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3) 参加考研未能如愿,受教名师终生得益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已经有两个女儿了,大女儿5岁,小女儿2岁。当时,我想再圆大学梦,实在是因为备考时间太短,准备不及,只好作罢。但是,上大学之心不死。与爱人反复商量,决定马上开始准备,1978年直接报考研究生,去试一试。当时,武汉市水厂路中学只有初中班,教学工作没有什么压力;爱人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2)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之卷二·画诀》中写道:“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还有中小学语文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我家里只有一本族谱,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书香源自花香,来自读书万卷我的祖父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建的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生产茉莉花、珠兰花和白兰花,专供汉口茶行制作“花茶”。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武昌通湘门,走到铁路边,就可以闻到李家花园的花香,走进李家花园,更是花香扑鼻。那是祖父为了一家老小,中年带着我十几岁的父亲从乡下进城打工,后来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2-01-24 18:29:19)
深切怀念黎林同学元月20日早上打开手机,看到华师一附中64(2)班群“五江子一直”发布的消息:“沉痛悼念黎林同志”。噩耗传来,不胜悲痛!黎林同学是我们华师一附中64(2)班的班长,我与他高中同学近两年。1964年,他考取中南林业大学之后,直到2014年,我们班在武汉举行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时才再见。五十年弹指挥间,聚会时,九十七岁高龄的班主任唐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的文革十年(22)教学渐入正轨,边教边学边思197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出版了一套初中《语文》(统编)课本。武汉市教育局及各区教育局都成立了教学研究室,集中了各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研究并指导各学校的学科教学,经常组织学科教研活动,藉此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此前,还调整新老学校的领导班子,从老校调一些中年骨干教师,到新校充实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我的文革十年(21)批林批孔批周公林彪“913”事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许许多多回忆林彪事件的文章,可谓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我的文革十年,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但是,名落孙山后椎心之痛难以释怀。尽管文革风起云涌时,有幸被选为武汉市第一批红卫兵赴京,参加了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我的文革十年(20)我的两个弟弟我的两个弟弟现在都是古稀之年的退休老工人。文革初期他们两个都是武昌烈火中学,后改名“紫阳湖中学”的初中学生。大弟弟小时候经常生病,体质较弱。1968年初,我的父亲听别人说,他们461厂可以让一个子女顶父母的职进厂。马上回家与妈妈商量,让体质弱的大弟弟顶职进厂留城当工人,让体质较强的小弟弟以后下农村。父亲一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我的文革十年(19)一技之长,安享晚年1968年父亲为了我的大弟弟顶职进厂留城,才退休回到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老宅,与妈妈一起安度晚年。父母当时考虑,大弟弟从小体质弱,经常生病,到农村去不方便看病,只好让才十五、六岁的小弟弟初中毕业,下放钟祥成为知识青年,准确地说,应该叫“未成年人”。不久,城里儿童传唱童谣“红灯绿灯,爹爹婆婆下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的文革十年(18)学工上工厂,学农下农场文革十年期间,学生回校“复课闹革命”之后,中学教育改革新增了两门课,而且有课本《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学校师生及课程表简称“工基”和“农基”),在学校上课是理科老师们负责,班主任要负责带学生去工厂学工、去农场学农,美其名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学的是一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的文革十年(17)下棋找高手,名师出高徒1967年12月,我到水厂路中学(以下简称“水中”)报到以后不久,我的围棋启蒙老师张继志先生,特地从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到“水中”来,带我到住在水厂路张公堤边的汤之望先生家拜访。张老师和汤先生是手谈多年的老朋友。汤先生后来又带我去拜见了湖北围棋名人,著名国手刘炳文先生,以后,我就经常去刘老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1]
[42]
[43]
[44]
[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