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凤鸣有两大性格特点,一是话多,见到陌生人也能侃侃而谈,二是好强,自己能做到的,绝不麻烦别人。她和两个知青开始拉家常,问了很多知青的事。她从两个弟弟那儿听说了不少知青的趣闻,正好拿这个做话题和好心人拉近关系。聊着聊着,凤鸣发现两个年轻人总是支支吾吾的,不太愿意接她的话茬。凤鸣不谙进山的路,随口问起要走多久才能到杜坑,两个年轻人说:&l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早醒来,收到老吴同学发来的“形色识花”软件,简单到只需把随手拍的花草照片上传到软件里,几秒之内就会跳出花名,准确率高达80%。 我心中一喜:有了这个识花“神器”,我就可以知道那种在野地里零零星星生长,在童年的梦里似曾相识,几乎被我猜成蒲公英的野草的名字了。 它有着类似于蒲公英叶的羽状叶,叶子边缘开裂,一枝花茎从根部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976年一月,幼儿园放了寒假,凤鸣又带着晶晶来到杜坑。晶晶在二楼阁子间睡了一个懒觉,醒来的时候,屋里只有她一人。窗子是敞开的,晶晶看见天上飘下来鹅毛般的东西,不知是何物,一下子傻眼了。她搬来一张凳子,借着凳子的高度爬到窗台上,捡了一个破瓦片,摆上一缕红毛线,用手抓着那一团团落在窗沿上的白色“鹅毛”玩。白色“鹅毛”冰凉冰凉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一次在铁轨旁的草地上见到荷莲豆时,我就爱上了它们。它们长势茂盛,心形叶一片片紧挨在一起,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似浮在水面上的团团莲叶。每片叶子中央冒出五六颗米粒大小的青色花蕾,还未绽放,就隐约有楚楚动人的韵致了。
在台湾,除非浸淫花草界很久,没有人知道它的真名叫荷莲豆。書上用的都是菁芳草这个名字。哪家孩子中暑了,大人就到路边挖一把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每天傍晚全家在半开放式的厨房里点着煤油灯一起吃饭,大人们注意到了晶晶和林林截然不同的性格。晶晶比较呆,不爱笑,目光是直的,对周围发生的事不敏感。华玉做了晶晶爱吃的菜,摆在她眼前,晶晶吃着吃着,稍不留神,菜盘被一旁的可诚偷偷挪走藏了起来。可诚想看看晶晶什么反应,谁知晶晶一转头,发现爱吃的菜消失了,也不吭声,照旧埋头吃饭。林林成天笑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因为步行十分钟就可以走到家附近的一片原始森林的边缘,我和家人之间有一个约定:碰到风和日丽的天气,业务又不是太忙,请给我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自由时间,让我沿着森林里狭长的小道去散心,欣赏花开。 很多时候森林里只有我一人,不用讲究体面,穿一身朴素的便装,蹲在野花丛里拍照时也无惧潮湿的枯叶粘在我的衣裤上。以一颗虔诚的心轻抚野花野草,内心里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如果边城生活是一副淡雅朴实的乡土风情画,值得重笔渲染的,是每月逢一,六(即每月1,6,11,16,21,26日)的“赶墟”。可凡和可诚每个月去墟市一次。每回他们在家里宣布第二天去赶墟,晶晶和林林马上像过节似的兴奋起来。不到三岁的小胖子林林拿出外婆的那杆秤,扛在肩头,在庭院里边走边用福州话唱“明天赶墟,明天赶墟”。尽管她唱了那么多次,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学过张洁的《挖荠菜》,也读过诸多关于荠菜的古诗词,可我从未亲眼见过野地里的荠菜。每回去上海菜餐馆必点荠菜炒年糕和荠菜羹,想起陆游的那句“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感觉有些夸张,荠菜未必比烤乳猪美味,但绝对更加健康和养生。
去年遇到七十年来最严酷的寒冬和降雪,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野地里的蒲公英很多,朋友们在微信里晒各种蒲公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凤鸣来文斗堂看望两个小女儿以及父亲一家后,并没有马上走,而是在那里呆了一整个暑假,开学前才带着晶晶返回福州。她对村里人说,她是来养病的。其实比起福州,杜坑的生活条件算是差的了。凤鸣和晶晶挤在二楼阁子间的同一张床上,再加上可凡和可诚,小小的阁子间睡了四个人,除了摆两张床,再放一个小橱柜,只有一点腾挪的空间了。农村中的伙食也很简单,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早春开始,我经常在草地上看到成片的不到二十厘米高的紫色野草。确切的说,小草接近地皮部分的心型皱纹叶是浅绿紫色的,越往上,叶片的紫色越深,顶端叶腋处轮生着紫色的舌状花。细碎的阳光洒在潮湿的草地上,折射出一条条紫色的光芒,一朵朵紫色的舌状花虽小,却五脏俱全。花儿不出众也闻不到芳香,却永远朝着路人微笑,仿佛在说:我比其他花更努力,不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81]
[82]
[83]
[84]
[8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