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是五香凤尾鱼
是糖醋小排骨
是油亮亮的三黄鸡
是香辣辣的臭豆腐
我在这头
它们在那头
糖醋小排
上海糖醋小排,既是寻常百姓的下饭小菜,又是酒楼宴席的头道冷盘。几年前发小在芝加哥聚会,住在当地的老同学早早拟定了菜单,特地点了这道菜。到底是芝加哥,中餐馆水平比我这旮旯高出一大截,那盘糖醋小排是最最正宗的老上海味道!
[
阅读全文]
乡愁
是地里的荠菜
是田里的水芹
是翠绿的莴笋
是如玉的茭白
我在这头
它们在那头
荠菜
有一种香,叫荠菜香。有一种高大上的馄饨,叫鲜肉荠菜馄饨。有一场美丽的邂逅,叫我在路边发现了荠菜。
荠菜是野生的,提着篮子和小朋友去野地里挖。后来人工培育了,味道虽差一些,却依然藏不住那淡雅的清香。
北美到处是绿地,小草[
阅读全文]
去日本休几天假,喜欢大海的我,特地选择了这栋临海的54层的StarGateHotel,不在乎每天需要坐火车进城(图片来自网络)。
抵达时已近午夜,走进客房,似乎有人刚离开:抽屉稍稍拉开一点点,露出一套睡衣。小柜微微拉开一点点,露出一个冰箱。壁橱也小小的开着一道缝,一眼就看到了拖鞋、鞋拔和鞋刷。
热热的洗个澡,靠在床上,看见床头有一张卡片:
[
阅读全文]
爷爷的一生,与大海密不可分,与渔民密不可分-无论在上海摆鱼摊、到海岛晒鱼干、去同乡的渔场当帐房、到渔业运输公司当会计。。。他的生活与大海和渔民牢牢联系在一起。受到爷爷的影响,吃着鱼虾蟹长大,我对大海和渔民也有着别样的感情。
爷爷生前最爱这首《渔光曲》,它唱出了捕鱼人的辛苦。每当听到它,我会想起爷爷曾经历的苦难;每当唱起它,[
阅读全文]
姑姑随军去了舟山,在那里生儿育女。爸爸跟学校到了上海,随后成家立业。爷爷在舟山海运公司任职直至退休。到我们返乡前,宁波老家的祖屋已经空了二十年。
七十年代初期,浙江省政府出台一项规定:乡间闲置民房归公。这对爷爷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必须想办法保住房子。面对一个任意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的政府,一个思维仍停留在“打土豪分田地”[
阅读全文]
宁波城里解放了,乡下却平静如常,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天,《宁波日报》上出现一条“青年干部训练班招生”的消息:“男女不限,享受部队供给制”。爷爷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希望爸爸去试一试。可是爸爸想完成高中学业,争取念国立公费的大学。当时他正失学,每天跟着爷爷在东钱湖一带贩卖农产品。
报纸上的消息让姑姑动心,她去参加[
阅读全文]
爸爸从小就进学堂。无论是在外婆家、跟父母去舟山、随奶奶到上海,念书没有耽误过。小学的费用低廉,中学就不同了。好在家乡有一所民办的鄞县联合中学,家里负担得起。没想到他刚刚读完一学期,学校就发出通告:“我校已完成抢救日寇占领期间宁波地区失学儿童的任务,现上级命令解散”,真是个晴天霹雳!
家境好一些的学生纷纷转去私立学校,[
阅读全文]
提到爷爷,身为大学教授的爸爸说:若父亲不逼我上学,就不会有今天。
爷爷天资聪颖,曾得过乡里珠算比赛第一名。可惜他身体虚弱,没有什么挣钱的本事。爷爷曾到上海去谋生,在杨树浦一带凭着关系购进一些小鱼小虾摆地摊,生意屡屡失败。多数时候他为渔场做运输的一位老乡当帐房。渔场运输只是一个小生意,老板都赚不到多少钱,帐房的报酬更是有限。[
阅读全文]
每当看到国内的老太太们聚在一起唠嗑,或者凑在一起打麻将;每当看到加拿大的老妇在咖啡馆里悠闲地喝下午茶,在时装店的试衣镜前照来照去,我就会想起自己的奶奶,她实在太劳碌了。
很少看到奶奶去邻家串门,也很少看见她坐在门口晒太阳。每天,她先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再把家里擦得一尘不染。无论在姑姑家,还是来我们家,奶奶总有干不完的活-[
阅读全文]
如果说人生就象搭车旅行,那么持家有如驾船远航。遗憾的是,我爷爷奶奶拥有一艘满目疮痍的破船。这一路数度搁浅,好多次几近倾覆。凄风苦雨之中,不知道该向何处;一片茫然之际,不晓得哪里是港湾。但是无论多难多苦都得撑下去,因为船上有爸爸和姑姑。
陶公山村没有耕地,老家人除了少数在湖上捕鱼,大多去外面找活路。由小康之家而陷入困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