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博文如尘,几篇不是低到尘埃里去的?点击率就是尘埃,“热点”就是拆文章的架子,摁住文章的头,向下,向下

(2025-09-14 01:18:35) 下一个

博文如尘,几篇不是低到尘埃里去的?点击率就是尘埃,“热点”就是拆文章的架子,摁住文章的头,向下,向下

 

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伊????鸠鲁,不是给没有相当认知水准人看的;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不迎合广场舞的需求。同样,《尤里西斯》并不在意别人读懂了没有;《追忆似水年华》,读不读得下去,是你的事,作者只是个写。

 

《论语》的毛病,是孔子的弟子们,没了架子,编《论语》,就是生怕老百姓听不懂。《左传》好,端起史家的架子。

 

什么叫文言文,就是书面语言,书册八字开,不识字的莫进来。之乎者也,就是文言文的门槛。所以,读文言,有身份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读的。

 

写字,谁谁。写成书法的,必须是文人。老年书法班,书法养老,高手在民间,就是个不识数。

 

鲁迅文章,大学文科之外的,要读懂也难。

 

张爱玲有架子:不大回复读者来信。去美国后,也很少社交。

 

民国的半文不白,是文化仍在努力端着自己的架子。延安白话以致于解放后的公家话,工农兵语言,是提早的文章上山下乡。

 

周立波金句:“我不上春晚,我的节目是给高中毕业之后的人看的。”

 

博文如尘,几篇不是低到尘埃里去的?点击率就是尘埃,“热点”就是拆文章的架子,摁文章的头,向下,向下;就是打文章的脸,打得博文,不要脸,只要网红。

 

 

 

聊开来。李泽厚说,唐诗至宋词,是文学走向个人。宋词至元曲,是个人把话说到别人插不上嘴。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绝对改不成“熟读宋词三百首,不会填词也会吟的”。唐诗说得是工农兵感情,三吏三别,卖炭翁,琵琶行….. 。宋词,在“小院深深深几许”的大观园里,它是悄悄话,咬耳朵,“执手相看泪眼”“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元曲,有如博文,把悄悄话说成广告词,《窦娥冤》是可以当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号角来用的。《西厢记》是天下识字少男少女的手抄本,是本早期的男女情事指南。它把词的架子弄丢了。

 

美国的查理  柯克,大学生不买他的账。原因:他没多少文化含量,即没架子可言。说来说去,就那一套。他是网红,是流量明星,就没了。有人拿他和马丁  路德金比,瞎胡闹。

 

川普和他的政府,草台班子,根本就不知道架子在哪儿。“没文化,我就是没文化,咋的?”地在赌狠。也就四年,玩吧。

 

清末民初的人,说向西方学习,听起来像那么一回事。那时的读书人,大都一笔好字,张口之乎者也,肚里有墨水。虽然很陈旧。一九七八年,中国搞改革开放,要向西方学习。几十年一直在碰撞不上的痛苦里或嗷嗷地叫或嘀嘀咕地叼。原因之一:历次运动,把这里的架子全给打掉了。知青成了最有知识的人,没考上大学却考上了研究生的易中天陈丹青等,成了思想家和学者;李克强跟着说装X;女青年也张嘴就傻X;这里说的不是白话,而是“说人话”,即哪句粗,就说哪句,诸如,“有话就说,有P就放”,李承鹏做开口屎闭口屎的文章….. 有道“渣时代”,这渣还是掉进臭粪坑里的渣。

 

读欧美文学,看外国艺术,始终都有的感受:自己的文化水平,审美水平跟不上。陈丹青走进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感到自己“什么都不是”。向西方学习,是有门槛的。七八年之后,一下湧进欧美的大陆人,其实蛮不识数的。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留学潮,能让中国产生了民国,国共两党?而自七八年至今的一千万华人出国的人,要不至今仍在正常的社会里尬着?要不偷资料,偷技术,耍小机灵….. 都是中国人,怎么就那么不一样呢?原因之一:简中圈普遍的“没想到,文化水平这么低!”根本就说不上有什么架子,整个简中圈仍处在上山下乡里,还没上调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tillthere 回复 悄悄话 Every email, website visit and item streamed has an environmental cost. Tread lightly in the virtual and real world. Reduce your digital carbon footprint whenever possible. I still don’t have a cell phone except one from work...
铃兰听风 回复 悄悄话 不少人在麻将桌, 广场舞, 论坛找到自己的位置, 甘之如饴, 甚至成瘾. 围观者或读网者, 膏粱厚腻什么都吃, 顿顿饱餐, 很快就成了 Obesity, 没力没气, 动不了, 逃不掉,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人生挂网,皆因抬头没得看啊!

熟读左传, 史记, 论语, 资本论, 山河岁月, 十日谈, 格列佛游记, 百年孤独等等名著的人, 思想库存丰盛, 如何能期待在网文中读到经典的醇美, 韵味呢? 那怕一点点. Nope. “想不想绝绝望, 试试读博文” ---- 四年前你说过的.

挑挑剔剔之际, 能在文城读到东西, 乃是我的小确幸. 读懂了, 会心一笑, “回笼觉里再滋味”, 读不懂, 也是那一砰, 当是解题. 益智, 养心, 还顺带捞起一丝丝隐秘的美感和敞亮的血性.《想到哪扯到哪》 可不就是活脱脱的现代的尤里西斯?
一起爱着李清照, 张爱玲, 司马迁, 可不就是排排坐在沙发上听《O sole mio》?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