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婶听到老马说出的店铺转让费,心都凉透了:有那钱她就不用开店,债都还清了。刘婶只有怨自己命苦,唉声叹气的挑着菜筐继续去江州卖菜,不做母女俩就没有吃的了。
谁知道风水轮流转。
有一天,日头竟然晒到刘婶的家门口了。
那时小苹果已经在清河镇上初中。
在一个很平常的深秋的早上,天地都湿透了。
刘婶卖完菜后,冒着纷纷扬扬的的细雨去看望姐姐[
阅读全文]
“宝贝?哈哈哈!是啊!是啊!我今天发财了!”
刘婶本想告诉老马她如今有女儿啦,但是看到周围那么多的熟悉的眼睛都在盯着她,就将到嘴边的话咽回去。过去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告诉她,凡事千万不能太早揭锅盖。
下了渡轮,走在回家的路上,刘婶左手扶着肩膀上的扁担,扁担另一头挂着叠在一起的菜筐,右手抱着婴儿。刘婶心里实在是越想越高兴,忍不住哼[
阅读全文]
邢桂英的家在江州城南的郊区,离市中心只有二站路。一条小溪从邢桂英家门前缓缓流过,溪水清澈见底,岸边垂柳依依。刘婶曾听姐姐说离此不远的小溪上游,就是古代大文人陶渊明家的篱笆
刘婶熟门熟路的刚走进院里,听到屋里传出婴儿的哭声。刘婶心中大喜,“莫不是真的了!”几步抢进屋,一眼便看到姐姐怀里抱着婴儿,站在堂屋里转悠。刘婶心里“扑通[
阅读全文]
刘婶出门看天色,卖菜的时候看顾客的脸色,回家后看丈夫病怏怏的气色,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的,人累心更累。有时候,看不到希望的刘婶,卖完菜后,回来时依靠着渡轮上的船舷,心里酸酸的望着滔滔的江水,后浪推着前浪浩浩荡荡地一泄千里,刘婶恨不得跳下去一了百了。又怕被人救起来丢人现眼的,只好泪水往肚子里咽。
直到实在想不开时,刘婶便去姐姐家说说心[
阅读全文]
沿着甘棠湖的周边,是江州最繁华的街道。公园,电影院,大商场,酒店,小吃店,时装店,还有政府部门,大医院等等都集中在这一带。因此这个老菜场虽然离渡轮码头有点远,但菜价比江边贵二成。且买菜的大多是赶时间的上班族,没时间讨价还价。
江边的菜市场买菜的基本上都是退休老人,有的是时间。早起在江堤坝上散散步,伸伸懒腰再顺便买点菜,老人家买菜的[
阅读全文]
眨眼间就到了七O年的早春。
天刚蒙蒙亮,刘婶挑着装满了五颜六色的新鲜蔬菜的担子,随着闹哄哄的人流,挤上了早班渡轮。
轮渡共两层,大概能载两三百人。二楼有一排排靠背椅子,椅子和靠背都是用二寸左右宽的木条钉成的。一楼因为主要是挑担的和推车的乘客,所以半个座位都没有。轮渡在江面上大约行驶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左右,到达对岸江州。
每天天不亮[
阅读全文]
江州那边的是用小型快艇送人过江,收三十或者五十块钱一趟。价钱分日夜,白天便宜,夜晚贵。因为晚上过江实在是太危险,江面上乌漆麻黑的看不见,风大浪高水又急,加上还有过路的大小船只,船老板也是将自己的性命捏在手心里。除非是《水浒传》里闻名江州的浪里白跳张顺,投胎转世。
江面上的风险还间接地影响到江州人的餐桌,清河的菜农不想冒着生命危险过[
阅读全文]
全镇只有一条南北走向,全长约二里地又拐弯又抹角的水泥路,路面因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路面上,长年积存着灰黑色的污水。一辆解放牌的货车进来,便塞满了街道。行人得赶紧躲进街边的小店里,免得被车轮在辗过水坑时激起的污水溅一身。直到大货车擦着店门面的招牌“轰隆隆!”的开过去了,才走出店门。
在八十年代初时的清河镇还没有门牌号码和街名。[
阅读全文]
机帆船沿着小河两岸捡客人,在水面上“突一!突一!”的冒着一股小黑烟,跑的欢快。机帆船的票价非常便宜,看在哪里上船,全程从南边清河镇到北边的色湖农场总场部,最贵不过三块钱,小孩半价。
清河曾经有公家的小轮船在河上载客,乡下人将小轮船叫做小汽船,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很兴旺。那时候早晚只有两班小汽船,上下两层,大约能载一百人左右。[
阅读全文]
在长江中下游,临江有座叫做江州的古城。看过小说《水浒传》的人应该记得宋江杀惜后,被发配到江州牢城。宋江因心中郁闷,到江边的浔阳楼喝酒解愁。登高远望,隔江对面的岸边,停着一溜渔船,岸上人烟聚集的地方就是人称清河的古镇。
东晋时五胡乱中原,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南京,后历阳太守苏峻反叛,进兵京师。平南将军温峤当时驻兵浔阳,欲出兵勤王。但接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