地的文化,衣食住行。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去日本了?不错啊。我们一家年底去,我不知道到那想要什么,他们俩去过多次了,要带我玩,我儿子喜欢日本游戏,我老公喜欢动慢,他们都有的玩,我没有,新加坡日本饭挺多的,我倒不特别期盼,就看风景吧:)
风水纵横 回复 悄悄话 你还在日本吗?我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