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67)
在此章(CH21)中,子思仅仅以二十个字将如何连接天理与人性简单地解释:圣人从自己的诚心就可以自然明白天理了,显然地、圣人的本性是本来真诚的,因此可以很快的悟到天理。而一般的人、受到圣人的教育,也可以渐渐明白善道,而造就了自己的真诚。
先将CH21的原文和白话文登上,再讨论:
〖中庸CH21原文〗
1、自诚明、谓之性。2、自明诚、谓之教。3、诚则明矣。4、明则诚矣。
〖中庸CH21白话译文〗
1、由诚信而明白天理、这就是人的本性。
2、由明白善道而达到诚信、这就是教化。
3、能诚就明白天理。
4、能明白善道就能诚信了。
〖讨论〗
1、在前一章中,孔子说将大众分为两种:诚者和诚之者。在此章中,子思继续孔子的思惟,他更将大众分为:由诚而明者、与由明而诚者。前者本来就具有诚的本性,由诚再修炼自己而明白天理,是圣人。后者是由区分善恶开始进入诚的境界,再由诚而明白天理,是贤人。
2、《中庸》对天命与人性的覌点都是前后一致的,如:a、CH1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告诉我们:上天赋于我们的人性是与天理吻合的,人循此天赋的人性而为人做事就是正道,人要遵守正道而修行自己就是教化。也就是教育的目的乃是要求大家找回上天稟赋予我们的天性。b、CH20之“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告诉我们:人应该效法天的诚实不虚而为人做事。c、再加上CH21之“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就是告诉我们:圣人自诚而明、就是循自己的天性,而一般人需要教化才能达到“诚”的标准。此三章都具有相同的意义,就是:人人都应该效法天的诚信去为人作事,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化人民使他们回归于“诚实”的本性、
3、在儒学的《四书》中都有教导学生应该保持“诚实不虚”的思想,分别举例于下:a、在《大学》一书的第一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就是:伟大教育的第一目的是教人明白伟大而明亮的天理,也是和《中庸》的回归天理的“诚”有同一意义。b、同样的,《论语》的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些国学大师就解释“学”是学习做人的意思。也就是:受了教化的学生要常常练习圣人的教导的“诚”去为人做事,而並不是近人所谓的……学到新的功课要常常温习它。c、在《孟子》书中的盡心上章中亦有:“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也是说:自己诚实是最大的快乐。
总之、《四书》的四本书都有相同的目标:就是要诚实不虚地去了解天理。而在此四本书中,只有《中庸》的作者子思特别强调“诚”的重要性而已,在书中的CH21到CH33都是告诉我们:“诚”的重要性。
注:从CH21后,每章都没有“子曰”两字。所以后世的国学大师们都认为:从CH21后都应该是由子思与他的弟子所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