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
希望失望绝望,是不同的望,是人望你,你望人。还有上帝之望,即望自己。其它的望,都是走向上帝之望的途径。“认识你自己”和“信上帝”是同一句话。
每日一读
没有结局,上帝天堂也不是;只有过程,上帝天堂就是。过程就是结局。圣经如是说。
每日一读:
“认识你自己。”一步步地走向它,即走向上帝。上帝是个性的。你走向的,就是越来越接近你自身的上帝。
每日一读:
单独面对上帝。这是马丁路德说的所有的话,也应该也是人活过五十岁以后该有的话。不然,你的人生就是刷刷刷走方阵。所以说,马丁路德,不是什么“宗教改革”,而是他在该产生这样想法的年纪,产生了该产生的思想。
每日一读:
昨天看到一网友留言:回国看到的年轻人,都不吭声,都在等老一代死。他们等得起。经验:本代人等毛泽东死,等邓小平死…. 现在则变成了被等死的一拨人。有个剧本叫《等待戈多》,说,人生就是个等。想说,在诸多等待中,共和国里的这亇等,等而下之。因为,总在等别人等别事。
今日一读,一个人不久于人世,向上帝祈祷自己一生的功与过,上帝不等说完,说“你的一切都是恩典,甚至你的罪过。你并不属于你自己。你难道不相信我,我的心比你的大?”
人在等自己,等自己看清自己。
今日一读
回首向来,其实没有回,也没有向。人生,活,是纵向的,感受到了成长,深入,发展之类。其实凌驾了看,它是个横切面。其间的任何发生,其实并没有关联,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意义。我们以为的意义,是我们以为的,可能是,可能不是。所以,活得有意义没意义,九成九是个人的瞎想。
生,是一个点;死,也是一个点。各司其职。想多了,才有生前;想多了,才有生后。
“天不亮就摸黑生活,别成为黑暗。”(曼德拉)议:这是南非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议:这是中国黑。PK,哪个黑?
中国和美国杠,作死;美国说中国强,做戏。议:假得不得了,却演得像个真的。每回听它说它看它之后,就只有唾:犯贱。
临读魏碑,有个很明显的感觉:像读工农兵赛诗会诗集。也有好字好词好句,找起来费劲。不应该去费这个劲。譬如《崔敬邕墓志》《刁遵墓志》《张猛龙墓志》等。相信,墨迹一定很好,可石匠把墨迹的文化水平给上山下乡了。康有为兴碑学,就是搞书法史上的“接受石匠再教育”。他自己下笔写出来的,很有点像钟阿城的《三王》,旧骨子,赶时髦的骨感。
老爸送留学的儿子四句话:不要去中餐厅打工,不要找华人买和租房,不要去华人教会,远离华人圈,危险少%90。
这不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换句话说吗?风水怎么还有这么个转法?
昨天一帖:康梁严复胡适等引进欧美制,不行;后来引进日本式,不行;用苏联的专制,oK,它和秦至清,隔壁邻居,谁不知道谁啊。
又一帖:中国书,文言的,四大名著以外,別读;白话的,鲁迅张爱玲沈从文朱自清之外的,别读;四九年后的文章,别读。
另加:海外华人论坛的博文,别读。
觉得,中国人看中国人,看到这份上,有点意思了。
中国人看不起中国,进步了;中国人不想做中国人,挺正常,没啥好多说的;中国读书人,看不上中国书,前进了;好的中文在香蕉人和学中文的外国人那里,道地中文,其实是害死人的东西。
给文明,文化分等级,就等于掀开中华文明的小屁帘。混在一起过,别吭声,得嘞。可当年老佛爷“向法兰西宣战,向英吉利宣战,向德意志宣战”,现在老知青“为世界人民指明方向”。老作怪,丑死了。
说一句绝对点的话:这个时代一个人,一个家,如果和美国一点点关系都没有,真的很糟糕。这有点像罗马帝国时期。条条道路通罗马,一点没沾边的,都成了个啥样?
置身的世界中,有罗马帝国和美国,是人生幸运。未来什么样,明明白白的。怎么活,活什么,也都清朗。对此,应该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