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刘半农一行五人去塞北(参见上篇)……沈仲章因病独自留包头,有个老同学在当地做事,得知沈仲章意在采风,带他去黄河码头的盐卡。沈仲章与盐卡的人交了朋友,了解到码头早晨最热闹……本篇接着往下。作者与出版社通气后,授权转发修改稿。节选略去注释,荐读原著。
沈仲章忆刘半农:跟船走黄河
节选自沈亚明《众星何历历:[
阅读全文]

沈仲章忆徐志摩:见到“金羊毛”!
沈亚明
父亲沈仲章与徐志摩交往不多,忆述也不多。然而有两小点,谈书与观云,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搜索我的印象:对陈寅恪、刘半农与戴望舒等先辈,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可徐志摩,却飘忽云间。我需要通过父亲本人的相关经历,循迹徐志摩在沈仲章身上(不,心间)的投影。
“投影”
据胡适,徐志摩自[
阅读全文]
【作者按】
本文解读“呼救陈函”,分节连载。10月7日是陈寅恪忌日,兼顾各地时差,连发两篇以表纪念。按陈寅恪手书格式的全函录文见首篇。而出于下述考虑:一是连载各篇均列陈函全文,可方便阅读时参照上下文;二是有个检索系统,可方便讨论时指明具体函句——是以借鉴西方古典文献学方法,为全函分句编号,奉览于此。
[01]錫馨兄左右[02]日前奉[
阅读全文]
【編者按】
為紀念陳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逝世五十四周年,我們決定先行刊發本文,稍稍推遲預報的徐志摩續篇[上篇鏈接]。
作者沈亞明保存了三通陳寅恪致沈仲章函,皆為《陳寅恪集·書信集》所缺。經陳寅恪三位女兒同意,可由沈亞明陸續公佈。
第一通:簡稱“呼救陳函”,寫於1942年3月19日,發自香港。其時,陳家受困港島。陳寅恪給沈[
阅读全文]

沈仲章忆徐志摩:谁有五十本?
沈亚明
2016年岁末,我因偶尔机缘,“闯”入一处僻静街区。信步游荡,“撞”见一个“迷你图书馆”。
所谓“馆”,不过是个小木柜,架在一根木柱上,竖在一户人家的门外街沿。上端有块红色木牌,写着“TheReadingRoom"(阅览室);下端还有块白色木牌,印有“LittleFreeLibrary”(小小免费图书馆)。打[
阅读全文]

傅雷伯伯的花與“話”
沈亞明
一九六六年的九月三日,傅雷先生和夫人朱梅馥在宅院中丟下了美麗的花,遺書裏留下了平實的話,告別了不美不平的人世間。
父親沈仲章是傅家常客,我從小就聽熟了“傅雷”的名字。此刻我搜索兒時對傅雷伯伯的印象,想起三件事。
前兩件與傅雷養的花有關,第三件與傅雷說的“話”有關——“話”加[
阅读全文]

陈寅恪长女流求忆沈仲章
[陈流求(右)和陈小彭(左),香港渡轮;沈仲章摄,陈小彭提供]
沈亚明
2018年初,陈寅恪先生的长女陈流求与我隔着太平洋,长途通话四十分钟,相谈甚欢。主题是回忆我父亲沈仲章,也涉其他小题。本篇择要简述。[亚明按:是流求邀我打跨国电话,说她想对我谈谈沈仲章。整个电话录音尚未整理,下面仅选若干具体话题。考虑流求生[
阅读全文]

沈仲章遗物中的傅雷遗像
沈亚明
傅雷在书房;1957-1961年间,上海傅宅;沈仲章摄
傅雷夫妇双双弃世前,为一件极小的事,在遗书中提到了我父亲沈仲章。
傅雷遗书第2页“委托数事如下”:第一事“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第二事“武康大楼(淮海路底)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
《傅雷遗书》第2页
[
阅读全文]
戴望舒二本日记:施蛰存致沈仲章函
沈亚明
我曾经有个印象,父亲沈仲章就读北京大学之初,同时结识了戴望舒与施蛰存(还有沈宝基,另议)。后来看了些资料,觉得那不一定。我还一直有个印象,父亲与施蛰存伯伯有不少共同的朋友。近来见到些文字,觉得那是一定的。
1984年11月25日,施蛰存写给我父亲一封信,主要谈他俩的共同至交——亡友戴望舒。[
阅读全文]
沈仲章忆刘半农:组队赴塞北
节选自沈亚明《众星何历历:沈仲章和他的朋友们》
北大文科研究所的语音乐律实验室里,还有一位白涤洲,与沈仲章同为助教。白比沈年长五六岁,对学术研究起步早而且专一,在方言和音韵领域里颇有建树。相对来说,沈兴趣广泛,又因乐于助人解难,头绪特别多。虽然父亲有专人单间办公室,但根本没什么坐班制之说。刘半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