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Safed参观了一所古老而精致的犹太会堂;……那天正是“普珥节”,这个节日来自两千五百年前,美丽的波斯皇后、犹太女子以斯帖,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冒着被杀的危险,挽救了以色列民族种群。
2017年3月13日,我们继续北上,先去了萨法德Safed(Tzfat)—以色列北方的一座“圣城”;然后又访问了一个Kibbutz集体制公社/基布兹,在那里吃了午[
阅读全文]

上一次说:约旦河与我想象中画面相差甚远,那是因为我们去的Yardenit这个约旦河景点,是在约旦河流出加利利湖的出口处。此处的约旦河,根本不像一条河,更像个水面清澈的小池塘。
约旦河的反差对比
约旦河流过两个湖:加利利和死海;最近查百科资料,才得知约旦河的特点是中间河段相对比较宽,在加利利湖的进口和出口处都很窄。我们去的约旦河Yardenit景点,河[
阅读全文]

约旦河是几大宗教都奉为神圣的河流。英国皇室成员也用约旦河的水施洗。而犹太人固然不信耶稣是救世主,却在约旦河开放了基督徒施洗池,还出售“受洗证书”……。
2017年3月12日下午,我们离开BeitShean/伯善的罗马废墟之后,大巴车上了贯穿以色列南北的90号公路,这是与约旦河平行的西岸交通干线。
下一站就到了约旦河的Yārdon(参考后面地图),此处[
阅读全文]

今天的年轻人,物质生活比当年要好上千百倍。不过,底层人受欺压的状况依旧。在演艺界混的人感受更深,表面的幸运和金钱后面有太多心酸,掌声后面是黑箱…不光女子受欺压,有些男性、如Yu-XL也难逃罗网。
婚姻与买卖
无论在西方或者东方,传统婚姻都是社会稳定传承的基础。不过婚外性行为或者性霸凌,却一直很难杜绝。至于更早的奴隶社会,男女奴隶都是[
阅读全文]

正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听到了加沙战争停火,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要释放全部人质的喜讯。延续了两年的战火(10/7/2023-10/13/2025)终于平息了,加沙的孩子们不会继续挨饿和死亡了。
有人说,巴勒斯坦人就是古代非利士人,以、巴之间有三千年的世仇。这种误导历史的说法,应该被澄清。
三千多年前,以色列的第一代君王扫罗和三个儿子,是被非利士人杀死的(见上篇)[
阅读全文]

在华人教会的语境中,扫罗王的形象是负面的,圣经也的确批评了扫罗的一些过失。不过,当我们到了以色列本土,却发现以色列人很尊敬扫罗。扫罗不但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还和他的儿子们一起为国捐躯。相比之下,中国的秦皇汉武,都比扫罗残暴得多,也没有为国捐躯,却被称颂了几千年。
这次就谈在以色列历史上发生在伯善的一个事件,以色列君王扫罗之死,以及[
阅读全文]

遗址公园就像演出五千年历史剧的舞台,迦南人、埃及人、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十字军、阿拉伯人,不断上场下场;而舞台的后窗口外,正漫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本篇要讲古迹的历史和考古,为了控制篇幅,只做粗线条勾勒。最后附有一个历史年表,便于大家查找。
考古证据
众所周知,地中海沿岸的古代遗迹,多属石头建筑,易于留存,是考古学[
阅读全文]

身材伟岸,相貌英俊的以色列第一代君王扫罗和三个儿子都在此战死,死后尸体被敌人挂在城墙上……。这片罗马古迹,令人感觉时光倒流,又似定位系统失灵,一时不知身在何处。
异化的环境
2017年3月12日,离开橄榄山之后,我们继续北行,到了一处被地震毁坏的罗马遗迹BeitShe’an贝特谢安国家公园。这处古迹在圣经中被称为“伯善”,她虽然不属于超[
阅读全文]

文革前,邻里关系是极好的,家属楼里各家的老人,其他家的孩子也都跟着一起叫爷爷奶奶、姥爷姥姥。
…文革中,有人让董爷爷揭发东北王张作霖,董爷爷大骂:“你个小王八羔子,咋呼谁呢?我是老工人,你是啥破玩意儿!”
家庭、邻里关系
我父母和他们的兄弟姊妹关系都很亲密。在文革中,我们的小家庭和大家庭统共四十多口人中,只有两位现役军人[
阅读全文]

在暴力横行的年代,善良是人间至宝。圣经的《士师记》和《路得记》,记录了相同时代的人和事:《士师记》充满腥风血雨;《路得记》却充满爱心阳光……。
选择的能力
我在文革风暴的那些年,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九三年》,法国大革命的血腥令我十分震惊;但我也发现,断头台的血腥,却令有些人十分兴奋,甚至大呼遗憾“未能生逢其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