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极简史早,翻地。———《春秋》上午,洋镐沿着后院栅栏翻地。曾见熟人院子这样做的。———《左传》“有点事儿干好过总闲着”。开地像切肉,汗淌得前胸后脊,像个真的。作怪。——-《世说新语》“锄禾日当午,汗滴...———-唐诗“万里平戎策,一卷桑麻书”。——宋词地,倒也翻开了。种点啥?且听下[
阅读全文]
读胡兰成《山河岁月》杂记原以为,读费正清,睁开了看中国近代史的眼。读《山河岁月》,才知道,那不过是戴上了西式的眼镜,标签还没撕掉。《山河岁月》,是写自己的历史。《史记》都没做到。总在想,胡兰成也会审美“文革”吧!早请示晚汇报,满中国的忠字舞,十里里长的大字报,是个官都被揪出,游街,八次领袖检阅,最新指示一出,街巷一空,.....中国[
阅读全文]
读“往事并不如烟”帖久了想,细了想,“往事如烟”,是立得住,立得久的态度。“往事并不如烟”,是一些人的态度。能立多久?“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活个几十年,谁不如此?人生,活活,就不高兴了,或高兴不起来,比比。于是耶稣出。往事如烟或往事并不如烟,事都在,烟轻烟浓而已,都将散去。生命将努力而前行。二文革,是经历过[
阅读全文]
看《大明风华》这名字取得!滑过沒商量。鬼知道,竟打开了。看得不丢。二看靳东白百合合演的《外科风云》,听他们小声则气诵,大声则朗诵,就烦得慌。从小就听溜新闻联播的,没几个不这样的。《大明风华》里总眼前晃的汤唯,朱棣皇帝,朱亚文,就是“那几个不这样的”。说得很用心。把“抑扬顿挫”戳耳膜震耳鼓的,磨掉了;把朗诵腔里不吵架也像吵[
阅读全文]
荀子说党好话:““元而至实,博而党正。”这儿的党当是“谠”,“善也真也”。其余汉语里说党的:“党,从尚,从黑”。《说文》,党,不鲜也。党本义:晦暗不明。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孔子曰,君子不党。性贪而狠,党豺为虐。“相助匿为党”。子曰。朋党。“惟党人之偷乐兮。”楚辞。使其党入索财物。据此,党怎么[
阅读全文]
南京的老书法家评价也老了的书法家孙晓云的字:“写到唐了”。
亦褒亦贬。
楷书的古意,最让人景仰的是“有晋意”。次之“唐人意味”,赵孟頫夸自己的小楷“汲黯列传”就这样说的。
四九年后至今的大陆书法,连民国的古意都很少见到。
如果把历代书法排列比较,大陆现在的,垫底。所以,学书法的追求古意,没错。
[
阅读全文]
读论语,受教训,有听没说;读《世说新语》,开智慧,也想说说。《世说新语》,笔记体,史书笔。史书,精简为人读;《世说新语》,简练尽自然,己读人读,都不耽误。舍不得放过的好词好句太多。始于记,笔不得落,竟成钞录。春秋战国时的话,为理;秦汉时的话,为朝政;魏晋时的话,为自己。之后的话,啰啰嗦嗦,不知道说个啥。《左传》好,学不得,也学不来[
阅读全文]
张旭怀素草书读正楷太慢,连笔成行书。有如微信替了翻盖手机。行书,写起来快,看得也舒服。《兰亭序》就是。行书,是书法里的市井,溜溜得好用,滑滑得俗气。行书,把字的写全归向用。由此也把书写的位置放正:便捷地写,还好认。正楷,放不下篆隶的端,可又持不住篆隶的俨。看早期的正楷,好像76年前后的年轻人穿喇叭裤,戴哈马镜。用书法家们的话说叫“[
阅读全文]
同学说章怡和,跟着扯到访者,众。记住的议论有二。其一:问,有什么行程安排?答:“没有。就是来看看你们。”其二:“你们这儿自来水热水,用起来真方便。张爱玲到香港后,多有怂恿写中共种种。她写了《秧歌》《赤地之恋》。明显的政治倾向于其中。之后,她极少提及。一如既往地活自己。不读野史笔记,都不知道识了字的中国人除了“国忧”,尚[
阅读全文]
整理家车库理一阵,客厅里坐一会儿,后院里赶赶鸟,楼上各屋里看看,做早中飡,就过十一点了。鸟,屋前屋后,不知道这儿住着人状。昨天浇水草坪,两鸟近旁旁观,不时交头接耳,有如邻居串门。据说,早晨有鹿于途。以网环樱桃树。无妨鸟访,啜食如常。被网枝头,叶茎俱呈被束缚不爽状。今早去网,枝舒鸟畅。昨夜夜半大醒,步至户外,那个安静,宛如洪荒之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