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语文教改回忆我的十年语文教改,最难忘刘国正先生。(刘国正先生在我的书房与我们夫妇合影)我与刘国正先生相识时,先生是中国的大语文教育家,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副总编辑,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简称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科审查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诗人、[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1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人教社三次亲聆张志公先生讲语文教学改革1986年9月22日到10月23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邀请我参加实验教材《作文·汉语》(责任编辑王连云)第一册的修订工作,同时还邀请了北京著名语文教师张必琨和江苏著名特级教师朱泳燚。该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说,这是人教社建国以来第一次请三位中学[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133)也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是国内男厕小便池上面常见的一幅标语。往大里说是“厕所文化”,其实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现象,各种各样的标语随处可见。现在还有更简略的“一个什么,两个什么,三个什么,四个什么”等等,年轻时听多了“三忠于、四无限”,现在是见怪不怪了!我知道,[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2411)她面对人生困境,心态乐观,镇定自如2023年10月初,我们终于回到武汉了。“海南武汉人"李国光李更仪夫妇在汉口江滩”鱼醉渔痴“餐馆为我们接风,还有水运生和张重谨夫妇,我们三家六个人欢聚一堂,四年多没见,回忆往事,谈及当下,你一言我一语,有时憋不住还要抢着说,真是”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啊!我们谈得那[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2410)老来得义子,不亦乐乎2023年12月4日,回到海口不几天,我发小的儿子,海口HM公司财务总经理的M总夫妇请我们两老喝早茶,他深情地说:“李叔叔聂阿姨,我爸爸在我读初中时就因病去世了,今年3月初我妈妈也走了!现在,我就是你们的儿子!凡是妈妈在海口时去吃过的饭店,我们都要请你们去尝一尝那些特色菜肴;你们在海口期间有什么事情需要用车时[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2409)景山学校的龚文军2023年的最后一天,海口景山学校现任德育处主任龚文军盛情邀请我们赴宴,一起欢度新年的到来。2000年,我应时任罗牛山公司董事长吴伟雄邀请,从农垦中学调到罗牛山公司所属的海口景山学校任中学部主任。当时景山学校有中学部、小学部和幼儿园。学校设校长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和总务处负责全校的管理工作,各学部负责自己学段[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2408)远亲不如近邻俗话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说当你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远道的亲戚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给予帮助,也就是说有时邻里之间交往比远亲更多一些,使得邻里之间有了一种甚于远亲的感情。我们在海口住的那套公寓,是大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单位分的福利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算挺不错的,有电梯上下,电[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2407)同事十年,亲如家人水厂路中学是武汉市教育局1965年建成的十六所新校之一。校址在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武汉自来水公司职工宿舍里面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据久居那里的老人讲,原来那里就是一个臭水塘。新建的学校只有两栋四层的教学楼和一栋两层的办公楼。依据地形,三栋楼的平面图呈倒“L”形。学校大门就在那个拐角的地方。大门外边是水厂的[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2406)飞行二十小时返回纽约2023年3月,女儿在网上给我们预定了台湾长荣航空公司回国的往返机票。航班时间是2023年9月28日回国,2024年2月29日的返回美国。航线是纽约JFK机场——经停台北桃园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没有想到,后来返航,如果到上海乘机,必须提供台湾有关方面发的“大通证”。我们没有办法弄到“大通证”,女儿立即改[
阅读全文]
清明时节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李光柱,生于1908年2月1日,病逝于1994年4月15日。享年86岁。父亲小时候读了几年私塾,十五六岁就跟着祖父学种花。祖父当年在武昌张之洞路与黄土坡(现名“首义路”)交叉处,在严家花园我的姑奶奶的傾情全力资助下,创建并经营李家花园。赚钱之后,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武昌通湘门外买了一块荒地,独立门户经营,称之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