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 art作品是Musée Maillol从纽约的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借来的20世界最具代表性的pop artist代表性作品。整场展展品不能拍照,只能照文字说明。但是通过文字与作品,展览达到了概述20世纪pop art(主要是绘画)发展的脉络及主要的创作思想。20世纪技术飞速发展,媒体更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生活节奏变快,信息铺天盖地。这个世纪的艺术家再也不可能像慢节奏时代的艺术家那样,如文火炖肉,精烹细调。他们像机器一样用他们的作品表达时代的躁动,表达技术机器对人的异化。艺术是生活的产物,是时代的浓缩。所以,20世纪的艺术作品表达了20世纪的风貌,是时代在艺术家脑中的映射。而这样的表达往往有种荒诞的真实。他们的敏感与前瞻对现实甚至有某种启示。(The reason I'm painting this way is that I want to be a machine, and I feel that whatever I do and do machine-like is what I want to do.-- Andy Warhol)
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在寻找出路,那就是表达的载体。20世纪的他们不可能再回到古典与传统之中去,他们要创新,要搞出自己的东西。于是在材料上,技术上,手法上不断地尝试。或许这些东西都成为不了最终的经典,但是它们记载了这个时代。如果艺术是平庸的,时代哺育了它,平庸的时代产生平庸的艺术家生产平庸的作品。但是,艺术家们的尝试创作是可贵的。即便是机器时代艺术也需要延续。只不过再也没有那种夏日午后院子里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留下阴影田园般的诗意了。诗意般的艺术意味着过去,意味着梦境。
(Aristide Maillol: femme assise à l'ombrelle)
但是pop art承载了许许多多的思想/想法。这点上René Magritte有点像他们的鼻祖,不同的是Magritte还是用传统的绘画技巧在表达政治反讽阐明哲学观点。而Pop art的艺术家们在色彩线条上不知道是功力不足还是故意不为之,全粗粗带过。所以是单色块(没有颜色的过渡与细微对比)粗线条。这样视觉效果真的不同。美感呢?真不好说。比如绘画“20th century fox ”(Oldenburg)你可以说它是狗屎。但是那样表现美国流行电影及其对美国甚至对世界的影响却非常直观:广泛的,不可避免的,冲击性的。也许质疑它是不是艺术本身就是限制了艺术。艺术也许就是奔腾往前。。。
(Oldenburg: 20th century fox)
诗意般的意味着过去,而现在都是宣泄。从宣泄到宣泄,无论经历过的故事是什么。
"西洋艺术总是在探索在突破,有冲突,在一路破与立中留下了璀璨的文明。如果说艺术是上帝留在人间的迷宫,那么伟大的艺术作品就是这个迷宫中渐次打开的门与窗,不断地发现与表达,奔腾不息。。。我喜欢看博物馆画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直观地看到这种奔腾不息。"
同意之至。奔腾不息的又何止绘画,音乐,艺术,还有文学,政治,哲学。。。而所有这一切铸就了现代文明 - “在一路破与立中留下了璀璨的文明。” 人在法国让我们羡慕,不仅身在其境,还可以逛逛卢浮宫,溜溜塞纳河,好不惬意。
不知道在哪看到中国某二位文人聊天,其中一位谈到:“参观日本明治时期的皇宫,发现君与臣的座位高度只差一级。”此文人于是发表议论:“所以日本人能够看到细微的东西,在小的地方精益求精。” 另一位接口说:“是的,咱中国都是庙堂高耸,我们看到的都是高与远的地方,所以有境界有意境。” 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当然也晕晕乎乎马马虎虎!”
西洋艺术总是在探索在突破,有冲突,在一路破与立中留下了璀璨的文明。如果说艺术是上帝留在人间的迷宫,那么伟大的艺术作品就是这个迷宫中渐次打开的门与窗,不断地发现与表达,奔腾不息。。。我喜欢看博物馆画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直观地看到这种奔腾不息。
刚看到您的留言,感谢感谢。
我对艺术一窍不通,有的只是单纯的喜欢与好奇。您说的这个从属性从经济来源及表现主题上讲好像如此,但我觉得如果艺术它有从属性的话,那根本的从属性应该就是时代了。翻看艺术史很容易发现那些伟大的作品都是异军突起,不同凡响。是奔腾不息的时间之河上最绚丽的浪花。上星期我在马德里的国家画廊看了Goya。直到19世纪早期,Goya还都是那种浮泛用色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主题,到了20年代左右,画风突变,几乎只有黑色。整个展厅都是黑灰,加上人物与构图,让人不得不思索命运这个东西。我有时间的话,会在博客里记录一下的。
谢谢。
亲爱的宁宁你好!下次我倒饬件这样的裙子坐院子里:-)
受教了。谢谢你!
意之顺为术兮,意之润为艺兮,意之力为志兮,意之浓为情兮,意之融为德兮,意之空为道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