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中庸》CH26第一部分 在CH26的第一部分,作者告诉我们:圣人极端的真诚、而且不间断,所以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此印象是非常深刻与长久的。此深刻与长久的印象就好像天地山川之对待人类一样,作者称这个印象是“博厚悠远长久”的。 先将CH26的第一部分的原文和白话译文登上,再讨论: 〖中庸CH26第一部分原文〗 1、故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前一章中,《中庸》告诉我们:人生的目标是以仁与知去成己与成物。但是、如何成己成物呢?在此章CH26中、更进一步告诉我们:要效法天地山水的作为,天地山水仅仅提供服务给万物,而不求任何回报,是人类的榜样,西方人称之为rolemodel。有了榜样之后,追求成己成物的人就容易行事了,因为此天地山水是我们可以天天看到,並且接触到的,所以容易学习。我们要学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由于台湾的教育部在中学教科书之更改台湾与中国的历史后,四十岁以下的台湾居民都完全脱离中国情,而趨向于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种现象,称之为“天然独”。但是,因为年纪轻轻的学童不知分辨是非对错或者真假实虚,所以这个以教科书愚弄学生的愚民政策,虽然在民主的一人一票制度下,可以以90%的选票公投而得到暂时的支持。 2、但是、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1)
人生目的是什么呢?许多人心中都有这个问题。所有的宗教都針对这个问题,制造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告诉我们:人生目的就是死后要入天国、有的说是要上极乐世界、有的告诉我们要上天堂,但是《中庸》遵循“诚”的原则,在CH25中,告诉我们要“成己成物”[白话译文:成就自己同时成就万物],如此我们可以在有限生命中找到可以创造无限价值的目标。这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在《中庸》CH24的一开始,为了强调诚的重要性,作者告诉我们:“至诚的圣人,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原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未来的事包括国家的兴亡,人的禍福。所以他的结论是:至诚的人就如神一样的灵明。当然,作者之目的是强调至诚的人禀承了天之道,与天道结合一起之后,就能料事如神了。先将《中庸》CH24原文和白话译文登出,再讨论:〖中庸CH24[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前一章中,子思告诉我们:“圣人可以幇助万物正常生长,所以他的地位是可以与天地並立。”但是我们知道天下万事仅仅靠一个人努力是不会成功的,仍然需要非常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幇助,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在此CH23中、子思列举出贤人也可以幇助万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过程和路径。子思告诉我们:?者经过了曲曲折折的努力后,拥有至诚之心,此至诚之心就会由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儒家的哲学思想着重于以仁恕修身,再推己及人,进而可以达到世界大同的目标。而老子的道家思想著重于爱护我们生活的大地,使这个大地仍然保持清静美好,所以他建议他的弟子要以“无为”治国。儒家与道家的哲学基础与实践方法虽然有差異。但是在《中庸》CH22中,卻有意或无意地将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的终极目标统一起来,使他们殊途而同归。老子的“以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此章(CH21)中,子思仅仅以二十个字将如何连接天理与人性简单地解释:圣人从自己的诚心就可以自然明白天理了,显然地、圣人的本性是本来真诚的,因此可以很快的悟到天理。而一般的人、受到圣人的教育,也可以渐渐明白善道,而造就了自己的真诚。 先将CH21的原文和白话文登上,再讨论: 〖中庸CH21原文〗 1、自诚明、谓之性。2、自明诚、谓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哀公问政。孔子说:综合以上的要求,建国九经与为人行事都可以总结为一个“诚”字。随后,孔子仍继续强调“诚实”的重要性。 先将第四部分的原文和白话译文登出,再讨论: 〖中庸CH20第四部分原文〗 1、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2、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順乎亲有道,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庸》CH20之第三部分哀公问政,孔子告诉他:具有智仁勇的国家领导人就可以用此九个方法治国,最后就可以平天下了。即使在廿一世纪的今日,此九经仍然是可行的很好的政策,所以孔子是一位很有远见的伟大哲学家。先将CH20之第三部分的原文和白话译文登上,再讨论:〖中庸CH20第三部分原文〗1、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2、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