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飘零的记忆

我今写博存记忆,自娱娱人两相宜。白屏黑字叙旧事,跨越时空结友谊
博文
我在芜湖长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从来我就不是个吃货,但是刚才心中突然涌起对儿时一些美味的回忆,执笔写下,以馈我的同龄人,尤其是同龄的芜湖老乡。 我小的时候大概厌食,于正经饭菜总是难以下咽,吃饭人前吃到人后。最怕吃猪肝和芹菜,被大人逼着吃,我就偷偷地吐到手心里,然后装在上衣的口袋里,以后再扔掉。有回忘了扔,被大人发现,挨了好一顿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4-07-26 05:11:54)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我在长江畔长大。家在江边的一座小山麓下。这座叫弋矶山的不高的曾长满绿树和翠竹的小山是家医院。一百多年前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山顶上是住院部病房大楼,美式建筑,依山而建。从正面看3层楼,从背面看4曾,再加上3层地下室,共7层。红色的砖瓦,环绕在绿荫中,煞是好看。半山腰点缀着几座欧美式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4-07-26 05:02:55)

姑母生于1920年的上海,是祖父母唯一的女儿,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姑母貌美,美得清新隽永。比起她同时代的电影明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今那些大多整过容的明星们差得更远。 姑母童年时恰逢祖父得势。出门乘马车且有警卫。随酷爱京戏的祖父看戏时必坐包厢,人称大小姐。 1937年底,日本人入侵,祖母带着姑母和其他孩子一行六人乘火车取道南京欲坐轮船去重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4-07-23 12:24:23)
那年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医院里家家搭了防震棚。我们几家在车库边上搭了共用的防震棚。夏天放暑假的时候舅舅的儿子阿东哥哥到我们家来玩了一阵子。他个子不高,很会玩,是孩子王。我们这帮小孩子们都爱跟着他玩。我们满山地跑,追逐他。我们也到江边玩耍。他还带我们捉蛐蛐儿,是个高手。捉到后把蛐蛐放在折好的纸管里。然后把蛐蛐放到小瓦罐里。我们看他用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14-07-23 12:23:03)
从旌德双河回来后,继母快要临盆了。她因羊水早破住进了妇幼保健院。那里离舅舅(继母的弟弟)家比较近。我也到舅舅在小戏园的家里小住。虽然我不是他的亲外甥女,舅舅一家对我挺好的,挺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尤其是比我大8岁的大妹姐姐和大5岁的阿东哥哥。他家有个阁楼,我喜欢爬到上面去玩。到保健院去看继母时她的肚子好大,她让我把耳朵贴到那种圆锥形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4-07-23 12:21:33)
我记事较早,两三岁时发生的事情就能记得不少,加上以后经常回忆起,便在我记忆中保存至今。
那时我和祖母及父亲住在医专(后来的皖医)的一间宿舍里。白天父亲上班,就我和祖母在家。祖母要做饭,便将家中的长方凳子翻过来放在地上,然后把我放在由凳子四脚围住的空间里,这样我就不能随便走动到炉子边受烫伤。
有一回吃晚饭时,祖母烧了一锅红烧肉,刚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7-23 12:19:14)
我在芜湖长大,前前后后共在芜湖生活了20来年。现在的芜湖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在一轮轮的房地产开发下变化极大。我记忆中的样子大多已不复可寻。一些街道的名字也被改了。今作此文以纪念我记忆中的芜湖。
芜湖市区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过去是四大米市之一。青弋江穿过市中心经过中山桥向下汇入滚滚长江。交汇处的堤上有一座古朴的砖塔,看起来颇有些年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14-07-23 12:14:08)
父亲生于1933年,刚过了81岁生日,身体仍然健朗,思维敏捷。父亲出生那会儿,祖父赋闲在家,风光不再,所以父亲没有经历过那种优逸的少爷生活。尚年幼,便逢日本人入侵。祖父谋到一个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筹建成渝铁路的差使,负责组建铁路警察队伍。祖母携子投奔因南京大屠杀受阻,滞留上海。从此父子分离。童年的父亲对祖父,他自己的父亲的记忆多是空白的,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4-07-23 12:11:01)
我出生的第六天母亲就去世了,所以我对母亲没有记忆。对母亲的思念和向往及对母爱的渴望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时常在心窝处引起刺痛。直到我自己终于成为了母亲才有所好转。我一生尽我所能找寻着关于母亲的故事和她留下的印迹,所获却甚微。只有些零星片断。 母亲生于1932年,长父亲一岁。这竟是后来才从阿姨那里获悉的。她小时为了上学曾瞒了一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14-07-23 12:09:18)
祖母的父母在上海南市城隍庙附近经营着一家有60余年历史的专营文房四宝的店铺艺林堂。祖母的父亲晚年曾购进一批翡翠原石。钻开来后出翠不如预期多,虽然他可能已能收回成本,他却耿耿于怀,郁郁寡欢,竟一病不起亡故了。留下的产业两个虽然曾留学法国却不成器的儿子无能经营,败落下来。吃斋念佛的祖母的母亲晚景凄凉,常要祖母接济。她从前的伙计拜昌笃信佛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