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创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笔邻。
博文

1989年6月4日,是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时刻。那一夜,北京城的上空硝烟弥漫,坦克轰鸣,血迹斑斑,子弹撕裂了梦想,也撕裂了一个时代的幻觉。天安门广场上那些年轻的面孔,他们原本是理想主义的化身,最终却被碾碎在铁与火的逻辑之中。这场被鲜血染红的民主呼声,虽然未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却意外地在异国他乡结出果实。30多年过去,那场浩劫所波及的,不只是那些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在中华菜谱中,若说哪个菜名最具“蒙骗性”,木樨肉(又称木须肉)一定榜上有名。它听起来似乎风雅雅致,仿佛是深秋时节,一盘桂花飘香的文人佳肴,结果端上桌来却是鸡蛋炒肉片。还有人干脆加了木耳、黄瓜、胡萝卜、黄花菜,变成“木樨大杂烩”,堪比一场锅里炒出来的“语言谐音秀”。“木樨肉”的“木樨”二字,是中餐史上一段令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简称“总联”,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某个日剧里的地下黑帮组织,或者是某个国际反派势力的代号。但它不是虚构产物,也不是Netflix的剧本,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现实世界,已经在日本堂堂正正地活了整整70年。这个组织既不是为日本天皇服务,也不是给丰田公司打工,它宣誓效忠的对象,远在日本海对岸,那位常年穿黑西装、头发一丝不苟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类是时间的过客,也是记忆的容器。我们无法阻止时光前行的脚步,却可以用一颗柔软的心,将那些令人悸动的瞬间,悄悄地、庄重地收藏在心田。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曾经的欢笑、泪水、悸动与感怀。它们也许微小、短暂,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但正是这些片段,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我们在一生之中,遇见无数的人,走过数不清的街道,经历着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在刚刚的过去,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弹钢琴,他的童年似乎就少了些什么;如果一个家庭没有架钢琴,似乎就少了点文化气息。钢琴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之高,堪称“全民学琴”的时代。而在这个看似艺术素养飞跃的表象背后,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症候:一窝蜂式的教育热潮。在钢琴热的巅峰期,中国学琴儿童人数高达3000万。要知道,3000万人相当于英国全国人口的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Rubio)近日一条推文掀起轩然大波。他明确表示,美国将开始吊销中国学生的签证,尤其是那些与中国共产党有关联或在“关键领域”学习的学生。乍看似一纸“国家安全”防线的再加固,实则一记打向那些“身在美国、心在中国”的留学生群体的清醒耳光。川普对哈佛国际学生比例的警惕,再到现今明确要将名单掌握在政府手中,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在潮州人的味觉世界里,有一种叫“生腌”的海味,明明带着危险的气息,却让人欲罢不能,被本地人亲昵地称为“潮汕毒药”。它不是毒药,却比毒药更毒。在生腌面前,没有吃一口就停的中间选项。要么坚决不碰,要么深陷其中。吃它的人,只有0次和无数次!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别的,正是那一只只在酱料中“沉浮发酵”的螃蟹、虾、贝、花螺、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在深圳,没有故宫、没有长城、没有苏杭小桥流水,也没有桂林山水漓江夜雨,但深圳有一个举世无双、旷古未有的“特产”——购物中心。你若初来深圳,或许会以为这里的人都住在商场里。高楼之间连廊四起,地铁口一出即商场,天桥连着商场,地面通着商场,地下还有商场,仿佛这座城市的骨骼,就是由一栋栋购物中心拼接而成的。深圳人调侃:我们住的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这个快节奏到让人连发呆都得预约的时代,厨房成了一部分人望而却步的疆域。他们面对食谱如同翻阅法典,步步惊心,深怕哪一步错了,整锅都成废案。可偏偏有这样一道菜,它无需繁复的工序,无需名贵的食材,不用开火三次,不讲究焖烧小火,而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如同街头武侠出手,干脆利落,三两下解决战斗,却余味无穷。这道菜,就是“豉油王炒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邪教定律”认为,只需要5%的狂热分子,就能控制并压迫剩下95%的普通人。这并非一条载入教科书的经典法则,而是一种源于观察和现实经验的社会现象总结。这看似荒唐,却屡屡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无论是在极端宗教、政治运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极权微观模型里。在传统民主理论中,多数决定一切,掌握51%的选票就能执政。但邪教定律的反常在于——不是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