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终于,抗战结束了,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可是好景不长,内战爆发,美货大量充斥市场,通货膨胀物价飙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征集兵源,国民政府发出"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带强制性法令,家中有适龄男性青年,三个人中有一人,五个人中有二人要去当壮丁。老百姓知道当壮丁是去替当局当炮灰,都不愿意去。于是乡公所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38年至1942年,日军在闽江口游弋着一搜航空母舰,几乎每天上下午都很准时地起飞轰炸机,对福州进行狂轰滥炸。建在上下杭附近的大庙山的火警台的值班人员一看见敌机影子,就拉响警报器,福州的百姓便钻进自家床铺地下,床的四周用棉被围着,以免被横飞的弹头弹片所伤。敌机飞走了,再拉一次解除警报。福州城里人心惶惶,生意愈来愈难做。1941年4月18日,日军登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酒酣耳热的一谔被老婆当头泼了冷水,心里倒吸一口凉气。他是领教过华玉的干练的。除了和一谔一起打理协丰徳,华玉还在南台附近开了虾油厂。福州人爱吃虾油,调侃福州口音是“一口虾油味”。虾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千家万户天天要用,还有全市数百家饮食店,每天的用量很大,所以福州有“欲要富,开酱园酒库”的俗语。闽江口小鱼小虾是虾油的原料,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成亲三年了,华玉的肚皮一直没有动静,急坏了一谔的祖父,旁人的风言风语也开始多了。
女人出嫁后的头等大事就是生儿育女。婚后的新娘不生子或者迟生子,对新娘及娘家都是不光彩的,不能生儿添丁的责任也全在女方。
刘家很重视嫁出去的二小姐是否能早日添丁,按照福州的风俗,礼节做了全套。每年正月,刘家都要派出最小的儿子必新到南后街买灯送到林宅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09 07:22:54)

去年冬天碰到七十年不遇的大雪,十几场雪断断续续从冬天下到次年三月初,似乎还 没有停止的意思。大自然和冬天搏斗了一阵,疲惫不堪,到了赏樱花的季节,我却依然 在赏雪花。
有人开始焦虑起来,不停地在微信群里危言耸听:气候如此异常,温哥华要发生大地 震了。
应和的人还不少。
读着这些抱怨和吐槽,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北欧属于抑郁症高发区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经过多方筹划,我的高祖花巨资在下杭路买了一间大的商铺,外加仓库,二楼办公室和员工宿舍,全在一座清末建筑里。
该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从下杭路向南直通星河巷,占地面积约1120平方米。依然是上下杭商铺传统的下店上宅形制,集商贸,仓储,居住为一体,青砖二层外墙,可以防火。值得一提的是大宅的第三进,朝向与前两进相反,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用材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唐末五代时期,上下杭地区出现了闽江边的古渡口码头。奔腾而下的闽江潮水夹带着上游大量的泥沙,逐渐在大庙山南麓冲击成两个大沙痕,可供人行走,或供来往船只停泊,装卸货物。因其处于闽江北岸的最前沿,成为天然码头。涨潮时,人们走上痕,称“上航”;退潮时,人们走下痕,称“下航”。“杭”通“航”,故又称上杭,下杭。当时有句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回国的前一天,我快速翻阅福州民俗文化专家方炳桂的《福州老街》,发现了一张49年前下杭街的老地图,列出了几乎所有商行的名字和大概位置。我一家家店名仔细看过去,终于发现夹在圣君弄和中兴巷之间的一家名叫“协丰徳海味干货行”的老店。凭着妈妈从前告诉我的家族故事,我马上猜测到这是外公外婆经营的商行的名字。我打电话向老妈确认。老妈说,下杭路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凤鸣十五岁时,一谔和老江被无罪释放。
华玉的小纺织厂已经被并入福州纺织厂将近一年,华玉在该厂做会计。凤鸣上了初一。
华玉特地做了一桌的好菜,开了一瓶青红酒为一谔接风洗尘。饭后,凤鸣拉着父亲去逛西湖公园。进入公园大门,依旧是一谔熟悉的长堤卧波垂柳夹岸,一弯新月挂在天空,将淡淡的清晖洒向人间。这样的夜晚可思念可放歌可垂泪,叹不尽人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凤鸣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关押所见到父亲,父女两人相拥而泣。凤鸣想起此行的目的,强忍着悲伤,擦干眼泪问父亲:"伊爹,他们为什么抓你?"一谔说:"他们说我是国民党潜伏特务,要我老实交代。"凤鸣一惊,"特务"嫌疑似乎也有些根据的。自己的父亲在解放前与国民党高官和军队的要员来往频繁称兄道弟的,父亲对家里人说这是生意需要,难道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81]
[82]
[83]
[84]
[8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