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佾篇第五:夷狄之有君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
孔子说:有君主的夷狄,也不如没有君主的中国
短评:
古代中国就是暂时没有君主,因为有礼乐在,也不会出乱子。例如在周朝周召共和的时代,没有天子,天下一样承平。而夷狄,因为没有礼义熏陶,有国君而不能行华夏之礼,还不是一样野蛮?
这不是对华夏周边[
阅读全文]

八佾篇第四:林放问礼之本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治也)也,宁戚。”译文: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礼,与其奢侈,宁可俭约;丧事,与其讲究齐备,宁可多些悲戚。”短评:礼过于奢华,而掩盖了诚心,不如简单一点。丧事办的豪华热闹,而遮掩了悲痛,不如简单一点。现今人更[
阅读全文]

八佾篇第三:人而不仁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作为人没有仁心,礼有啥用?作为人没有仁心,乐有啥用?”
短评:
没有仁心的礼乐都是假的,是骗人害人的形式。礼的作用是使我们的行为合于义,乐的作用是使我们内心和乐。礼乐一起使我们待人接物举止适当,内心和乐愉快。可是其前提是[
阅读全文]

八佾篇第二:三家者以雍彻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
孟孙、叔孙和季孙三家大夫,祭祀完后唱颂歌《雍》。孔子说:“各位诸侯鼎力相助,天子庄严肃穆”,这如何可以发生在三家的庙堂之上?
短评:
大夫家唱天子的颂歌,“多谢各位诸侯”,不是很荒唐无知吗?你只[
阅读全文]

八佾篇第一:八佾舞于庭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在自己家庭院里,举行天子的八佾之舞,这都忍心做,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
短评:
季氏是个大夫,按规定只能行使用四佾之舞。而他居然忍心行使只有天子才可以用的八佾之舞,这种人什么事不敢做?杀父弑君也是毫无顾忌的。
在一个[
阅读全文]

入世、济世和出世:儒家的救赎
一般人会认为入世是济世的第一步,而出世就不会入世了,更不会济世。你看那些和尚道士,住在深山老林,是出世了,他们哪里还会关心民间疾苦?
和尚觉得生老病死都是苦、苦、苦。要脱离苦海,跳出无尽的生死轮回,就不能在人间瞎折腾。而道士要追求长生不老,人间是在欲望里滚打,是对身心的摧残。要想保全自我,长生久[
阅读全文]

为政篇第二十四: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家的先人而祭拜,是谄媚讨好。遇到正义的事,不挺身而出,是没有勇气。
短评:
不是自家的先人,不是自己信仰的上帝,就没有必要祭拜。不是人家的先人有问题,也不是人家的上帝不值得尊敬,而是如果祭拜不是出于真诚,[
阅读全文]

为政篇第二十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译文:子张问:可以知道十个朝代以后的礼法吗?孔子说:殷商继承夏朝的礼法,有所增减,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殷商的礼法,有所增减,也是可以知道的;后人继承周朝的礼法,就算是[
阅读全文]

为政篇第二十二:人而无信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信誉,不知道他能做啥。大车没有套马的横木,小车没有套马弯勾,车如何能行进啊?短评:车如果套不上马就无法行进,人如果没有信用就寸步难行。做人不能掉链子,掉一次就没有人敢用你。信用不是评级机构给你的评判,而是内心[
阅读全文]

为政篇第二十一:子奚不为政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译文:有人有时问孔子:“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孔子答道:”《尚书》上说:‘孝顺父母,对兄弟友善,以此使百姓端正。’这就是从政,你认为怎么才算从政呢?”短评:孔子有治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