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album/ad/06/01/5f10e9323925MLZBAV0r.jpg)
【新书消息】《沈仲章与居延汉简:从北平到天津》出版,沈亚明著,中西书局2023,ISBN9787547520628
烽火中的居延汉简
张德芳
恐怕很多人都不记得沈仲章这个名字了。我也是在整理与居延汉简相关的史料时,才知道这个人的不平凡经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占领北京。在此之前,故宫的文物及北京图书馆的善本珍藏都已抢运到南京,北京大学的大部分[
阅读全文]
【摘《語言學微刊》編者按】本文譯自《唐代長安方言考》第一編第二節……譯者沈仲章先生時任北京大學語音樂律實驗室助教。標題「漢音源流考」爲譯者所定,較好地概括了譯文大意;譯文還改正了馬伯樂原文引用書名的一些錯誤。
沈仲章1936年譯《漢音源流考》
【錄者按】
約在1972年,我啃讀家中僅存的一本語言學專著——王力《中國音韻學》。碰到[
阅读全文]
【编者按】訪談第三组问题:“你们住在武康大楼感觉如何?对这栋楼的历史有所了解么?与周围的邻居有来往么?对内部的装修有什么改动么?”第四組答言針對第四問,本篇選登(B)。连载摘录书内所记口述,至此结束(有省略)。计划不久将根据反馈,继续刊载针对小专题的补充与答复。
沈仲章在武康大楼(11):隔音板
陈保平(采访)沈亚明(口述)
第[
阅读全文]
沈仲章在武康大楼(10):影剧界邻居
陈保平(采访)沈亚明(口述)
第三组答言(D)
[第三组问题第三小题:“与周围邻居有来往么?”
爹爹接触过电影戏剧界,所以跟楼里这方面的人,也算有一点点认得,记不清具体名字。反正越是前辈。比如郑君里,越有可能认得沈仲章。
主要是有共同朋友,在大楼外面有机会碰到。爹爹轻描淡写提过,不太详细。我[
阅读全文]
【编者按】本篇副标题原为“小邻居”。属于第三组问题的第三小题“邻居”?[参见:沈仲章在武康大楼(7):近邻-博客|文学城(wenxuecity.com)]
沈仲章在武康大楼(9):紅與黑
陈保平(采访)沈亚明(口述)
第三组答言(C)
十岁以前,我不跟同楼小朋友玩。跟我同班的同楼同学当中,干部子女要比出身不好的多好几倍。上课没啥机会交谈,回楼除了参[
阅读全文]
【编者按】第三组问题(附篇末)第三小题是“与周围的邻居有来往么?”上篇《近邻》是沈家大人来往较多的邻居。这篇说沈家铁拖“与周围的邻居有来往”最多,是“外交特使”。
沈仲章在武康大楼(8):铁拖追踪记
陈保平(采访)沈亚明(口述)
第三组答言(B)
我家的铁拖,就是抛光打蜡地板用的,算是我家交际最广的成员,称得上“[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e7/92/b3/0f93fea17793Cgb5l0A2.jpg)
【编者按】訪談第三组问题:“你们住在武康大楼感觉如何?对这栋楼的历史有所了解么?与周围的邻居有来往么?对内部的装修有什么改动么?”四个问句,四小专题。现略去第一小题,而第二小题已见首篇(1)。第三小题分段转载,总称“第三组答言”,不一定按书中顺序。内容都有关邻居,但会取不同标题。第四小题独立,答言自成单篇或组文。
沈仲[
阅读全文]
【编者按】第二组问题:“能否简单讲讲沈老住在武康大楼时的工作、生活状况?你们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记忆?(包括解放初、文革中和改革开放后的不同时期)”第二组答言分六段(A)(B)(C)(D)(E,略)和(F,本篇)。
沈仲章在武康大楼(6):生活
陈保平(采访)沈亚明(口述)
第二组答言(F)
问:生活状况?
答:问家庭生活,还是爹爹[
阅读全文]
【编者按】本篇与郭文所言互补,摘:“原来1949年后不久,有家小照相馆的老板逃到海外,店里的伙计来找舅舅商量,让舅舅将店盘下来,交给他们打理,让他们不至于失业。舅舅……答应下来。待到公私合营……店里开了三百元工资给他,舅舅说,我没有上班,是不能拿工资的,每月给我几十元车马费就可以了。就这样,舅舅成了‘资本家’”。
[
阅读全文]
【编者按】本文原载《新民晚报》2022年7月8日“夜光杯”,版面编辑郭影授权转发。文内有些事可参见本博客已刊相关博文,而《沈仲章在武康大楼》(1)(2)(3)(4)也恰可与本文互补。不久,还擬上传“资本家”(5)及“隔音板”(得稍晚)等片段。郭浩楠与沈亚明的忆述各有视角,都含生动细节。
多才多艺的舅舅沈仲章
郭浩楠
在“夜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