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天天天蓝,云卷云舒。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6-06-01 19:35:52)
是香港饮食家李纯恩写的《吃在北京》。一卷在手,随着他沿街陌巷,溜胡同,逛古城楼。杨柳风吹,处处炊烟起。百年老店,亦或坊间小铺,都是唇齿生香的食趣与琐忆。北京全聚德的烤鸭,金匾御字,名声仍是亮堂堂的。可是老店,如百足蜈蚣,盛名所累下,手艺和管理都稍逊色了。如今中南海御用的烤鸭店,是九花山的。老板曾是当年全聚德里的小学徒,从挡鸭,片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吹泡泡:小时候,流行过一种竹杆圆珠笔。母亲是做老师的,换上蓝笔芯,那只笔就用来备课写笔记;换上红笔芯,那只笔就用来批作业。抽掉了笔芯,竹杆就是我和弟弟吹泡泡的管子。用白瓷缸装半杯水,放进肥皂沫,搅匀,用竹管子,一个接一个的,将泡泡吹上天,仰着头,眯着眼,看着它们越飞越高,在阳光里,它们五彩迷离,有彩虹颜色。我曾经坚信,总有一个快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滚滚红尘》,是部旧片子了。当年亦有过票房盛况的,现在,在记忆里面,是洗淡的云烟。有一种爱,寸寸蕊搓成灰。鲜华密密往复过,但已不能拾遗如初。戏里面的镜头,隐约记得的,只有秦汉和林青霞温暖人心的那一段舞。其余的,都交给了云烟。那一段舞,缓慢,含蓄,压抑在内心的一些情感,一层一层的涟漪释放出来,不露声色的表达,我喜欢。常常,越含蓄的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围炉读书,看好雪片片,那是清雅。而远行,是大风吹叶般的壮阔。粗厉,有微微痛的欢喜。
一个人的行囊,不是两个人的,即使有亲爱,也要暂时把他搁置一旁。行走,是一种极寂寞的姿态。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只为悠悠我心罢了。所以,十丈红尘里的繁华珠翠,小轩窗下的画眉环髻,一切浮华要舍得。
远行,只要带一大罐淡水,必需的干粮与药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5-02 17:24:24)
一九四三年,一篇不朽的童话诞生在纽约。这本薄薄的故事书,就是法国作家圣伯修里所著的《小王子》。六十年来,它被许多达贵,更多的,是被微小平凡的人所阅读,收藏。他们之中,有村庄里快乐的伐木工人,烤面包店里为生意发愁的老板,早晨急匆匆赶第一班地铁上班的小职员,或者,金粉狂欢的城市里,他只是个,黯然的异乡人。《小王子》,是一本探求生命过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网上,无意读到一篇纪念王小波的文章。才惊觉,四月,正是王小波离世的日子。这篇张为民的文章,顺手转载到自己的博客里,篇幅有些长,写的不够简明。也许缘于热爱吧,才不舍得略去任何一个关于王小波的细节。一个字里行间都翻卷着幽默与机智的人,一辈子,却是最寂寞。因为他的寂寞,更加倍的热爱他。我大多读的,都是他的随笔。一直遗憾的,是没有读过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停车暂借问》是钟晓阳十八岁时名动香江的作品。
这部小说,分成三部。从四十年代的奉天城,一直写到六十年代的香港。其间乱世斩惶离,荣锦压繁枝,到暮年,牡丹挣尽最后一缕灰。赵宁静的一生,苍苍落木远,蔌然笔下。不惊不失,稳稳。第一部〈妾住长城外〉,写的是东北抗战,少女时代的宁静。麻花辫,蓝头绳,尚算富足的家世。痴顽,烂漫,莫如一树花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4月20日晴整整一个冬天,旧金山都在淅沥的雨里。白天下,晚上下,平时下,周末还下。每天沉浸在一种烟雨朦朦里,一恍神,常以为自己身陷伦敦街头。朋友见面,异口同声,愁眉苦脸的问:这周还会下雨吗?下。每周必下。心间端着一块乌云,老天随时准备兴风作浪。一向阳光灿烂的加州,时不时的拉一下“floodwarning”的红色警报。前一阵,文学城的新闻,旧金山又要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首情歌,风靡一时过。
第一次听到,心里便暗暗笑。老鼠爱大米,老鼠怎能不爱大米?大米可是老鼠的“长期饭票”,离开了大米,老鼠的物质生活就要断炊了。小老鼠当然要疯狂爱上大米了。网上的征婚新闻,百万富翁的老男人,要找一个青春貌美的大学生。花园洋房,一段镀金琢玉,悠闲的少奶奶生活。交换的条件是,十年的青春,另外,给他生养一个孩子。后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不扶
叶倾城
  
11月,武汉却豪雨如注。微灰粗线条的雨,哗啦啦,淹了一片城。下班路上,看见不远处一位女友,细高跟小靴,在一踩一汪水的人行道上,连连踉跄,正想喊她,她已一跤跪倒在地。
  我下意识冲上去想扶,却,停住了。
  我不是没摔过跤的。
 因为曾经深爱过,是浮在云端的幸福,跌倒的声音,便更沉闷,狠,绝望,痛到骨髓里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