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花开两季的烟火味爱情

(2025-10-07 22:01:21) 下一个

十几年前我们迁至新居后,老公便一心一意扑在中国南方的花木上,种了数十盆柑橘、茉莉、栀子和白兰花。每当室外的最低温度降至摄氏五度以下,他便将这些花盆移置温暖的客厅。大冬天我们把暖气开得足足的,一直保持在二十度,这些植物在室内又接着冒花苞,开出第二茬花,有时甚至开第三茬。

古人爱在雪中的小亭子里与二三好友一边“煮酒”“焙茗”,一边赏梅,茶香、酒香与花香相交融。我和老公从小在中国南方长大,特别怕冷,大冬天的晚上只喜欢呆在屋内,泡两壶香茗(最好是齿颊留香的茉莉花茶),斜靠在沙发上读书,闻着阵阵浓郁的花香。茉莉花香清爽宜人,栀子花香浓郁清冽,柑橘花香优雅馥郁,白兰花香醇厚深沉。这些我从小就熟悉的花香轻易就打动了心炫,唤醒童年生活的某些记忆。记忆中南方的空气总是潮湿的,古色古香的石桥两边榕荫蔽日,夏日逛夜市,总会遇到一两个卖茉莉花手串或白兰花小挂饰的老太婆…… 用这些亚热带花卉为原材料的香水往往价格亲民,忠实地诠释某一种单一花卉带来的独特乡愁,而后轻盈地颓败消失。

我早已习惯了南国花木在我们家一年开两三季,理所当然地将花开频繁的主要原因归于冬季时的温控和光照管理。

今年春末我从温哥华植物园的年度花苗售卖会上买回了一株中国紫荆(Chinese redbud,学名Cercis chinensis)小苗,虽不足一米高,清瘦的枝丫上早已挂着一团团紫红色的五瓣花朵。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形似交相飞舞的蝶;有的还是鼓鼓囊囊的花骨朵,形似一把小弯刀;有的半遮半掩,如展翅欲飞的小鸟。中国紫荆的花朵比本地常见的加拿大紫荆(Eastern Redbud ,学名Cercis canadensis) 的花朵更大,颜色更深,因而更加美丽。

两三个星期后花事将尽,一片片嫩叶才慢吞吞地抽发出来。完全舒展的深绿色叶子呈心形,比本地紫荆的叶片更有光泽。

秋风凉起,几片紫荆叶开始泛黄,我无意中发现枝丫上又冒出了无数玫瑰紫花蕾,一片“春意融融”景象,不由惊掉了下巴。紧接着,花儿一朵朵绽放,鲜艳耀眼,与四周的叶儿相得益彰。盛花期持续了一个月,至十月上旬才开始凋零。-- 我们家的中国紫荆竟然在一年内开了两次花。



  



(秋季开花的中国紫荆)

在某些人的眼里,花开两季也许算不上什么奇迹,在园艺上属于正常现象。许多植物通过品种选择、人工养护(如温控、光照管理)或自然特性,早就实现了一年中两次或长时间开花。在温哥华就可以买到分别在春季和秋季开花的杜鹃和鸢尾品种。某些花草,如钓钟柳、绣球、宿根福禄考、西洋蓍草、松果菊等,春末的第一轮花谢后立即摘掉枯花,便可诱发新一轮的花苞,秋季再绽放一次。

可我搜遍了网络,并没有找到紫荆花开两季的记录,得到的却是清一色的答案:紫荆的花季只在春天,花于叶先发。

在风水与传统中,平时不易开花的植物突然开花,或者某些植物罕见地一年花开两次,常常被视为好兆头,可以解读为家庭和睦、财源滚滚或生命力旺盛。

难道这株中国紫荆也是我们家的幸运树?

老公得意地告诉我,凡是太太喜欢的花草,他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家里那些即使在中国南方也不一定能开两季甚至三季的香花,他通过温控、配土、大水大肥、调节花苞和果实数量等手段,实现了一年内频繁开花。还有那株抗冻的中国紫荆,他在花谢后迅速抹去了刚刚冒出头的豆荚,而后均衡施肥使其枝繁叶茂。今年恰逢凉夏,可能刺激了紫荆的某个生理机能,让它以为春天到了,迫不及待地冒出了簇簇花苞。

记得我曾在之前的文章里把加拿大紫荆树喻为“充满烟火味的爱情树”,我和老公这一对俗世男女的日常相处是这样的:他系着围裙在厨房里炒菜,我在楼下工作室专注写作,饭菜上桌后,他不耐烦地催促:“妈蜜,别再写文章了,快来吃晚饭!”我则敷衍地回答“来了来了”,却迟迟未上楼。

近年来老公的耳朵越来越背,老是听不清我的回应,习惯扯着嗓子在楼梯口连喊几遍:“快来吃饭!” 一连串雷鸣般的吼声让我全身紧张,盛怒之下训斥了他好几回,喝道:“今后不许大喊大叫,只准发微信提醒!”

于是刚刚进入空巢期的两人开始各忙各的,他每天伺候花,我连轴转跑业务。我有每隔几分钟查阅微信的习惯,每天晚饭时分,总会收到他的两个字短信:“恰饭”!

花开两季也是充满烟火味的爱情的一部分吧,最抚慰魂灵。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