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之行
世界之大,以前各个角落不能亲临,只能想象。土耳其这个国家在我的想象中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差不多,是一个伊斯兰教的亚洲国家,可能那个“土“字作祟,如果是叫“突尔奇”或者“特而奇”是不是就感觉不一样了?偏见来源于无知,无知加深了偏见,这次旅行让我们对土耳其重新刮目相看,学了不少历史地理知识。
我们这次是两[
阅读全文]

突尼斯之行这次真是知道什么叫出师不利,车停在机场停车场,出来锁上车门后发现钥匙忘在车里了。起飞以后第一站是伦敦,到伦敦时正值早晨,高空上金色的阳光灿烂耀眼,但飞机盘旋了二十多分钟不能落地,因为大雾。最后终于着陆了,我们从舷窗望出去,除了跑道边的蓝灯一闪一闪,雾海茫茫,什么都看不见。使人想起电影雾都孤儿里的镜头—-人走几步就没影儿了[
阅读全文]

秘鲁之行秘鲁虽是个第三世界的穷国家,但他既有古老文化的历史古迹,又有丰富的地理环境,还有保存良好的多民族特色,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直是旅游爱好者的首选国家,可以和埃及,印度相提并论。我们很庆幸一年前能买到便宜机票。飞机上我们一人要了一杯秘鲁特产酒莫吉托(mojito),刚举杯,将进酒,正赶上飞机振动,我们又坐在最后一排,瞬间只见粉色和[
阅读全文]

德国之行初春的华盛顿突然热到32度,人们忙不迭地脱掉冬装,换上了一身短打扮。我们正在忧豫要不要带短袖衣服去,德国朋友Greta(戈泰)打来电话,说那边大雪纷飞,必须全副武装。一路顺风,我们是在慕尼黑转机,从慕尼黑到柏林要一个小时的飞机,从飞机上俯瞰大地是一片银装素裹。柏林的机场出乎意料的小,好像比慕尼黑的机场还小且旧,但是效率高。没有多少人[
阅读全文]

墨西哥之行尤可坦半岛(Yucatan)从地图上看就像是墨西哥伸向加勒比海(Caribbean)的大拇指。半岛的北部是墨西哥湾,南部是加勒比海,坎昆(Cancun)就在大拇指的指甲尖上。古巴革命以前,哈瓦那是北美人在加勒比海的乐园,革命以后古巴不能去了,墨西哥湾沿海一带的渔村就发达起来了,再加上半岛上开发的马雅文化遗址,坎昆就成了北美人在加勒比海上的新乐园,一年[
阅读全文]

英格兰之行自从有了超英赶美的口号,在我们的头脑里,英美就成了西方世界的代名词。来美多年以后对美国有所了解,同时也知道英美是不同的,但到底有哪些不同还是个未知数,这次去英国抱着很大的好奇心。记得丫丫很小时问过,英文叫“English”中文是不是叫“Zhonglish”,多有趣的问题呀,她哪里知道英文中还有美国英文和英国英文之分。在去英国的飞机上[
阅读全文]

马德里之行西班牙的版图怎么看都像个牛头,不知道这与她的民族喜欢斗牛是否有关系,我们这次去的首都马德里就在牛头的中心——鼻子上。出发这天不很顺利,圣诞节前夕机场人多是预料之中的,但是到达机场时只是中午时分,却乌云遮日,大雨滂沱,天黑得象锅底一样。这里下大雨,北部地区下的是大雪,很多机场不得不关闭,飞机的班次都打乱了。我们应该先乘[
阅读全文]

阿根廷之行德沃夏克的名曲“自新大陆”早就耳熟能详,但什么是新大陆,新大陆和旧大陆的区别是什么,从来没有多想过。我们是来自旧大陆的,以五千年文化历史背景自豪,言必称公元前,清末的东西都不算文物。这几年去的国家也一直追溯着历史,从法国的印象派、拿破仑,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罗马帝国,从古希腊废墟、奥林匹克发源地,到埃及的金字塔,尼罗[
阅读全文]

葡萄牙之行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都带个“牙”字?其实按音译的话“Spain”就是西班,“Portugal”就是葡萄国,加了“牙”字以后不但多余,而且给人一种感觉象青面獠牙,张牙舞爪,龇牙咧嘴,以牙还牙,总之带牙字的想不出什么好词来。正巧丫丫最近正在换牙,下面的两颗门牙已经换了,上面的两颗已活动很久了,晃晃荡荡地挂在嘴前[
阅读全文]

哥斯达黎加度假哥斯达黎加的地理位置很特别,位于连接南北美洲的狭长地带,南边是巴拿马,北边是尼加拉瓜,东边是大西洋,西边是太平洋,大小和台湾差不多,人口只有355万。在美国后院的发展中国家里(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巴拿马,另外还有古巴等),它是社会最稳定的。以前的土著印第安人只剩下百分之一还不到,大部分人口是西班牙和欧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